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读书笔记2

2020-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莫误倾城

第三部分  培养科学力

第三和第四部分是由生物学家王力铭所著,从一个科学奶爸的角度教我们普通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力和思考力。

书中介绍了让孩子对知识感兴趣的方法:首先,让只是变得有趣,与生活相关;其次,通过简化、动手实践等方法,帮孩子理解知识;再次,同孩子一起阅读,并把深奥的道理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他还为读者推荐了一本很好的科普绘本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小物品大科学:原来东西这样做!》。

如何科学地讨论问题?

我们这些普通父母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样是科学地讨论问题,更别谈教孩子了,还好书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判断问题可以有效讨论的关键:可证伪性。只有可证伪的,也就是可以利用实验和逻辑推翻的问题才是科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可以展开真正有效的讨论,对于一些宗教性的问题是没办法科学讨论的。

2、区分事实和观点,展开有效的讨论。在讨论之前应该先区分我们讨论的是观点还是事实。针对事实的讨论关键在于确认事实是否准确;而针对观点,情况就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可能陷入无谓的争论,应该尽量避免。

3、讨论针对问题本身,而不是提出问题的人。我们应该把争论的范畴局限在问题本身,而不是延伸到提出问题的人身上。

培养科学思维不只是看几本科普书,积累些科学知识这么简单,而是要在生活中培养一种非常实用的、能帮助我们去伪存真的能力,那就是定量思维,没有定量思维,就很难客观地理解世界。

与定量思维相对应的是定类思维,也就是给东西分类。定类思维容易让人现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遇到问题,我们会下意识地用泾渭分明的“正确”“错误”给答案贴标签和分类。在更多人潜意识里,实际上是没有意愿和能力探索正确和错误之间的可能空间,探讨一个问题是否有正确和错误之外的答案。

而定量思维则包括定序、定距、定比,这几类思维代表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程度在不断深入。那如何培养定量思维呢?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做这两种练习:

1、假设推理

2、因素分析

作者除了如何教教学培养孩子的科学力,还用科学的思维,破解了很多育儿焦虑。由于设置对照组难度突破天际;真实的对照研究,结论并不完美;可能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所以大部分的育儿科普是不可信的。

当我们看到“爸爸必须要这样做”“妈妈千万不能这样做”这样的指导时,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篇文章是个案还是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如果是个案,他是不是错把偶然巧合当成因果关系来介绍了?

2、这篇文章分享的是相关性还是因果性?他是不是错把相关性拓展到因果关系?背后有没有隐藏的原因没有讨论?

3、这篇文章介绍的经验到底针对多大的孩子、什么国家或名族?能不能拓展到自己的宝宝身上?

在这部分结尾处,作者介绍了一些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对待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孩子问出“为什么”这个问题时,表示他已经开始关注世界万事万物背后的联系和逻辑了,是孩子思想的进步。

面对孩子的这些“为什么”,我们可以:

1、承认无知

2、提出想法

别轻易给出答案,不妨多问孩子一句“你觉得为什么?”

3、怀疑和检验想法。

如果可能且方便,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来寻找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