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的重要性
这几天,和朋友讨论孩子成长的那些事儿,主要是和自信、自卑、安全感,还有自恋、自私等有关的。今天就拿自卑说事儿。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如果孩子已经不自信,该怎么建立孩子的自信?(某朋友问。)
不断的讨论中,慢慢的对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以及归因方式有了一些理解。也越来越感觉到归因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李老师讲课时一再强调,首先要知道是什么问题,知道了是什么问题,再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然后对问题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最后做出明确诊断,诊断出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和什么样的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什么问题,就是对方是因为什么问题来找心理咨询师的,比如孩子不自信,学习总是拖拉,目标总是不能实现的问题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等。
在讨论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原因。只有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日常生活中,要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例如孩子不自信,造成问题的原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呢?至少三个方面,生理的因素,心理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
生理的因素就是性别、年龄、躯体疾病三个方面。心理的因素主要是认知方面的。社会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生存环境和道德习俗。
也许造成孩子不自信,哪一个方面的因素都有。比如,可能是因为是性别的关系,在农村,父母长辈大多数都比较重男轻女,因为是女孩子。可能就不重视,甚至是有可能经常忽视她。曾记得老家有个小伙伴,因为小时候生病打针(屁股针),据说打坏了神经,走路就一瘸一拐的,别人就给她起外号,笑话她,她不敢说什么,久而久之,她就形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而且被别人欺负了,也不敢说什么。这就是躯体疾病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样,她的人际关系就相对于比较单一,现在30好几岁了,交好的朋友也只有一两个。也正因为身体的原因,找工作也受到限制,最开始的时候比较像样的工作几乎找不到,最后找了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而且找对象也受到限制,相亲多次,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这是生存环境和道德习俗的因素。
其实,找到这些原因,意义不是太大。找到原因,最终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如何归因取决于接下来解决问题时有利于操作。有些原因是不能改变的,比如这个案例的性别和躯体疾病的因素是不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原因是素因。
也许我们找到的这些原因是一直存在的,至少存在了这么多年,比如躯体疾病已经多年了,人际关系多年来一直比较单一,周围的人对她的看法几乎没有改变。她一直比较自卑,但以前不明显。现在,是什么原因诱发了因为自卑而痛苦,甚至失眠的问题呢?一定有一个诱因的存在,诱因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也许找到了诱因,进一步做一些工作,可能会让痛苦轻一点。我个人感觉诱因可能更多的和生活事件或者是人际关系有较多的相关。
问题爆发,也许还有一个是维持因素,就比如从小到现在,自卑一直都有。是什么原因把这个问题维持下来的呢?如果打掉这个维持因素,会不会有利于解决问题呢?
所有的原因都是找出来的,找原因是有目的的。至于目的是什么,每个人可能是不一样的,也许找到这个原因会让我们相对没那么痛苦,也许找到这个原因可以解决问题等。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找的原因对我们肯定是有利的。
比如孩子自卑,尤其是最近因为自卑很痛苦。我们找到的原因是孩子找了个男朋友,本来已经商定要结婚了,结果男方却提出要分手,孩子很痛苦。这是失恋的问题,已经不单纯的是自卑了,也许是有自卑的因素在作祟。但如果定义成失恋的问题,而且因为其他的原因,正好解决了孩子失恋的问题,或者说解决失恋问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这个原因找到就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我们定义成失恋的问题,但又不解决其失恋的问题。而是奋力解决小时候总是被别人笑话的问题。这对解决当前的痛苦问题,有可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我会觉得,给我找出了病因,却不针对这个病因给我制定方案,解决问题,那就是不负责任!
所以,无论是孩子自信的问题,自卑的问题,安全感不足的问题,还是失眠的问题等诸多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感觉到诊断对于治疗的重要性。诊断大于治疗。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而且最好能够找到诱发的原因和维持下来的原因。然后再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解决问题,帮助对方解除痛苦。
所以,我们如何归因不重要,我们的归因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的归因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那就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