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万千佛塔烟云中(二)
晨起在guest house的露台吃早饭,正值冬天,缅甸的日夜温差较大,早上还需要穿一件外套,到了中午则必须短袖短裤。抬头,氤氲环绕的白云中,一个热气球在空中围绕着佛塔缓缓浮动,梦幻一样。
今天的日程是参加一个当地的day tour,参观曼德勒主要的寺院和景点,包括最著名的乌本桥。东南亚的day tour非常流行,相当于一群游客的拼车小团,包括一日游的接送车,主要景点参观和一顿午餐,对于一个人旅行的背包客,是经济又实惠的一个选择。
9点一到,一辆新的中巴如约而至,司机兼导游操着不太流利的英语,沿途经过一家家guest house,接今天的客人上车。我们的小团一共7个人,包括2个意大利人,2个法国人,2个香港人,以及我。作为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地,以及近年来昂山素季在世界上的影响,缅甸对于欧洲人有着几乎是探险般的吸引力。尤其是这段时间正值欧洲假期,这一路遇见的来自各个国家的欧洲人,几乎组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这一日的行程包括山达穆尼佛塔,马哈木尼佛塔,金色宫殿僧院,因瓦古城,乌本桥等曼德勒当地的寺院和建筑。我们的车辆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穿梭,来到寺院门口,脱鞋赤脚进入,而司机则在门口等候。
一个小小的古城承载了这么多佛塔,可见佛教对于缅甸的影响之大。作为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马哈木尼佛塔的青铜佛像贴满金叶,吸引着大批佛教徒前往朝拜。有意思的是,妇女并不允许进入佛殿,只能在门口朝拜。因为这条规定,我也和一大群缅甸的妇女儿童一样被拦在佛殿门口,只能通过殿门口的电视直播看到佛殿里虔诚的男人们在佛像上贴金箔的场景。这条规定反而吸引了我,佛教里的众生平等又该如何解释男女有别的规定?
在马哈加纳杨僧院看千人僧饭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为全缅甸最大的僧院,这里犹如一个僧院大学,僧人数将近2000人。每到上午10点半,数千僧人手持饭钵,依次排队就餐。周围挤满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拍照的,惊叹的,沉思的,见怪了骚动游客的僧侣依旧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我在清迈的时候曾经上过禅修课程,因此知道东南亚的僧人和中国有些不同,缅甸的佛教和泰国一样同属于小乘佛教,一日二餐,早餐在清晨6点之前,午餐在上午11点之前,过午不食,只能喝水。这里的僧侣允许荤菜,化缘得到什么,就吃什么。
和老挝一样,缅甸的大多数男子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都会被送到寺院,削发为僧,这被认为是修行积德。应该说,他们在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大多在寺院完成,成年之后自由选择,可选择还俗,也可留在寺院。整个缅甸有10万多座大小佛塔,因此又被称作为佛塔之国。
在知道我参加过禅修课程之后,同行的欧洲人开始好奇的提问。事实上,我并不确定欧洲人是否真正了解佛教,我去了那么多寺院佛塔,也看了很多佛书,对于佛教亦只能说略知一二,毕竟一门宗教牵扯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习俗,哲学等各个方面。在禅修的时候也遇见过很多鬼佬,虽然也一起经历行禅坐禅,而他们的提问又始终流离于一个较浅的层面。因为文化不同,我始终认为,亚洲人学习佛教禅宗会更通彻明理。
午饭是在一家当地的餐厅解决的,每人一晚炒饭,聊天的时候才知道那二对欧洲人和一对香港人都是利用休假来缅甸的,我们的行程也大致相同,缅甸虽然自2014年开放旅游,依旧有军阀控制的南部地区禁止游客入内,又因整个国家地势狭长,因此大部分游客来此的行程无非包括曼德勒,蒲甘,茵莱湖,仰光。同行一路,也是有缘,和所有旅途所遇的背包客一样,彼此留下邮箱地址,方便日后联络。
午后坐船前往因瓦古城。下了船,又乘坐马车悠悠晃晃进入一片热带丛林之中。作为缅甸将近四个世纪的因瓦王朝古都,却因二战时候遭到极大破坏,大量建筑被摧毁,而今的因瓦古城只剩下一片残败废弃的佛塔庙宇,隐匿于丛林深处。
我们的马车夫是一对年轻夫妇,手里还抱着个才出生不久的婴儿,就这么从小在马车上晃荡的成长,驾驭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婴儿醒来开始哭闹,年轻的女车夫当众解开胸襟喂奶,男车夫就在一边哄婴儿入睡。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国内城市没办法相比,无知者无罪,活在自然里,没有比较,什么样的活法都可以接受。
日落的时候赶回乌本桥,那是所有人都期待的时刻,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柚木桥,更重要的是,一部电影让这座桥传遍了世界。桥上桥下已经挤满了人,本地的情侣,僧人,各国的游客,来这里安静的走一走,夕阳之下是永恒的宁静祥和。
这是数年军阀内战和对外封锁之下的缅甸,所有人都在默默祈求,今日无战事,只愿从此现世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