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爱情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作家

我愿做一个最接地气的作家

2020-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左小祺

很不喜欢一种状态,就是高高在上的感觉。

我有一位同行朋友经常这样,我和她还曾因此争论过几次,但无果而终。

她和我在一起的时候逗逼的很,有时还时常表现地矫揉造作傻得可爱,但是在外人面前,接着就摇身一变成为不可一世的孤傲状态,我看着挺惊讶,偷偷对她说:“我觉得奥斯卡欠你一个小金人。”

她白了我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杀气。

她经常这样,我觉得挺好笑的,就像我在她眼中也是挺好笑的一样,谁看谁都是一副欠修理的样子。

有时她生活遇到不顺的时候,就会来找我抱怨,吐槽了一万遍生活你大爷,结果刚分别,就看她发微博写自己生活多愉快,好像刚才在我面前发牢骚的不是同一个人一样。

有时我在她朋友圈中回复几句开玩笑的话,她会立马删掉,然后发信息对我说:“天呐,你怎么可以在朋友圈公开说那种话,我们有那么多共同好友,被别人看到怎么办?”

我说:“我们平时开玩笑不就经常这样吗?怕什么呀?”

她说:“那不一样,我的微信上有我的读者,我要保持自己的形象,不能乱开玩笑。”

突然想到了前两天我和一个作家前辈聊天,说是前辈,不过比我大几岁、早出版几年书而已。他一直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似乎我必须仰慕着他,他才会开心。

我回头发了条朋友圈讽刺他:和一个前辈作家聊天,他说话老是端着,一点也不好玩,真想问他这样活着累不累。怕他看不到,还特意艾特了他一下。

他发信息说:“你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我们不是一路人,礼貌点,互相删了吧。”

你有你目中无人的资本,我也有不搭理你的权利,所以,你看不起我,我也未必看得上你,对于这种人,互不打扰各自安好是最好的状态。

我很理解这类人,尤其是文艺青年,在这个不被看好的时代,他们极力想证明着自己,而大多数,似乎都中过张爱玲的毒,并非有多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只因张爱玲曾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

很多人把这句话当成了人生的至理名言,尤其是想成名的文艺青年。我不否认,想成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你还有梦想,至少还在朝着变好的方向努力,但是拿出名要趁早为人生准则的话,那就会成为“为名而活”的奴隶。

张爱玲这句话是很迷人,她也成名甚早,可是她的人生并不令人觉得幸福愉快。

记得蔡康永曾经与陈文茜有一场对话时说:“每次看到有人引用张爱玲‘出名要趁早’这话,我就想为什么?张爱玲的人生很棒吗?张爱玲的人生糟透了。你怎么会用一个人生糟透了的人描述人生的话来作为你的座右铭呢?张爱玲是非常棒的小说家,只此而已。我完全认同如果你想写小说,要去看张爱玲的小说,体会她为什么把小说写得这么好。可是张爱玲对人生的建议,拜托,张爱玲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所以,不要乱引用名人讲的话,就像我谈到不以言废人,不以言举人,不要把人跟言混在一起。”

那些在网络上鼓吹自己多有名的人,或者经常在网络上倡导成名趁早的人,他们不见得真的因成名而过得很愉快,或许他们只是对文字有很好的掌握能力,仅此而已,他们讲出对的、有智慧的话并不一定自己真的就活得如此,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常在网络上写东西的人讲的话,很多沉默的人是过得很好的,他们只是不善于在微博或公众号上每天都发一篇文章。

我写了十几年的文章,出版了几本书,但并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因小小的名气而孤傲自赏,改变自己。我十年前什么样,十年后依旧还是那个样子,喜欢我书的读者对我最大的评价就是:你是一个最接地气的作家。

我不仅可以西装革履麦克风,我也可以裤衩踏板啤酒瓶。

我真的很喜欢接地气的感觉,就像我喜欢上张国荣,不是因为他的歌、他的电影、他的离世,而是他的一张照片。2000年张国荣在内地演唱会巡演期间,他利用休息间隙,来到公园里入乡随俗的蹲在地上,看街坊们“斗地主”、闲聊,就在他与群众开怀大笑时被拍摄的一张照片,让我第一次看到后就感动不已牢记于心,那么接地气的哥哥,他一笑,仿佛温暖的春天就到了。

我不想把自己活得很累,也不想把自己活得很世俗,就像周星驰的电影台词: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就像我写了十几年的文章,只是因为我觉得写文章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我从来不觉得累。我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受,很多读者看我书会有共鸣是因为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我很少投稿,也很少根据杂志的要求来改变写作的风格,当然,除非他们给出可观的稿费,但至今为止,好像并没有遇到过。

有位朋友问我:“你上本书卖了多少册?”

我说:“顶多几千册吧。”

她说:“你傻了吧,这么好的书你怎么才卖几千册!”

我说:“上一本书是限量版,所以,几千册已经很多了,卖完也不再加印,很随缘。”

她最后说了句:“嗯,这种做法很左小祺。”

我的前三本书之所以选择做限量版,很早的时候怕卖不出去,更怕自己成为写作的奴隶,所以,出版社出版之后,我选择卖完为止不再加印,如今三本书已经都销售待空,第二本书也早已卖没了,自己留了一本,后来也被朋友无情地抢走了,以至于现在很多读者追着我问那本书还有没有,我只能说已经卖没了,是连我自己都没有了的那种没了。

当我出版第四本书的时候,同样收到了很多祝福和鼓励,但是最让我走心的是我刚来北京时认识的一个朋友王梓洋对我说的话,他说:“抽出时间来自己多看看书写写文章,你已经小有名气了,再往前走可能会需要更深厚的东西。”他接着又说:“最近看了不少好书,回头推荐给你。”

说完,他给我发了那几本书的书名,然后对我讲:“这是我最近一年读的比较好的书,你有时间买来看一看。”

听后我非常感动,能有一个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人真是太有幸了,第二天,我就把王梓洋推荐给我的书全部都买了回来,准备慢慢阅读。

我一直很喜欢冯唐的一句话,虽然在我看来,冯唐就是一个文化流氓,但不得不承认他有句话说的是挺对的。他在《无所畏》一书中说:名是名声,要成功的关键是名实相符。人可以欺骗一个人一辈子,可以欺骗天下人一时,但是人很难欺骗天下人一辈子。心碎要趁早,出名要趁晚。名出早了,名大于实,名声之下,整天端着,会累死人。

比起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我更赞同冯唐的“出名要趁晚”,我是一个不喜欢端着的人,稍微一端着我就觉得累,生活本就那么累了,为何还要给自己增加多余的劳累呢。

想起我很多年前认识的一个兄弟大冰,当时与他一起参加活动,我们两个从北京坐飞机去往长春,他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主持人,出于他对我童年的影响,我想竭力去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把靠窗的位置让给他,比如帮他拿一些行李,然而他对我说:“兄弟,不用这样照顾我,太照顾我我就不舒服了。”

我以为他是与我客气,直到后来看他对读者说过的一句话我才觉得他人真就那样。他说:“喜欢书就好,不用喜欢叔。”这句话虽然矫情,但却很有道理,你不用捧着我,我也不惯着你,我好好写书你好好读,这样就可以了,因为有时读者把作者捧上天的时候,作者想下来也很难下来了,于是只能天天端着。我不喜欢这种状态,所以我很喜欢与读者成为朋友,从来不会因为读者的年龄职业等外在因素而改变我的态度。

所以,当有读者对我说:“你是我见过最接地气的作家。”我心里就很开心,如果当有一天我变得不接地气了,或许那时我的文字也不会有人喜欢了。当然,接地气的人也并非不能上厅堂,并非不懂人生道理生活百态,他们比喜欢端着的人活得通透多了。很不理解一种人,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一团糟,还有闲心指点别人的生活,这并非危言耸听,我身边的圈子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如果因为他们的言论而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只是,阅读心灵鸡汤也是需要智慧的,毕竟很多鸡汤都是黄鼠狼炖的。

也许那个黄鼠狼就是正在写文章的我,所以,适不适合只有你自己动脑筋去取舍。

你不用着急出名,可是一定要有成名的梦想;你不用急着完成你的梦想,可是你要不断地靠近梦想。

无论你年方几何,都不要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当你越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你会越开心。不怕岁月苍老,没有道理梦想在一开始就统统都搞定。我更觉得,人是应该有梦想的,因实现梦想而成名也是很好的事情,但并非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所有梦想实现了才牛逼,也并非人越早出名越好,所以我不会把出名看得太重,接地气更快乐一点,我愿做那个最接地气的作家。

人要给自己保留不同的乐趣,在不同的阶段搞定,那个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乐趣。所以,你在什么阶段就搞定什么阶段的事情。如果有梦想尚未完成,不要着急,可以等到对的年纪,你终究会让它发生,可是你要不断地靠近它,这点很重要。

还好,我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所以我觉得好像还有一条长长的路可以去追,那是很棒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