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名师成长指南
一万小时理论面世后,成功似乎有章可循。近日再次学习,似乎还真找到了成功的方法。下面具体说说具体的方法和原则。
一、只在“学习区”练习
通过数字“一万小时”可以知道,用于练习的时间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做到“只在学习区练习”。什么是学习区呢?如果要给知识分为三个区域,则分别为早已经学会的“舒适区”、难以理解的“恐慌区”,介于其中的是原本不会但通过努力可以理解的“学习区”,所有的学习的内容都应该是学习区内的东西。
成长为名师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是将“名师”瓦解,瓦解成具体的能力。李镇西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什么是名师?名师就是在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会转化后进生的基础上做到能写会说”。由于以上6项能力几乎是并列的,因此需要将每一种能力再次瓦解成具体的、由易到难的步骤,罗列除了具体的由易到难的步骤,也就寻找到了学习区;同时,以上能力并非简单并列,因此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分步完成(个人更加赞同有侧重点的同步进行)。
二、掌握套路
在过去,艺术纯粹是艺术,很多影视作品的情节设置,是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但随着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寻找着“大数据中”背后的共性问题,因此也就有了规律、技巧和讨论的产生。例如描述主角武艺高强,要么平铺直叙描绘各种技巧,要么设置一位功夫盖世的角色甲,进而出现一名名不经传的将角色甲打败的真正主角;主角在危难关头逃到某个地方,总会成功躲藏过去;真正的坏蛋在第一次被抓住时,总会以超强的智慧逃脱,进而在下一次小规模的作恶活动中才真正落入敌人手中……当各种套路都一一罗列出之后,艺术也就是成为了技术(但真正的艺术,总会在套路之中闪出不同的光)。因此不得不说,成功是有套路的。
成为名师也有套路,以高度的针对性大量重复练习,也就掌握了套路。以上六中能力,任何一种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大量的路径及方法,将每一种能力划分为细小的板块,在进行每个板块的大量、重复练习,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一项技能就算练成了。练习的过程中,高度的针对性尤为重要,尽管知识不是线性的东西,知识的学习是在一张网上做文章,但仍旧可以践行“结果主义”,我比较倡导的学习模式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即确定一个明确的结果,在通往结果的道路上,遇到河流学习搭桥、遇到大山学习攀登,因此高度的针对性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门槛。
由此来说,尽管真正的名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没有任何一项结论证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名师的标志之一,因此练习的过程中,还是不能以广博的知识基础为追求目标,这便是缺乏了针对性的体现。
三、随时获得反馈
任何一项练习都可能出错,因此获得“立即反馈”尤为重要。获得反馈的通常途径是考试与测验,但成为名师,我认为获得反馈的最好途径是公开化,将自己的练习成果以在任意一个公开平台予以发表,进而获取反馈。对于普通人来说,常用的公开平台也就是朋友圈和微博,这类反馈平台似乎得不到他人的评价,但其实,没有反馈也是一种反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会拥有吸引力的。
明白了立即反馈的重要性,我便认为最快的学习模式是师徒制,即一个师傅带领一个徒弟(去完成个什么项目),徒弟尽可能多练习,在练习的同时,师傅及时给予反馈,徒弟及时改正并大量练习。
四、刻意练习并不好玩
说到刻意练习,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重复”一词,尽管寓教于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不得不说,刻意练习往往是枯燥且无趣的。而我们还必须得接受并忍受这份枯燥。当然,在兴趣和高意志力面前,或许也没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