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避免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
文 凌清清
凌清清 第79篇原创文章上段时间,我收到闺蜜的一个求助。原来是她的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被布置了一篇语文作文。老师要求孩子们看完下面的这封信后,回一封信给发信人王虹,建议她可以怎么做。
王虹的来信如下。
知心姐姐:
您好。最近,我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过十岁生日,她悄悄约了班上几位同学晚上到她家去。我高兴地答应了。可是,和爸爸妈妈一商量,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好,坚决反对,我就没有去成。这件事以后,那些原来非常要好的同学渐渐和我疏远了,每当有同学过生日时,都有意避开我。我感到孤独,心里很难过。
知心姐姐,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文 凌清清看完这封信,我的第一感觉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视了,特别反应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设方面。同时,这也给不少家长抛出了一个教育难题。究竟该如何回信?
我感觉这是考验每个人价值观和为人处事准则的时刻。父母如果都不知道如何更好处理,的确很难指导孩子。
首先,我很能理解王虹的心情,透过求助信可以感知到她那份被同伴孤立的孤独感,及迫切希望融入到集体、融入到同学当中的那份期待。孩子从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开始,就逐渐融入到更大的社会关系中。这个过程,是孩子通过事件体会自己的感受、转化、整合经验教训,慢慢形成自己认知的重要过程。
事件中王虹的反应很正常,其他同学们的反应也很正常。当收到父母的拒绝时,我感觉王虹的确很为难。一方面不得不听从父母的话,另一方面又很期待和同学处好关系、融入集体。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大脑的发育还不够完全,其实是没有很强的处理能力的。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出在孩子身上。
整件事情的困惑点反而在父母身上。是不是因为晚会很豪华,父母不想孩子间有攀比心,所以不让去?还是因为担心晚上孩子外出,不安全?抑或不希望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团伙?
文中并没有披露更多和父母及家庭相关的信息。但是我认为,如果没有非常特别的事项,建议父母不要阻止孩子去参加同学间的小小生日晚会,不要给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制造障碍。
坦白说,我认为这个事件中,要改变的更多是父母。当他们不同意王虹参加生日会时,应该和孩子说清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或想法。如果反对的原因中,有大人间可以协商处理的部分,建议大人间处理,尽量不要牵连到孩子。
比如,如果父母认为同学开生日晚会影响不好,担心形成送礼或攀比的风气,那么父母是否可以和那位要开晚会的家长沟通?
坦诚说出自己的担心,提出自己的观点,承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最后付出实际行动?又比如,如果是担心安全问题,父母是不是可以陪同前往?或者负责接送?方法总比问题多,每件事情都至少有三种以上解决方法。父母如果能从自己的担心出发,去做实际的事情,相信这也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榜样力量。
如果父母做了这部分努力之后,发现还是不能消除自己的担心,那么应该将这个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协商做出是否参加的决定。
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孩子有权了解事情的真相,孩子也有权在人身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做出自己想要的决定。不要认为孩子是父母自己的附属品,为什么不多给点机会孩子去自己尝试和经历呢?试错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将是非常宝贵的。
文 凌清清回到王虹可以怎么做这个部分。我认为孩子能做的就是勇敢地和朋友去沟通这件事情,以获得朋友们的理解和谅解。
包括:①坦白自己的确很想去,但是父母反对,自己没有办法。②和同学们说清楚,虽然由于父母的反对不能去到现场,但是一样很祝福大家的生日。③我也很希望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的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我感觉你们都不想和我一起玩耍了,有点排斥我,我很难过。④我可以做点什么来补偿吗?
如果王虹能真诚地说明事情的真相,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做出自己愿意用行动来解决问题的姿态,我相信是可以再次获得同学的理解,重新赢回信任和友谊的。
文学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作为父母的你有没有王虹父母的影子?愿我们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6Q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