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民生 情感 生活情感专栏社会热点

这么大国家怎么就消化不了1000万大学生就业,真就是没有岗位吗?

2023-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小姐姐

这真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作为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本人,心里无疑是极其委屈,极其痛苦的;作为他们的父母亲人心里更是充满了绝望。

知识改变命运,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最靠谱,最现实的途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无论王朝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变迁,对知识的认可,对读书人的尊重和敬畏,似乎从来没有变过。这是国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信奉了几千年的价值信仰。

可是,到了今天,突然不对了。无情而残酷的现实,以雷霆万钧之势,一夜之间击碎了国人信奉了几千年的认识和理念,尤其对于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人。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如果你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是无法理解这种痛苦和绝望的心境的。

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背后的逻辑和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有无解决的办法?真能让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下去吗?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现实原因有如下几条:

1.大学扩招,扩的有点大了,招的有点多了。

就社会需求来讲,我们国家目前也还不是发达国家,我们目前还是个制造业大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个整体上的科研大国,高端产业大国。

实事求是地讲,就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们更需要掌握一定实用技能的技校生,中专生,而不是大学本科生。因为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绝大部分是高中生,技校生,中专生就足以胜任了的,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

培养出来的人和社会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是造成目前这个困境的主要原因。

大量需要的实用性,操作性人才你不投资不培养;一时用不上的,你大力投资和培养。现在好了,用人单位需要的,招不到人。每年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毕业了,社会本身就没有那么多适合他们的岗位,你让他们到那里去找到合适的工作呢?

2.由于是市场经济,用人单位都要考虑用人成本的问题。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当然是用人成本越少越好,产出越大越好。如果能不花钱让人白干活,那就是实在是好。

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在现实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那都是急功近利。大家都愿意吃现成的,来了就能下蛋的,没人愿意去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这个实在是个投入大,收益小的买卖,谁知道培养出来你会不会走人呢?这种鸡飞蛋打,风

极大的傻事,哪家用人单位也不愿干。

大学生是什么人呢?大学生就是有培养潜在价值,却又在现实当中无法在短期内变现的人。

没人愿意培养他们,没人愿意花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去做这种风险又大,成本又高,也还不一定就有回报的投资。

所以,中国的职场上,往往两极分化的现象很普遍。真正的技术大拿,各家企业都像如来佛一样地供着,待遇薪资都很高,因为没了这些人你玩不转。

基层员工,那是能少发一分钱,它绝不会多发一分钱;初中生能干的,就大会用高中生;高中生能干的,就不会用中专生,大专生;中专生,大专生能干的,那就不会用大学本科生。

从雇主的立场和角度看,学历越低的人,期望值越低,越好管理,越能吃苦耐劳,忍受委屈和不公;学历越高的人,期望值越高,越不好管理,越不能吃苦耐劳,越不愿忍受委屈和不公。

从实用的角度或人力使用的角度来讲,你不能说人家不对。企业内卷的残酷生存环境,似乎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可偏偏我们的大学生毕业生们,他们既不具有技术大拿不可替代的拿手绝活;也不具备低学者们有意无意符合了用人方心理和现实需求的特点;几年大学时光给他们带来的一些群体性特征,在用人单位眼里几乎都成了缺点。

理论上比低学历者高许多,可没机会转化成实际的竞争力。在用人方看来那就眼高手低,人家需要的是马上就能干活的人,没工夫去培养储备干部。

期望值高,心怀高远。这个在用人方看来就是不好管理,就是会增加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那一天翅膀一硬就会走人,这个就是风险。他连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心里没数,他还会为国家的长远利益去培养人才吗?想多了。

所以,大学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处境最为尴尬的群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3.这是个社会问题,是经济大环境问题。如果是少数人,是个人能力或素质问题;如果成了一个群体的普通现象,那就不是个人问题。一昧地去指责说这个群体有什么致命的毛病和缺陷,这是极其不公道的。

他们真的不努力吗,真的个个没有真才实学,真的喜欢躺平,真的甘愿不结婚,不生子,不立业?这肯定是胡扯嘛。

谁也不要忘了,就天赋和努力的程度而言,他们都曾是同龄人当中的优秀者。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大学的。你要说高考选出来的人都是些高分低能者,都是范进,孔乙己,那只能说明你不是个蠢人,就是个坏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