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面面观艺术之家书法

先秦各诸侯国古玺简述之楚国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14人  拉玛西亚x

我们这里提到的先秦古玺,以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的官玺为主。私玺的地域性较为难以尽述。

楚国古玺的形体大小不太统一,似乎没有定制。印纽以坛钮为主。有十字界格或竖界格,多为白文印玺。字体风格与同时期的楚国的青铜器铭文及竹简文字基本一致。根据楚国一些独有的官职称谓、地名及文字风格可以确定一批古玺属于楚国官玺。我们列举一些,让大家了解一下楚国官玺的ji基本风貌。

一、大莫嚣鉨

“大莫嚣”之称,古时只在《汉书•曹参传》出现过,而《史记•曹相国世家》中作“大莫敖”。根据史学家分析,因汉代时近战国,故仍沿用楚官名号。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竹简中亦有此官名;包山楚简中亦有此官名。此处“嚣”字应读作“敖”。据记载分析,“大莫嚣”应是楚国中央军事机构中的长官。

此印于1986年文物普查之时在安徽六安县发现,是战国晚期楚国官印。

我们介绍古玺时提到过,职位越高,形制越规整,这方古玺的形制接近当时周玺的形制。

二、连嚣之四

连嚣,即典籍中的连敖,从《后汉书》之记载我们知道这是楚地特有的官职名。

战国之时,居民编制是按照国、鄙两套制度。国,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鄙,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连,连有长……连嚣是楚国连一级别的行政划分的军事主官。

《史记》中以“司马”来解释“连敖”。司马我们知道是军事主官的称谓,可见连敖亦是如此。只不过各诸侯国叫法有不同而已,而“连敖”,或如此印写作“连嚣”都是楚地特有的军事官名。至于此玺玺文的“四”字,应该与汉代虎符第一至第五的计数形制类似。

从形制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军事主官“大莫嚣”与地方军事主官“连嚣”所用规制的区别。

三、连尹之鉨

连尹亦是楚国的官名。《汉书•灌婴传》:“击破柘公王武君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左传》:“屈荡为连尹”。此处的“连”与“连嚣”的“连”相同,是地方一级居民行政区划的级别。有说连尹是武官,也有说是文官,笔者还没有被完全说服,所以存疑吧。从此玺我们可以看到地方的官员玺印也有比较规整的。

四、士尹之玺

这古玺的文字有少许争议,笔者按“士”字说。春秋战国时“士”是最低级别的贵族。在一些出土的楚简中可以见到“王士”,即楚王之士;“左尹士”,即左尹之士等等。

楚国叫“尹”的命官很多,主管某事或者管理一地方都可叫“尹”。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简中就有令尹、左尹、连尹等官名。

五、亚将军鉨

楚国将军玺印。春秋战国时将军有大将军、上将军、禆将军等。“亚”,次也,就是比将军低一级别的次将军之意,也可以作将军副手解释。《汉书•陈平传》:“以平为亚将,属韩信,军广武。”的记载,就是刘邦任命陈平为韩信副将,管理广武地区的军事。刘邦、项羽皆为楚人,故官职亦多沿用楚国制度。

此印中的“将”字的写法亦是当时比较普遍的,多在楚国印玺中出现。

六、司马之府

司马,我们已经说过,是执掌军事方面的武官,分左司马、右司马,亦有大司马。官员制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这里“府”字的写法亦是其时比较常见,府,即府库。玺文“司马之府”,应是当指司马属下之军需府库。

此印的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布局对角线的呼应平,多处平行两笔的切割与顾盼,使得此印平正中带着一股森然之意。参差但不觉纷乱,匀稳而不板滞,疏密之有致,顾盼之有情,意境之浑然,不可多得。

七、上场行邑大夫鉨

“上场”,应读为“上唐”,古时,“唐”通“昜”。可以在很多古籍与实证中见到,例如马王堆帛书,“羊唐”作“羊肠”;赵国货币三孔布面文的“南行昜”即古书上的“南行唐”。

《左传》中注,唐,属于楚之小国。那么此玺是楚国的上唐附邑的邑大夫所用之印。

也可以从中看到与楚国其他官玺不同的特色,也可以从中窥见,秦统一六国前,各诸侯国,甚至各附属小国文字、印玺的地域性差异的显著。

此古玺白文,且留空的实地较多,但是因为年代的关系出现了斑驳,腐蚀造成的斑点累累,不但不觉残破,反而使得原本比较平板的古玺平添了苍茫之趣。很多古玺在初看的时候都会有过于呆板、文字难以辩识、亦或布局太过天马行空。那么我们花这么多力气来说古玺又是为何呢?当然不是因为他的史料价值,而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天马行空、妙趣天成的古玺,很多的古玺如果没有年深日久早就的残破,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正如这方“上场行邑大夫”古玺。但是正是一些因时间早就的残破才给了后世篆刻人启发,出现了仿古玺的刻意残破章法。那么大家可否从古玺中,从这个风格最多样的时代中,寻出一些新的启迪呢。

今天的楚国古玺说到这,再给带来一些楚国古玺,供大家学习体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