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天成为春天(简牍749)
以此纪念柳晓春,她走了,没有再能随时和我谈文学的人了。——简友赵文元
下班前,喜欢翻翻简友们的文章,挑赵文元的诗歌《让春天成为春天》品尝,出人意料地读到这一“留言”。连忙在评论栏里问他:“是什么意思?”虽然,还从来没有阅读过柳晓春的简文,也许文章读过因为时日久了印象不是很深,但我还是被留言感动了。
我想,也许已快到暮冬初春的季候了,她内心已早早地准备,一心像候鸟一样从南方返回到北方自己的出生地那儿去。因为她是领头大雁或者是天鹅、仙鹤的头,比其它后飞的鸟消耗了更多的体力和能量,不得不歇停一下,暂时栖息在中途某个岛和湿地公园了,写一篇内容更丰富、意境更高远的大文章。
是不是会发生这样一个现象——随着一个人文章写得越来越多,读的书也越来越多,而身体运动和休息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发展到连跟外人说话都懒得说了——与微友聊天才聊了几分钟,就马上向对方喊停,给人打电话才说了几句话,就觉得自己是否说的太多了,马上说一声“对不起,我要忙其它事去了”。其实,这个让他内心焦躁的其它事,就是构思文章,然后撰写文章。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徐师傅经常问我:你白天晚上、成年累月写文章,有没有钱赚啊,有多少钱赚到口袋里了呀?我回答说:有啊,就是很少,一篇文章只有几毛钱。他说:没钱赚的事,你也会去做?他一脸狐疑,而我也最后以沉默面对。
我想,正因为喜欢文字,大家才成群结队地加入到简书平台中来,也正因为有诸多像柳晓春那样知文识文的“领头雁”在,我们这些小雁、小天鹅、小仙鹤才会活蹦乱跳,慢慢地长成羽毛,在狗尾巴草聚集、芦苇丛摇曳的地方练习飞翔,在松树、水杉等高枝上仰望蓝天和白云,也顺便经历南方的风雨雪霜,并从父辈那里知道返程的路遥远又漫长。
我想,也正因为喜欢文字,面对监控力度的不断加大,锁文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还是做到文章日更不放弃、依恋平台不离开。简友写作遇到瓶颈,大家齐声喊“加油”,平台运行有困难,大家一起加入会员或开辟合伙人等其它抱团的路径加以克服。即使所写文字还稚嫩,也要长出一星半点的绿,尽可能亮到这个世界,即使个人力量再微弱,也要聚集在一起,凝结成一根绳,把平台这只大船拉到更远些。
我想,候鸟不以千里之远在南北方来往迁徙,除了追求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外,作为一个族群也有繁衍和锻炼后代的长远考虑。因此,我们不惜时间和精力写文发文,也不完全是为了名利,而是给这个物欲横流的世间增加一点热气。至于这热气是否只在简友群里打圈圈,能不能影响到别人,不是我们能预想得到的。
太阳总是上白班,月亮 / 总是上晚班,一年四季 / 这两口子也见不了一次面 / 想当年,太阳是怎么把 / 月亮追回家的呀?感谢简友赵文元的诗歌,就让春天称为春天也成为简友的春天大家的春天吧。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1月30日下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