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清华润心田 严谨治学求卓越
学在清华润心田 严谨治学求卓越
——参加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佐才
2019年8月2日至8日,我有幸参加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清华大学云南省教育科研干部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成了“清华人”,体验“清华魂”。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获得了难得的知识、思想和见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主要收获
(一)感知清华美。初秋时节,北京艳阳当空,风清气爽;清华夏日荷塘,清水涟漪。看校园学子如织,风景如画,身心俱愉。尽管这次到清华学习,活动范围仅为清华大学校园的一部分而已,但管窥一斑,也足见清华校园之美。这种美,在灵动,在清新,在和谐。特别是清华园中,绿树成荫、草地如茵相得益彰,真的是一幅写意山水画;站在“水木清华”牌楼下,看着“行胜于言”的碑石,来到朱自清大师笔下之荷塘,观百年前一幢幢古旧建筑,让人浮想联翩。
(二)知晓清华厚。百年清华历经坎坷,从筹备之初的史前清华,到庚子赔款筹建的留美预备学校,再到综合性大学的辉煌,特别是建国之初院系大调整以工为主后,又在改革开放之后恢复到综合性大学,其过程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可谓受尽磨难,但又绝处逢春。清华五大“建筑”: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科学馆、艺术博物馆;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清华之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造就培养了多少名人名师。尤以几位名校长更是蜚声海内外,至今让人追念。如斯文校长梅贻琦,寡言重行,清廉民主,先后主政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20多年;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理念提出的蒋南翔校长等等。他们倡导、传承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及“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念,指引了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百年清华史,厚重如斯。
(三)终知清华大。正如清华大学原梅贻琦校长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之大,不仅在建筑之精、建筑之大;校园之美、校园之大。其大就在于清华大师层出不尽。老一辈清华大师自不用说,习近平、胡锦涛、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出自清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梁启超、钱钟书、季羡林、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通过这几天的听课,让我们收获了平生以来最享受的知识再教育。开班仪式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处督导组组长严继昌教授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清华大学紧跟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指向,为努力办好现代高等教育服务。他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形成创新思维,更新教学理念,发展特色平台,体验清华文化。培训学习中,74岁的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生动的语言给予我们教育科研人员教学研究方面深刻的启发。张教授的讲座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怎样做一个好教师”六个方面开讲,张教授用诙谐的语调运用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论点清晰、论据准确,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悦。特别是张学政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多本手写学习笔记、138本手写教案无一处涂改的严谨治学的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钱志亮教授《教育的逻辑起点》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无不体现他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话语,让现场高潮迭起,掌声连连。深入浅出的讲解,针砭时弊的入木三分令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余音绕梁,在这精神粮食文化大餐中大快朵颐,真是一种享受,其乐无穷。钱教授的讲座深度与高度并重,如山石坚毅人之品格,如清泉涤荡人之心胸。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源头谈人性,从善与恶的角度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高屋建瓴把古今中外的文化教育从源头上条分析理,评判优缺正误,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真理的洗礼。在讲解中华民族从善的源远流长时,他脉络清晰,谈古论今,既抑扬顿挫,又行云流水,给予老师们很强的冲击力,同时入木三分地把我国日前各种社会现象指出其本质,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钱教授告诉我们,教育人的态度决定了国家的命运:选择气节良心和坚守,你我怎么样,祖国便会怎么样。你有光明,祖国便不再黑暗。钱教授最后语重心长地道出国家兴亡,人人有责。大声疾呼,努力唤起大家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我们大家的工作性质,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抑恶扬善,培养学生正确信仰,最终使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博士生导师张力教授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百年蓝图为切入点,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间五次全国教育会议,梳理了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关于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行了分析、解读。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副院长马耀国老师做了题为《基于教研创新,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的讲座,从唐代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为汝师。”和宋代叶适“观众器者为良将,观众病者为良医。”引入,在短短的时间里,马老师声情并茂,运用发人深省的故事和道理,结合典型案例和自身的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幸福课。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而且在课堂上放松了。国防大学马刚教授主讲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中国的战略选择》,他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从当前世界的变化以及中国如何与变化的世界打交道、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怎样定义新时代国家的角色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解析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赢得发展时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市特级教师扈之霖老师的讲座《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道: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的课教给我们引课、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怎样提问、怎样板书等方法,都让我们豁然开朗。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林秀艳老师《基于备课组建设下的主题校本教研》讲座,教给我们方法,对于教研员的专业成长极为有益。清华大学副教授吕建强副教授专题讲座《音乐经典与时代精神》,阐明人对音乐的思维方式不同,音乐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音乐是世界的语言,由于历史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东西方的音乐时空是不同的;音乐的表象不同,音乐的反映也不同,观念和价值观不同,理解音乐也是不同的;音乐通过不同形式的信息传递,音乐的内容也不同,音乐的记忆也是不同的。同时,吕教授通过中西方不同时期的音乐实例让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明晰,更多的思考与理解。清华大学刘田教授主讲《优秀管理者的五项修炼》,一名领导者要进行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激励人心、团队建设的行为修炼,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清华大学朱俐娜老师在《行动学习工作坊——结构化研讨》阐明行动学习是一个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干边学的组织发展技术及流程。并围绕工作坊结构化研讨体验中研讨分工、问题界定、本次研讨方向以及团队共创“提出观点、观点归类、命名组群、补充完善、形成决策”的五个步骤进行体验,收效颇丰。而他们仅仅是当代清华学者的极少一部分,但却让我们感受到清华人知识的渊博、思想的深远和治学的严谨。培训期间,我们还走进清华大学校园和艺术博物馆,体会清华的自然与人文风貌,前往国家博物馆,感悟历史、砥砺奋进。我们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要将先进的基础教育发展和教研新思路带回云南,为云南基础教育发展增砖添瓦。
二、学习思考
为期7天的清华大学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清华人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却润我心田,给我以心灵震撼,给我以行动力量,给我以前进勇气,给我以成功信心。作为云南昭通教育人,清华“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行胜于言”“行则将至”等至理名言将永远激励我砥砺前行,我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同时,为昭通教育做出贡献。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我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历史,而生活就是这张白纸的一个个片段,清华大学的学习将会是我生活中绚烂的一笔,我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步步把生活的片段描绘的更加精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我心,行胜于言,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作为一名教育人,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善抑恶,严谨治学,勤奋学习,求实创新,努力工作,追求卓越,为昭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