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四合院》
《读库》1801中的一个长篇文章,作者是吴祖光、新凤霞的大儿子吴钢。内容是他们一家在北京居所的变迁。
文中写到了栖凤楼胡同、马家庙的四合院、单元楼房。而引起我共鸣的是四合院那一段的内容,看着其中的一些文字,联想到的是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时光。当时我们住的虽然不是四合院,是有着前院、中院、后院三进院子的一个大杂院,但因为所处的时代相差不远,所以当时的记忆,不时就会蹦出来。
文中写到孩子们一起捅马锋窝,写到孩子们一起玩儿的一种叫“耗子屎”的小型烟花,写到吃一些稻香村的小吃食,写到茶叶店的店员用方形包装纸包茶叶,写到家里有的当时第一批的黑白电视机,写到推个自行车走街串巷兜售吃食的小贩,写到烧水做饭、冬季取暖全靠烧煤的日子……
有一段写房子日常的修缮和维护:“粉刷油漆还是小事,房顶漏水就是大活了。工人带着工具和灰土砂浆来到院子里,用青灰和白灰掺上水制成水泥。再把粗麻绳解开,麻线散开来,放到木板上用大砍刀剁成一寸长的小段,大概因为麻绳是用刀剁开的,所以称为‘麻刀’。把麻刀撒在青灰泥上,用二齿(长柄,前面装有两个并排的铁钩子)来回勾拽,把青灰泥与麻刀和匀,这样混合成的青灰泥由于麻刀的牵扯作用,干透后不容易开裂。工人拿一块方形的粗布,四角用绳子扎上,把和好的青灰泥铲起来,放在方布上。房顶上的工人把长绳从房顶上吊下来,用长绳上的钩子勾住方布上的绳子,就把青灰泥吊起来拉到房顶上,用抹子把青灰抹平,盖住漏水的地方,再铺上瓦,青灰泥把瓦粘窂,就能防止下雨时漏水了。”
这个细节的描写,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站在和好的泥旁边,看着修房子的几个叔叔一步步对漏雨的房子进行修补的场景,当时印象最深的还不是和泥这些程序,是一刀一刀的麻纸。
文中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比如清洁队的工人到院子里清理糞池的过程,比如一有乒乓球比赛全院的人都到有电视的人家看电视的情景。
文字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就像味道,一旦接触到某些文字,或者是某种味道,原来的记忆,就像是从开启的时光隧道中涌出来一样,一下子回到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