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一点肉眼可见的约束

2024-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逸二逸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这么一段路,它是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分界线,它是链接城市快道的出入口。

它是这个小城市里除区间快速大道以外,车道最多也最宽的链接中枢。

双向六车道,有下沉隧道,有最繁忙的十字路口。

每天的早晚通勤高峰,排队等红绿灯的车龙至少也能有个一两百米。

没办法,谁让它是居民上班「出城」,下班「回城」的最集中的枢纽呢。

约两分钟一个间隔的红绿灯转换频率,加上两个大型商场的加持,堵的高峰连小摩托的灵活都无计可施。

通勤高峰的堵塞以外的通畅时间段,它也是这个城市除快速大道以外,平均行车速度最快的一段。

车流、人流皆热门的一个十字路口,忽然把人行道斑马线上的红绿灯都拆掉了。

差点忘了很重要的一点,虽然主干道是双向六车道,中间以绿化带隔开。

不过,在接近红绿灯等待位置的约50米处,车道变宽,增加了一条左转等待区,以及右转专用道。

因此,行人需要过马路,得先左顾右盼通过右转专用道,到达第一个行人等待区。

待横跨四车道的第二个等待区处指示灯转绿,才可通行至该处。

然后,再等一个横跨三车道的第三个等待区处的信号灯转绿。,通过后再左顾右盼一条右转专用道。

把行人「专看」的红绿灯拆除后,大家都有点懵。

那能怎么办,跟着机动车道上的车们一起看头顶上方的红绿灯,来判断能不能走呗。

于是,犹豫的上身前倾,踌躇踏出的脚,还有跃跃欲试又不确定的四下张望,成为了等待区最常见的表情。

起初,大家猜测是日常的维护,或是更新换代的暂时调整。

不成想,这一拆就拆了将近半年。

常走的熟人,早已通透了信号灯的规律。

战战兢兢,犹豫不前的身影,已是少数。

“胆大”的人,提前到达彼岸。

本该是红灯的状态,只一时要过来的车尚未出现。

“胆大”的人走得理直气壮,坦坦荡荡。

没有红绿灯,何来闯红灯?

可能,他们是这么想的吧。

规则没变,只是少了一点肉眼可见的约束条件。

这一段路的改造,在下发通知的一周后开始。

因为下沉隧道需要拓宽,下沉隧道上方的十字路口便被拦腰围成了施工现场。

这下,不仅斑马线上的行人等待区拆除了,十字路口原有的红绿灯全都拆了。

车除了不能直走以外,原来的双向六车道的行车方向都没变。

而只剩下一条斑马线的原红绿灯口,在需要过马路的人儿眼里,就像要过一条河那么宽阔。

这条河的河水湍急,没有了「踏脚石」的辅助,过河过得那叫一个心跳加速,胆战心惊。

原先右转专用道只有单车道,还是有不少车主会在斑马线的位置礼让行人。

现在,那可是一条百舸争流的弯道。

可怜留守的斑马线,弱小又无能为力。

红绿灯虽拆了,路面监控还在,斑马线被赋予的规则仍在。

只是,少了一点肉眼可见的「标志」约束。

行人过马路的难度,便骤然暴增。

乍一看,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难处。

再一看,嗯,不就「人」的问题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