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的网络流行语

2020-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楚人不服周

魔性的网络流行语会让文化变得低俗吗?

从洗脑到看不懂,当趣味性掩埋精准性

“awsl”“xswl”“zqsg”“nsdd”……这些密码一般的缩写语,对许多人来说完全陌生、不知所云,而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日常用语”。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每天都在传递着难以计数的信息。网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人以群分”变得更容易,具有共同爱好、共同兴趣、相似个性的人,能够迅速、自发地聚合成大大小小的社交圈子。

根据相关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其中,年轻群体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

张扬个性、表达自我、注重娱乐……年轻网民的这些特质,在网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秀儿”们运用文字吐槽与表情包玩着各种“梗”,在“哈哈哈”的过程中悄悄实现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饭圈女孩的缩写、B站弹幕的高能预警、游戏圈的操作术语、同人圈的设定名词……这些旁人看不懂的圈内“黑话”,不仅将“吃瓜路人”隔绝在外,也是一套“接头暗号”,通过自发地使用它们,“圈内人”获得了在某个群体中的归属感。

网络“黑话”,怎样改变了我们的语言习惯?在网络用语的冲击解构下,汉字语言的传承与发展,该何去何从?

L媒 体 评 论L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世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方式。不过,在尊重00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有必要提醒年轻人注意捍卫中华文字的纯洁性。

从母语角度讲,如果过度地把汉语文字简化、借代、英化,不仅容易扭曲语言修辞的艺术美,而且会淡化稀释汉语言文化积淀的情感基础。比如“ssfd”“zqsg”,从语言文字本身来说,显然没有“瑟瑟发抖”“真情实感”具有美感。这好比赖以生存的大地若水土流失,难免要丧失其应有的生长万物的功能。

——工人日报

《警惕“摩斯密码”对母语的蚕食》

外界对00后网络“黑话”的认识,不能止步于“不稀奇”,还要从中看到青年文化的新变。其一,他们十分热衷对经典文化进行解构,并从中找到消解权威的快感。……其二,这些“黑话”往往赋予了使用者某种专属身份,这让个性强烈的00后们获取了身份的自我认同,并拥有寻找“同道之人”的可能性。

外界不能简单地用“言辞粗鄙”“不符合语文规范”之类的庸常观点来看待00后的网络“黑话”,要从网络文化特质入手,深入其内部来观察、思考。其实,即便外界不认同这些“黑话”也无妨,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网络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随着时间推移,其中有些“黑话”会自然湮灭,但也会有一些内容进入主流文化,进而推动语言文化的新变。

——中国青年报

《读不懂的00后网络“黑话”其实有玄机》

文字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开放的

文字和语言具有无限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任何一种语言都在扩充着它自身的表意范围,也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含义。

回溯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俚语、俗语被纳入正统语言体系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离骚》中的语气词“兮”字,原本也是楚地方言俗语,而后它被纳入文学语言之中,变成了文雅的词汇。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新生代在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情绪感悟、精神世界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新鲜体验,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表达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生成,张扬着这一代人的独特个性。

对待任何事物,无论是粗暴地批判,还是一味地赞扬,都不是可取的态度。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本身,体现着网络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随着时间推移,其中有些“黑话”会自然过时,被人们淡忘甚至消失,但也会有一些内容被包容进主流语言之中,进而推动语言文化的新变。

文化的生命力,如同绵延不绝的长河,只有不断地吸纳包容涓涓细流,它才能更壮大、更澎湃。语言文字,是文化最鲜活生动的体现,不断地增添改造,人们为语言赋予了更丰更广的包容力。

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尽管招致了不少批评之声,但它们仍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吸引力不减。庄子曾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世间之事物,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更关键的是,我们应学会辩证地看待它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良性引导。

汉语的魅力,在于典雅深厚之美

各种形式的 “黑话”,不仅为不同的“圈子”划界分疆,也产生了冲击、消解权威话语体系的作用。参考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媒介即隐喻”,我们或许也可以总结:文字即隐喻。

汉字有着深厚典雅的传统,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构成了其背后深邃、丰富的意义。作为文化的载体,汉字不仅传达着复杂的情愫与胸怀,也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无数文人墨客通过文字,记录相思,记录离别,记录惆怅,记录历史感悟……这些文字穿越漫漫时光,仍能给予我们美的感受,激起强烈的共鸣。

文字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语言文字的呈现形式本身,就包含着我们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的方式。与传统表达中整体性、意义深厚的语言逻辑相反,今天,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所生成的“潮流语言”,生命周期更短,表意也更加浅白、更加破碎。

从吃瓜群众、尬聊、C位出道到各种缩写词汇,网络流行语在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侵蚀着汉语文字本身蕴含的深度。

在习惯了浅表快捷的表达方式之后,人们常常深感自身语言的匮乏。日常生活中,面对本该感慨万分的景象,除了贫乏苍白“啊啊啊”“awsl”之外,似乎再也不能冒出类似古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花式彩虹屁”了。

用法解析:

适用于文字之美、汉语的魅力、传统文化等主题,如2016年全国卷二《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示例:

通过网络,我们进入到虚拟的时空里,无处不在的、扁平琐碎的信息包裹着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习惯了使用网络用语和表情包,我们无动于衷地按下转发键,常感无话可说。

深度语言的缺席,多少人提笔忘字、言不尽意、胸无点墨;又有多少人忘却了汉字本身的美妙质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汉字是中华民族延续了数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认识汉字的魅力、尊重汉字的重要性,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语言文字承载着沟通、交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着语言随之改变;而另一方面,语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定义和理解。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化特征。日子就像龙卷风,沿途快速地吞纳事物。时代在不断向前的同时,必不可少地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许多新生事物。这些事物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真正有价值的会像金子沉淀,没有价值的只会如泥沙随水逐流。网络流行语本来就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