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国诗词大会

No5 宝贵的胜利

2020-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clafa

1928年8月30日,井冈山红军守军凭借黄洋界天险英勇抵抗湘赣两省会剿之敌,以少胜多。毛泽东当时率主力不在井冈山。回来后,非常高兴,作《西江月井冈山》纪念这次胜利。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7年8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队伍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然后带队上了井冈山。国民党随即派江西国民党军三次进剿,又派湘赣两省军队两次会剿。为什么以往多次胜利没有留下诗词,独独本次胜利有诗作呢?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本次战斗以少胜多,殊为难得;二是本次战斗保存了井冈山根据地,意义重大。其实,湘赣两省军队第二次会剿,一开始红军吃了败仗。在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称为“八月失败”。如果守军再没有守住,井冈山根据地被占,局面将非常被动,所以这一胜仗意义重大。对这样一次胜仗,毛泽东更多的是注重总结经验。

上片四句话,首两句描写战场,点明作战地点,从山下,山头两个方面概括战争场面,他选取了典型的战争道具,一是旌旗,一是鼓角。旌旗从视觉方面,鼓角从听觉方面来概括。虽然简洁,但比较全面,而且画面感很强。敌我态势如何?敌人,围困万千重,突出了敌人的凶残,斗争的残酷;我军,岿然不动,突出了我军的英勇顽强和坚定自信。25个字,就将战争场面描写的栩栩如生!

下片写战争过程和结果。过程如何?一句话概括:黄洋界上炮声隆;结果如何?报道敌军宵遁。下片首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既承上,交代岿然不动的原因,又启下,阐明我军胜利的原因,衔接得天衣无缝。

我读这首词,感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对比。短短50字却创作了六组互相对立的形象:一是山下和山头;二是旌旗和鼓角;三是敌军和我(军);四是围困万千重和岿然不动;五是岿然不动和宵遁;六是森严壁垒(物质的)和众志成城(精神的)。这些对立的形象,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中褒贬不言自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词作中,我们自然而然感受到,敌人的围困并不可怕,他们是纸老虎,气势汹汹而来,半夜狼狈逃窜;自然而然感受到,只要我们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我们可以说,作者是通过诗词的形式,从艺术的角度总结革命战争规律。因为我们看到,随后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写了《井冈山的斗争》的长篇报告,第一部分就是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系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词作中总结胜利的原因和政论长文中总结失败的教训,是如此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泽东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与伟大诗人于一身的证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