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者@梦想@更好的自己

失业3个月的感悟:为什么你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2016-08-20  本文已影响15898人  思维磨坊

一 失业3月,终遇转机

"你的综合素质不错,但你的能力与我们的要求差距太大。建议你调整求职方向。"
“好的,谢谢指点。”

再次被拒绝,记不清这是3个月来第几次面试了。

3个月前,我信心十足的从上一家单位裸辞,离开了广告策划岗位,想从事培训相关的工作。我心想,依靠3年工作积累的能力,转行肯定是手到擒来。

然而结果是,我失业3个月了。

说“失业”不太准确,实际上有若干个工作机会,我却选择了放弃。

在还没有正式离职时,我把前程无忧的求职意向改为“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后,马上接到了两家同行业知名公司的招聘电话,岗位依然是策划相关职位。

只是我心意已决,全部选择了拒绝。我认为广告策划需要的是创意能力,而我是一个思维上循规蹈矩的人,最缺的就是创意,干策划是没有前途的。

之后的求职过程,确实有公司看重我的综合能力和教育背景,不介意工作经验的欠缺,愿意招募我做人事和培训基础。

只是,那些岗位的薪酬,在我看来实在是过低。我已工作三年,也曾经做过管理岗位,心里对自己的身价依然抱有期待。

人总是高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

在长期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失败,让失望、灰心、自责、自我否定、烦躁·······等负面情绪占据了我的心灵。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转机出现在一个平凡的下午,我接到一个面试邀约电话。对方说看过我的简历,觉得我很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热情的邀请我去面试。

从面试邀请信里得知,这是一家培训公司,提供各类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服务,正在招聘培训策划岗位。

简单准备了下,第二天上午我去了那家公司。

面试我的是一位女性业务主管,她拿着我的简历,仔细端详。

“你怎么想到用这种形式来做简历?”

这份简历是我在简历设计网站上购买的模板,经过改造,显得内容结构清晰,设计美观大方。

“我之前干过广告策划,知道进行必要的包装是有助于营销的。再者,换位思考下,雇佣我的人是我的顾客,我要把好的体验感带给看简历的客户。”

面试官面露嘉许之色。

“我想了解一下你之前的工作经历。”
“好的。我详细的工作经历,在简历上都有,我就说一下个人的发展和规划······”

“你的项目汇报经验怎么样,善于跟客户打交道吗?”
“在从事广告策划工作时,我一直承担着广告方案的宣讲工作,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既有正式的大型汇报、演讲经验,也有非正式的项目沟通经验。”

“有文案写作经验吗?”
“文案写作是我的基本能力,各类营销文案都写过。也擅长写较长的专业分析文章。”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是第三方培训服务方。主要为本地大公司提供专业培训产品。现在招的是做培训项目策划人员,相当于售前支持和文案岗位。
要懂培训,会写培训策划案和营销软文,会运营微信公众号,也能与客户面对面的做商务沟通。
根据你之前的工作经验,我觉得你比较合适这份岗位。”

“谢谢,我想了解一下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我们老总会直接跟你谈。这是一个核心岗位,薪酬会比较可观。如果你愿意尝试,我这边有一个业务介绍的PPT,你来修改和美化一下,2天内发给我。”
“好的我非常愿意尝试,2天内会发给你。”

之前积累的PPT审美和制作能力派上了用场。2天后,我把修改过的PPT发送过去。

这份工作,虽然并不是在企业内HR体系从事培训工作,但是一方面能接触到培训行业,另一方面客户也是企业的HR人员,是比较好的“台阶”式岗位。我能够通过这个岗位了解培训领域的商业模式,进而对自身进行精确定位。

毕竟,虽然抱着做培训的热情,我对这个领域知之甚少。

很快,薪酬待遇也谈好了,基本与我之前的薪酬持平,我结束了3个月的失业期。

之后在这份工作中,我接触到培训商业链里的各类角色,了解其中的商业模式,并现场观摩了很多老师的课程。

不到一年之后,我开始有机会主讲线下培训课程。

二 你的能力是别人需要的吗

没有深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
后来学习了生涯规划,再回顾这段失业经历,感慨良多,收获也良多。
感慨者,是在这段求职经历中,过于天真浪漫,对于职业世界的基本规则欠缺认知,因此屡遭挫折。
收获者,是恰好是这段经历,让我对生涯规划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深刻认识。

1、普通人求职的凭借的是什么?

对于大部分人,答案是:

能力。

能力,就是完成某件事的力量。注意,这个概念的重点是“完成某件事”这个结果

比能力低一个层级的,是“知识”,简单说就是知道某些事。

这是个简单的概念,然而在实际求职中,我们习惯拔高自己。把“知道”某事,当作“会做”某事。

比如:

我有制作PPT这项能力,意味着我能独立制作一份精美的PPT。相对应的,我学了很多PPT课程、收集了很多PPT模板、对各类PPT流派熟捻于心······这些都只能算作是知识。
我有操作企业培训的能力,意味着我能独立的制定适合企业的培训计划并进行实施。相对应的,我会讲某一门课、参加过TTM(培训经理培训)、学了很多培训技术······只能算是懂一些培训知识。

与校园招聘不同,企业在社会招聘中,需要的是到岗后马上能解决岗位关键问题的人。应聘者需要有完成对应事件的能力,这是基本需求。

“能力”还有一个好基友,那就是“竞争力”。
能力是跟自己比,比方我今年与去年比拥有了一项新能力。竞争力是跟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能力,你与别人比强的能力,就是你的竞争力。这个“别人”,是与你追求同一岗位的应聘者。

一个人的能力不变,但求职目标变化,能力的比较对象不同,那么竞争力亦随之而趋动。竞争力的本质依然是能力,不必为之过分劳神,精进自我才是王道。

”海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高手的字典里,没有”竞争“两字。

当我们在求职时,招聘方考察的核心,首先是我们的完成这些关键任务的能力。

如果你锁定的求职目标屡次拒绝你,颇有怀才不遇之感。那很可能是因为:

1、能力不足。你误把知识当能力,只是知道一些事,而没有扎实的实践经验。
2、竞争力不足。在这个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方面,你拼不过其他应聘者。

**在我求职的过程中,眼界只盯在自己拥有的能力上,而忽略了目标职位所需要的能力。

实际上,求职,是把自己最强的能力组合起来,刚好达到了某个岗位的需求,那么这个岗位就是最可能应聘上的选择。**

这是职场最基本的交换原则。

无论是有计划的跳槽,还是无目的换工作,知悉并管理自己的能力,都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们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劣呢?

2、用能力矩阵管理梳理能力谱系

在生涯规划体系中,有一种特别实用的能力管理模型——能力矩阵。
个人喜好程度水平高低2个维度,去考察自己的能力,就得到下面这张能力矩阵图。

能力矩阵

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内知名的K12教育机构工作了5年。从专职教师,到大区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比方,遇到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孩子,她几句话就能点破家长教育方法的不足和孩子的真实问题,快速赢得他们的信任。
在我看来,她已经掌握了非常熟练的“K12商务咨询”能力。
最近她想换行,却觉得自己一直在同一个行业、同一家公司工作,没有积累很强的个人能力。
她找我做咨询,我做了成就事件分析,指出“沟通、咨询能力”,是她很强大的优势。
结果她说:“我已经厌倦了做这类咨询工作,别看我跟家长说的这么专业,其实我烦透了跟小孩子打交道。”

有没有觉察到症结所在?
一份工作,和在这份工作中所需要使用的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很多人是“干一行,恨一行”,对过往的工作经历充满负面情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顺带连那些不愉快工作经历中培养的能力,也一并“打入冷宫”,不愿意使用。这样是人为的限制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性。

3、不同的能力发展策略

走跳职场江湖时,能力就是我们的武器。要想用这些武器快意江湖,关键看平常的修炼。
针对能力矩阵四个区域,发展策略是不同的。


能力发展策略.PNG

持续精进和外化,当有一天,你再次拿起简历走进面试室时,会有很多“证据”来展示自己的优势能力。

对潜能区的能力,就是要像小树苗一样呵护成长,让它们进入优势区。

结语

有句中国古语说得好: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我喜欢用各种模型,去剖析混沌凌乱的现实世界。能力管力矩阵,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分析方法,让我们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能力体系全貌。

然而,一切的外部理论,模型,皆植根于内心的勇敢,不甘平庸的成长。愿我们都能借助这些模型,独立思考,勇敢践行。

最后挖个坑,下一篇文章,来谈谈如何玩转能力管理矩阵的实际应用。

(说明:这篇文章,可看作是《四张图告诉你——到底能力重要还是规划重要》的续篇,大家可对照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