跟着林黛玉游荣国府
《红楼梦》第三回的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另一版本“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选入教材后,编者改名为“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可以随着林黛玉的行踪,走进荣国府,了解一下小说中人物生活的环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1845/eb67482af3e91092.jpg)
首先到的是京都。“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从林黛玉的角度写出了主要事件、地点。林黛玉眼中的京都是“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京都“街市繁华”,我们可以猜想街市上楼阁殿宇、商铺林立的大都市景象。“人烟阜盛”,街市川流不息,熙攘喧闹。“自与别处不同”。不知黛玉进京都前到过哪些城市,比较之下,京都的繁华景象绝非一般城市所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1845/be8d69ecaf885204.jpeg)
其次到的是宁、荣二府(宁国府、荣国府)。小说对宁国府的描写是“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大匾”“大字”,所有描写突出一个“大”字。“大”写出的是气派。一看便知这是显宦人家。“敕造宁国府”表明府邸主人在朝廷身居要职。“敕造”,皇帝命令建的呀!荣国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一座府邸已经令人惊诧,两座府邸毗邻更是让没见过世面的人瞠目结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1845/eebcc8d41f5e4fd9.jpg)
接下来到贾母的正房大院。想要到正房大院,需要费些脚力。从西角门进门,走一射之地,再接续一段距离到垂花门,穿过穿堂(两边是抄身游廊),转过插屏,经过三间厅,总算来到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两边穿山游廊)。曹雪芹为什么用这么多的言语才把林黛玉送到贾母院中呢?无非是说林黛玉“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大呀!没有丫鬟婆子做导引,林黛玉怎么能见到外祖母?
继续去黛玉的大舅贾赦家。看看行走路线。出正房大院,过三间厅,过穿堂,到垂花门。从垂花门坐车出西角门,经过荣国府正门,进黑油大门,至仪门。下车进院,再过三层仪门,最终到了贾赦的正房(厢庑游廊)。这份曲折就不说了,看看院落。“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这是个花园隔断过来的地方。“小巧精致”的精致似乎显现了主人的家庭地位和生活追求。贾赦是贾母长子,是个无耻之徒。他既不齐家,也不治国,只知道喝酒玩乐。
接着去黛玉二舅贾政家。出仪门,进荣府正门,过东西穿堂,经过大厅,进仪门,到五间正房大院。不算繁琐。但这恰是与贾赦处不同的地方,因为这里“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正门,正院,宽阔。当然,堂屋的陈设高贵。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én)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wěi)彝,一边是玻璃(hǎi)。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fú)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堂屋的主要陈设是皇帝赐给的大匾,还有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金蜼(wěi)彝、玻璃(hǎi)、楠木交椅、一副对联。从陈设看,贵重。从交往看,高贵。客厅的陈设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高贵。
东房的陈设奢华。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jì),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gū)——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炕上的毯子、靠背、引枕、褥子,红色、金色、石青色、金黄色,鲜艳夺目,奢华无比。还有那梅花式洋漆小几、文王鼎匙著香盒、美人觚、银红撒花椅搭,精美漂亮。
当然,还有东廊三间小正房。虽然陈设稍显简单,奢华之气不减。
黛玉从二舅家出来,经过的是王熙凤的住处。王熙凤的住处,东面与王夫人的住处相接,西面与贾母的住处相连,足见这个贾府管家的特殊地位和“护驾”作用。这也呼应了王熙凤出场时“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