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文|薯条配辣酱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Enough time passes,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安迪(Andy)和他们的伙伴们每天过着重复的无休无止的牢狱生活,看着布鲁克斯·海特伦(Brooks Hatlen)离开了生活50年的环境而无奈自杀,仿佛触及到自己的未来也如这样一般。行尸走肉一般的。
行尸走肉的何止安迪,身边处处都是存在的。官僚化的政府,流程化的工厂,进去的第一天就看到50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正如《围城》所说:“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无论对婚姻也罢,对工作也罢。”
恐怕大部分的人也会像瑞德(Red)一样,选择放弃。
突然某一天,我看到了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理论,感觉上和这个电影是非常契合的。
产生这个症状的必要的四个条件如下:
1.人质必须真正感到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感到绝望。
3.控制人质的信息来源和思想。
4.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会出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电影里
1.开篇因不适应环境的罪犯,被直接打死。这是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除了安迪以外的所有人,都认为脱逃是不可能的。
3.信息渠道源来非常单一,几乎没有外界的消息来源。
4.偶尔会有一两瓶啤酒,棒球服,这类娱乐和放松。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这话也正如鲁迅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大到国家和民族,小到家庭和事业,都是相似的。鲁迅说的是民族衰亡之际,刘和珍等,便是在沉默中爆发,而愚昧的民众,便在沉默中灭亡。电影里说的是在体制化的牢狱生活中,安迪在沉默中越狱,而绝望的人们,便在沉默中像老布一样消失。
周围各处都是存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无疑的,电影里安迪是一个强者,他不仅心怀希望,救了自己,还拯救了他人,给予了他人希望。
安迪的生活从不单调,打磨石子,小锤子挖地道,看书,听歌,整理图书馆,处理税务问题。他送给好友口琴,帮助他们考试,讲课,申请的经费扩大的图书馆,买了棒球服。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囚禁人们的从来都不是那座高墙。原由都是恐惧。安迪的朋友恐惧暴力,恐惧格格不入的社会。工作的人恐惧降薪,失业。婚姻的人恐惧失去习惯,失去经济支撑。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Remember, Red, hope is good thing, maby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
冲破恐惧,感受希望。可能会伤痕累累,可能会绝望,可能会死亡。
或许,成功了呢。
在太平洋边上,开着小旅馆,载着自己的旅客,或许不是最完美的,或许某一天也会厌倦。
至少,为了自己的希望慢慢努力就是世间最美好的。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