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尝试 新的收获

2023-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光下的筱儿

【教研】课堂观察第三天记录

课堂观察第三天 4月26日 星期三 多云

张霞章老师的课堂

课前观察----选择位置

今天,是我们下乡的第三天。早晨,准时到车站集合、40分钟后来到了目的地——雷达中心小学。

由于前一天我们召开了课前会议,今天的授课教师也进行了说课。因此,我们今天的课前显得没有前一天那么匆忙。

8点55分,我们来到了四年一班,此时的孩子们吃早餐还没有回来。于是我们便开始选择观察的位置。由于我选择的是课堂文化,思考,要通过课堂上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次数来看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所以,我选择了教室的最后边,这样便于观察学生,方便记录。

课中观察----认真记录

9点05分,我们上课了。老师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教学,也伴随着和学生的互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我开启了我的观察模式。本班学生总共6列,42名学生。在课前,我让授课教师画出了学困生和优等生的位置。课堂伊始,我们便开启了新的记录。

导入环节,第1列第1名学生1次;第2列第3名1次……

新授环节,第3列第2名学生1次;第5列第6名1次……

练习环节,第……

40分钟的课堂,不敢分神,一直不停地观察着、数着、记录着。

就这样,一节课下来,我们准备的量表,被我们写上了相应的数字。

白霁虹老师的课程

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尝试,第二节课的观察,感觉容易多了。我需要记录清楚每个环节的哪个问题是哪些学生回答的,这样更有利于分析孩子们在整堂课中,老师在哪些问题上让更多的学生进行了练习,哪些学生总共回答了几次。

一节课,在记录教学流程的过程中,也在记录着具体的数字,同时也会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思考。

课后会议---整理资料、汇报结果

下午,我们准时来到了评课的地方,开启了数据的整理和汇报。

由于我们两人一组,所以我们各自梳理好了各自的数据,然后进行了核对。最后,我们反馈了两个量表。由于张老师的数据在王老师手中,所以这里我就不做反馈。

通过梳理白老师的量表,我发现老师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次数在58人次,最多的有4次,还有6名学生却没有回答过问题。3大组的学生,靠墙的第3组回答 21次,中间的20次,靠窗的17次,从第1 列到第6列依次为5、12、11、9、13、8次,老师对于中间一大组的关注度明显高于靠窗户和靠墙的两组。横向来看,第1到第7排的人次依次为:12、10、15、6、9、4、2,从这组数据来看,老师的关注点倾向于前三排,后面几排的关注点明显低。

结合以上数据,给出的建议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能够多关注后面三排的学生以及靠墙、靠窗户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

第二组孙楠老师针对2位老师时间的安排,不仅指出了每个环节的占比,而且还统计出每个单词的耗时,同时还和第一天文老师的时间分配进行了比较,让我们在真实的数据中知道各自暴露的问题,便于以后改进。

第一组雷金豆老师和张霞章老师围绕老师目光分配的观察点去观察了老师目光在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停留,通过停留的次数以及方位,也反馈出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次日的课前会议

课堂观察的主要步骤为:课前观察、课中观察和课后观察。为了便于明天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在前一天完成课前会议。于是我们王老师开启了明天教学内容的说课。说课结束后,我们三个组选择了观察点,为了便于不断地完善已经制作的量表,因此,我们仍然选择相同的观察量表。然后进行了微调。

在今天分析、汇总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人对于第几列第几名学生的记录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便于明天的记录,我们统一了统计地点以及记录的方式,从而达到高效。

点滴思考

一天的活动很快结束了。一项新生事物的落地,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与指导。正是有了前期林荣凑教授对我们当面的指导,活动前,我们对本次培训背景的深入了解,以及和授课教师的深度沟通,今天的活动,显得比昨天容易了许多。大家不管是在分工还是记录上,都很用心,数据也更准确。

一次观课,一次收获。今天的活动,较之于昨天,我们熟练了许多,大家的适应能力很快,而且统计得都比较精确,相信通过这两天的尝试,大家对于课堂观察模式有了浅层的认识,然而,如果要具体指导、具体操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天的时间,感谢雷大中心小学各位领导的支持,各位老师的配合,上级部门的组织,期待明天一切顺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