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篮子们
前言:写篮子,是因为我曾去北京王府井,在著名服装设计师马可女士工作室,看了一次规模很大的中国篮子展《篮中岁月——百年篮子展》。没有想到,篮子竟然列入家常物品消失的行列,成为稀有。
篮子,是我童年记忆里很鲜明的一样手工作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里有两种篮子,一种篮子像朴厚的农夫,通常是柳条或荆条编的,外形比较粗糙但非常结实。
腌菜季节总是在秋天,因为父亲一年有大半年在水利工地施工,到腌菜季节他总是不在家,于是机关院子里分菜,别家的男人用麻袋装,而我母亲常用粗糙的大篮子,左边儿一个,右边儿一个,装满菜后分别放在自行车后座绑的一根粗木杠上,推回家中。母亲回家后把篮子往地上哗啦一倒,果实们滚出来,而篮子自己变得土不拉叽。母亲吩咐我把篮子拿到外面磕干净土,挂在小南房的高处,她怕我们孩子们进南房看不见脚下,踩了篮子摔倒不说,重要的是踩坏了篮子怎么办?这篮子能干的事情多着呢,帮了母亲多少忙啊!到买煤过冬的季节,母亲在篮子的提手上插一根粗木棒,我和她吃力地抬煤块回家。
我家帮母亲干重活儿的篮子当年还舍不得从国营土产门市部买,母亲嫌买的不结实,我的舅舅、姨父们在农村,他们用荆条编好了大大小小的篮子啊筐子啊,由母亲探亲带回来。那些篮子们脾气好,吃苦耐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年母亲没有帮手干活儿,我们姊妹都小,多亏了这些篮子的功德!如今,看见大白菜、土豆、萝卜等等,我会在脑子里浮现出当年常常使用的粗糙篮子,它们浑厚朴实,和那些田间长大的东西在一起,散发着泥土的特殊味道,也许有人说这土味儿难闻呛鼻子太脏了,但我不,我爱闻它本来的味道,爱闻它身上经历的种种植物果实的味道……它意味着一种踏踏实实的生活。
家中还有稍小一圈的篮子,用宽竹条编成长方形的,椭圆形的,没有任何图案,但结结实实,一用也是好多年,是父亲从老家装土特产提回来的。母亲用这样的篮子来储存鸡蛋,另外上街买菜也常常挂一个这类篮子在自行车的把儿上,相当于现在的塑料袋子,它除了体积比较凸一点,没有任何缺点,称得上经久耐用。母亲常常把耐压的菜放在下面,易碎的放在上面。
母亲还有另一种篮子,和我上面提到的干粗活儿的篮子恰恰相反!它来自父亲的故乡,遥远的南方乡野。当年母亲在父亲的老家看见当地出产的彩色竹编小篮子,特意买了两只带回来。这小竹篮成为见证我们仨姐妹长大的物证。它可是美女,它弯弯的大圆把儿衬托出篮口的娇小。小竹篮被编成花瓶的形状,细腰凸肩,像美女线条一样玲珑有致;小竹篮的条纹被颜色染得红红绿绿,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颜色很暗。它刚刚新的时候也一定曾经艳丽如花儿,但再明媚的颜色被竹子的质地慢慢吸收后,也会混上竹子本来的颜色而变得沉静了。
年轻时候的母亲爱美,把娇俏的小篮放在柜的高处,一边儿一个,既装饰了柜子,也显示了它不平凡的来历。它可是当年才28岁的母亲,兴致勃勃地从遥远的南方带回来的结婚纪念物。母亲很少出远门旅行,去南方总共三次,结婚时一次,祖母去世时一次,我工作后一次。这些来自南方的细巧的竹编篮子,对于母亲来说,是那几趟不多而珍贵的旅程的纪念。有时侯母亲翻箱倒柜,还会遇到另外几个小篮子,是母亲后两次从南方带回来的,比第一次带回的大一些,母亲把针头线脑小零碎儿的什么,藏在里面,挂在衣柜里。隔一阵儿,母亲爱翻腾她的老衣柜,把东西罗列着摆在床上后,再一一收拾回去。我就爱在此刻探头探脑地“探密”——嗨,其实母亲能有什么秘密呢?衣柜里都是母亲老年间存下的一些念物。那几只美丽的小篮子,也可以趁着柜门大开的时机,跳出江湖,来和我亲近亲近了。我和母亲说,给我一只吧,母亲不放心地看着我说,不行,你丢了怎么办?!
我很愿意把母亲家中的北方朴拙篮子和南方的秀美篮子放在一起照一张合影,那一定是很有意思的,可惜北方篮子,现在我住的家里已经没有了,楼房里不需要它来出力干活儿了。我家的最后一只北方粗篮子藏在母亲平房院子的小煤仓里,因为平房也有暖气了,母亲把剩下的煤藏起,门口堵一块木板,北方篮子已经如山中高人一般,和母亲的藏煤们一起静静修行去,基本不出来露面了。
塑料袋子大肆流行之后,人们用篮子装菜的时候越来越稀有了。买菜的人们习惯了空手去市场,反正会被菜摊主人免费赠送塑料袋子装菜,塑料袋子装完了菜还可以装垃圾。但塑料袋子方便的同时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却依旧流行至今。只因人们对环境的短视和图便利之心,菜篮子被开除出菜市场。我行走在城市的大街上,还经常会看见垃圾桶里有扔出的装过花儿的小竹篮子,把儿特大特圆,篮筐浅,可以陪衬鲜花的浓艳丰盛,但鲜花寿命短,花死了,这篮子通常被年轻人扔掉了,我不能理解主人的不惜物。
篮子怎么可能从生活里消失掉呢?我的母亲就捡回几个小花篮来,装葱装蒜装鸡蛋,多余的摆在院子里的树下。她甚至连彩色的丝带都不肯解下来,觉得那是好看的,为什么要解下来?她还送我几个小花篮,我摆在画室装饰,娃娃们画画也可以当静物了。同样有篮子情结的我和我先生,有一次买茶叶送友人,特意选了带小竹篮包装的寄给他。那个竹篮设计得巧妙,体积不凸,比较精巧,友人是写书法的,和我们是同类知己,“茶叶喝完了,小竹篮高高摆在书架上,插了干花,很美……”他来信告诉我们,他接到礼物后热泪盈眶,特意写了一份书法寄赠我。
年轻时候我曾愤愤不平塑料袋取代了篮子,憎恨于塑料袋污染环境,但现在,我平静了,因为生活本身就有两面性。品性轻浮的塑料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篮子的!在这个喧哗逐利的时代里,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冷静的人,我依旧爱着我的篮子!篮子与我之间系着一份清凉而绿色的结,生活的丰富情味藏在其中,与之有关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日久而成为融入我内心深处的一份血脉相依的感情,使我微笑不已,使我的心为之温暖跳动着。
2014.12.10写于福四
发表于《中国女性》。征文获奖。入选文集。那年杂志社给寄来获奖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