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自己过不去》读书笔记
分解情绪,拿回心情自主权
如果我们仔细倾听人们对生活的抱怨,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都大同小异:出门遇上堵车,被同事欺压,被老板刁难,客户也让人讨厌,高压的工作,令人厌烦的生活,无解的关系,混沌的未来,以及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但除了情绪宣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以日常生活为例,你每天设定闹钟,是因为你怕起得太晚;化妆打扮,是因为你怕看起来很难看;赶着上班,是因为你怕堵车迟到;你照着工作进度做事,是因为你怕没完成工作会被老板臭骂;你多吃蔬菜水果,是因为你怕胖怕死;你打扫房子,是因为很脏很乱;你去探望父母,是因为你怕别人说你不关心父母、不孝顺。
情绪就是情绪,它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有对错好坏的是我们的思考。例如,有人批评你,如果你的想法是,或许他心情不好、受到了伤害,才说出伤人的话,你就会体谅他。你认为他是关心你、在乎你,才会批评你,你就会感谢。然而如果你认为,他是故意刁难你,他太过分了,你就会怒火中烧,关系必定会越来越糟。
情绪就像是烧柴火一样,当柴烧尽,火自然就灭了,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持续地加上木柴让火继续燃烧。因为某件事情而生气,情绪本来会过去的,但是你不停地为这个情绪“火焰”加“柴”,让火变得越大越猛。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越想”越气。如果你跟自己过不去,谁也没办法救你。
你转变了,世界就跟着改变
你的看法, 就是你的世界。
提到“这个世界”,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其实非常不一样。
如果朋友告诉你:“我不想跟你继续交往了。”如果你很在乎他,不想失去他,就会感到难过。相反,如果你已经厌烦他,想远离他了,就会感到如释重负。
情人分手,如果你认为“爱人离你而去”,当然会觉得感伤;但如果你的想法是“离开不爱你的人”,可能还会觉得欣慰。
假设你跌倒骨折,必须请一个月的假在家里休养,“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你也许会这么想。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时间用来反省自己的生活,放慢脚步,或是把这个月看成强迫休假,感觉是否不同呢?
当别人对你做了什么事,比如说对你恶言相向,把你数落一番,你会生气,这叫作反应。产生反应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没有反应,说明你已经麻木了。产生反应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反应的方式和本质。
“愤怒”。你可能大声咒骂,或想冲上前去找对方理论。
“恐惧”。你可能担心害怕,是不是遇到疯子或恶霸。
“冷静”。你可能摇摇头,付之一笑,继续向前走。
“感恩”。你在心里想着自己逃过一劫,真是幸运。
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并非针对他周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针对他自己心中的想法所做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