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没有太多格式的读书笔记,更像是随想。
33
1.央视,在我们的心中是又红又专的象征,它更像是政府的发言人,讲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央视的记者,西装革履,面带职业微笑,一口流利的播音腔,这就是我对他们的印象。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央视记者。柴静和我一样,刚刚进央视的时候也有这些刻板的印象,通过她的笔触,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记者有很多想表达自己感情和观点的欲望,很多大家觉得央视不会播出,不能审批过的题材有时候也会播出。对一些特殊人群,没有打马赛克(有些人只是需要保护而这当面容,用马赛克就像是犯人一样),而是采用剪影的方式,体现了尊重,也是温情的一幕。
2.我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矛盾。他们能够看到社会比较真实的一面,从更多角度看事情,引发对于社会的思考。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压抑住自己的情绪报道新闻,这些新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舆论。记者想报道真实的东西,想要曝光不法的事情,伸张正义锄强扶弱,我们政治题也有写过媒体要曝光不法行为等等。但是不法行为的背后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真相,是一个人抛却所有个人的情绪,以极端冷静理智的心去感受,才有可能看清的。作为一个记者,柴静说,她有过冲动的时候,一些节目播出之后,她看到了一些后续,或者是之前的隐藏剧情,在节目里没有再展现,这些事情常常引起她的思考,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对错,黑白的交界是模糊的,新闻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陈述事件。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我当时很愤怒,想要表达些什么,但是当我在一些论坛上看一些相关的时候,我冷静下来,我什么都不想说了。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一些,我思考了一下的确有一些道理。我当时觉得我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能凭一时的情绪就去否认些什么。我甚至庆幸我没有发出来。我学会了沉默,默默地思考,不再冲动地表达,事件总有我看不到的一面。可是记者不可以,他们必须写出来,他们只能写他们看到的。他们是事件的第一发掘者,他们不能看到各个方面的观点。
媒体所影响的是舆论。舆论常常是不可控的。我们说道德和法律,法律大都代表理性,道德则是感性的象征,而理性是比较绝对,而感性则是多变,比如每个人道德的底线都是不一样的。。我从这本书里面读到最多的是人性。人性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因为有了人性,世界体现了一种多面性,有各种可能。法律很严苛,绝对且理性,但是法官是人,因而有了感性。像其中的一个事件,就是法官偷偷放掉自己的亲戚。这样一来,即使是再可靠的法律也敌不过人性中感性的成分。很多案件都是感性造成的,贪念,仇恨,虐猫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受伤的灵魂,杀夫事件是数年的忍耐。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杀害自己丈夫的妻子,说丈夫的好处:“他是善良的,只是自己没意识到”,哎,太复杂了。感性常常是扰乱秩序的因子,可是,当我们没有了感性,我们生活中各种温情脉脉的瞬间又从何而来,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乐趣呢?
啊,累了,不知道还会不会更新,就这样吧(反正更新了也没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