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愿你在颠沛流离中,依旧能“认真生活”
文|老冰棍儿
原创文章首发:浅秋文学
做有料、有温度的文学平台
《骆驼祥子》这本书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极不陌生的,上学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骆驼祥子”四个字,
单单用“名著”两个字将这本书与其他一系列书籍排列在一起,它们被列为必读书目。“三起三落”的考题让太多人经常能在提起它的时候,手一拍大腿,“我记得那个题!”
但今日重读《骆驼祥子》,竟有些与学生时代应付考试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偶然看到一句书评,想着用它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初读不解其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老舍先生的语句看似平平淡淡却文学性十足,遣词造句的功力让读者敬佩不已,偶然跃于纸上的京味儿也让人心生亲切,可他笔下的祥子未免塑造的过于凄惨,过于悲哀,过于真实。
今日读完《骆驼祥子》,我再回忆起来,总觉得除了祥子第一次攒到钱买车之后,他的人生就再也没有实实在在的“起”了,细数下来,那些个失落总能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被当兵的抢了车;被孙侦探抢去了攒下来的钱;虎妞难产去世;小福子去世等等一切,都在磨损着祥子的意志。
这让他一个真正用双手去讨生活的人在经过一系列努力、勤奋、执着之后,还是被太多的煎熬、隐忍、苦涩所磨平,他甘愿被蹂躏、被践踏。
在唏嘘祥子可悲的一生之余,我猛然看见了生活中的“祥子们”:
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心去北上广闯出一番天地,却在入职实习的时候想着要不要为了省掉一点房租选择离公司将近两个小时车程的简陋合租房;
“北漂青年”手拿着馒头啃咸菜,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接起家人的电话,一句“我很好”让他觉得今天的咸菜又有点咸;
以“社畜”打趣自己的上班族,老板一个电话,他能看海棠花从今天的凌晨四点开到明天的凌晨四点……
太多太多了,太多普通人的故事“苦”的各色各样,又“苦”的大同小异。
生活是一面镜子,它将每个人都照的体无完肤,那么多扮演着“普通人”的角色在它的映射下,显得既狼狈又难堪,祥子是,我们也是。
每个“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终究是故事,哪个最终被迫甘于平凡的人没有经历过苦难与命运的洗礼?
他们只不过把心脏铸成铁盒子一般,把梦想、希望、执着、不甘、痛苦、绝望通通放在里面锁起来,因为弱肉强食的规则不允许他们有悲伤感怀的机会;
维持生计的重担不允许他们有为梦想再战的精力。成功的人终究只是少数,那些“无数个挥洒汗水泪水的日日夜夜”是成功者的魔法加持,却也是普通人的轻描淡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认真生活”四个字开始出现在我的微博首页,当我重新去看那些选择“认真生活”的博主,
他们未必没有在黑暗中抱头痛哭过,只是不再寄希望于“下一个成功的就是我”,而是选择“生活已经这样苦了,那我不如踏踏实实的干好每一件事”,
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够了就再往前走走,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情等着自己,何必挤破头也要进那凤毛麟角。
“认真生活”是妥协吗?未必不是,可我更愿意相信,“认真生活”是普通人在被生活“扒了一层皮”之后的无声宣言。
有幸读到一篇叫做“In a City Lockdown,Hope Arrives by Motorbike”的文章,它的中文译名这样写道:《封城下的外卖骑手,运送着希望的“无名之辈”》。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打的每个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处在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被笼罩在一层可怕的阴霾下,那个时候“躺在家里就能给国家做贡献”似乎成了每个人的口头禅。
全国人民看到武汉市民上传到网上的“从卧室运动到厨房”、“在客厅里跳广场舞”的各种娱乐视频,欢笑之余却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这座城市的“吃饭大计”,这却让以文章主人公张赛为代表的外卖骑手记忆更加深刻。
文章讲述到张赛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受到了一位女士的恳求:希望他将食物送上楼,因为接餐的人是无法下楼的那位女士的母亲。
心软的张赛本想着把食物送到门口就离开,可他刚放下食物,门就开了。惊慌失措的张赛赶紧跑开,想都没想就用手戳了可能带有病毒的电梯按钮。
这让他非常担心,以至于在他回配送站点时举着那根手指,“如同一个小型隔离现场”。
文章的配图用的是一位穿着黄色外卖工作服,手提着四五个外卖单,在雨中奔波的外卖小哥的背影。灰色中的黄色格外扎眼,它好像一根针,要扎到人心里去。
张赛跟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他没有抵御病毒的抗体,有的只不过是一旦感染病毒就会被确诊新冠的一具普通身体。
他害怕吗?肯定是怕的,在死亡面前有几个不怕的。但是张赛不能放弃这份工作,“不仅是出于这座城市的需要,也是为了他自己的生活。
他的妻子,4岁的双胞胎男孩以及他的父亲都要依靠他提供经济支持”。因为只有这样,张赛“每个月可以赚大约8000元”。
这样的理由未免过于直白得让人心痛,可细细想来,却也是我们这么多普通人终其一生奔波劳累的原因。
也许我们也会变得像祥子一样,活到最后只剩下对生活的麻木不仁,但是张赛不一样,他让我看到了“认真生活”的样子。
他喜欢写作,也许未来的种种因素不会让他的作品走进大众的视线,也许生活的重担让他依旧不得不在饭点穿梭于车水马龙中,但他依旧会写作,就像他说的那样:
如果媒体不再发表他的作品,他会继续送货赚钱,但他不会停止写作。
与大众不同,比起那些经过努力坚持不懈到达人生高峰的故事,我更愿意去看普通人看似平凡,细咂有味的故事。
因为我也是普通人,我也过着祥子般“生活虐我千百遍”的日子,但是从平凡人中收获的感动总能阻止我变成和祥子一样的麻木不仁,有时想想,“我待生活如初恋”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能一手遮天,也不能呼风唤雨,在病毒笼罩的城市完成着维持生活的使命,闲暇之余记录下一些文字,发现还能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这是张赛选择“认真生活”带给我的感动。
老舍先生曾说他要用祥子这类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既然已经是地狱了,那在生活像根藤鞭不断抽打自己的同时,猛然意识到“我可以把今天生活是怎样折磨我的鬼样子写下来,以后给我的孙子看,看他爷爷当初是多么惨,不照样熬过来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祥子让我看到自己的渺小,张赛让我重新定义了生活。
既然每个人的颠沛流离都必不可少,那就祝你能时时想起“认真生活”带给你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