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生命最大的价值所在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心得***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问题,在关系中产生
有次做噩梦,尖叫惊醒。梦到被坏人追,逃到了死角,他要性侵我。定睛一看,这人竟然是我爸。向S说到这一幕时嚎啕大哭,小时候的种种情景全部涌入脑中。
我爸爱喝酒且酒风不正,醉酒后对我妈妈口出恶言甚至动手,我的童年为此留下很深的阴影。到今天为止,依旧有几幕印象清晰。五六岁时,半夜里被他拉上摩托车围着漆黑的小镇转,只记得镇上摆摊用的木桩一根一根立在那里;我妈忍无可忍躲出去时,他会让我和弟弟站在院子里,大声呵斥,直到把妈妈逼出来;我吓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装睡,他会一直踹门,直到踹开。如此种种,罄竹难书。整个过程我不敢反抗,害怕的要死。事后爸妈冷战,我唯一的举动就是坚定的站在妈妈这边。想让他们和好,想跟爸爸沟通,想说服他戒酒,只是想并无行动。
这两年慢慢成长,越来越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多深刻。
社交恐惧症。我害怕主动跟人沟通,比如打电话给同事要求配合工作、给领导请假、给合作伙伴发邮件,甚至微博微信发个无关痛痒的状态,我都会提前想了又想,腹稿草稿整一堆。小时候我给爸爸写信劝他戒酒就是这个过程,一模一样。记忆中只送出去了一封。当然,并无回音。
拖延症。这个应该是恐惧症的延伸。问题存在着,好像不去触碰就万事大吉,就能完全逃避掉。于是再三拖延,直到最后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攻击性。哪怕是提出合理的要求或者正当的反击,我都会有压力。一旦提出了反击了,通常都伴随着愤怒,“气的浑身发抖”。比如结婚,婆家在彩礼买房等事情上不积极甚至不想提供支持。这明显跟我从小到大受到的价值观熏陶严重不符。心中有气,于是选择不回婆家。完全的逃避行为,其实问题依旧存在。“不回去"这个行为于解决问题,几乎没任何实质性意义。这时需要拿出攻击性—不生气,但合理坚定的表述自己的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即在于别人发生冲突时,自己不陷入到负面情绪中,同时又坚守自己的立场。
见不得妈妈受半点委屈。最近几年,爸爸上了年纪几乎不怎么喝酒了,跟妈妈感情也在变好,对我和弟弟也疼爱有加。但是我依旧受不了他在语气和做事上对妈妈和弟弟有一丁点的不好,哪怕是家庭中正常的拌嘴。他对我妈说话嗓门高我都会立马反驳,一副保护妈妈的架势。如果妈妈说爸爸又有哪里惹她不开心了,我更是难以忍受。其实想我保护的还是当年受欺负的那个妈妈,反驳或者对抗的也还是当年耍酒疯的那个爸爸,我依旧对他俩的感情没有信心。这种情况下,一切还是童年时候的感觉。事实上,爸爸已不再醉酒不再耍酒疯(哪怕依然爱酒),妈妈更是比当初强大的多(尤其儿女都已长大,她的反抗没有了任何顾忌)。身为女儿,我现在要做的、能做的,就是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处理问题,并且处理的很好。不再担心悲惨的过去会延续至未来,不再极端的追求没有矛盾的家庭氛围,感受到爸爸给予的父爱时不再惶恐,处在当下其乐融融的气氛里不再尴尬。下次,妈妈再抱怨爸爸又多了两杯酒时,我不会再急吼吼打电话斥责他。而是心平气和的,温柔坚定的,嘱托他要注意身体。相信我的父母,在他们的余生中,会很幸福。
有点乱,想到啥写啥。
D是我的大亲友,我俩有个共同点—要求男人无条件哄自己,哪怕肯定自己也有错。说白了,就是想得到被在乎的感觉,本质是童年缺爱。我俩的父母都会冷战,我们在中间承受了自己的加父母双方的三层负面情绪。D的爸妈好像更严重,近两年偶尔还会如此。每次冷战,我心里都希望爸爸主动认错并改正,让妈妈不再伤心。事实当然不可能(从来没听到我爸说过对不起),这种经历投射到我们的情侣关系中,潜意识会害怕男友也像爸爸一样,不贴心不知道疼人。小时候没有能力改变爸爸,长大后却有力量要求情人。情人是无辜的。首先他并不是爸爸,悲剧不会百分百重演。要求哄,是把过去的痛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强加在情人身上,“我处理不了自己,你来哄我吧,不哄就是不爱我,我会难过死”。这种难过,本质上也不是情人带来的,是爸爸带来的。想通这一点,我会接受跟情人的矛盾,不再强制他来哄,不再因为不哄而难过。其实也强迫不来,情人作为个体,势必会反抗强加自己上的东西。情绪是自己的,只能自己消化。如果把自己成长的责任放到对方身上,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的,现在希望从配偶身上得到,配偶的压力会极大,反抗是必然。情侣之间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是爱和付出。
S比我大七岁,身上具备了上海男人的一切优点,不烟不酒会做饭,对我很好。个子长相并不出众,我经常戏虐“跟个小老头似的”。最近慢慢明白为什么外貌协会的我会爱上他。他身上有一种父爱的感觉,很细心,很稳重,挫折商很高,能给予我很大的安全感。偶尔犯倔,会跟我拧着来,甚至冷战过一次。因为这种不哄人,我可是伤心了一番。明白上面那个道理后,我知道这并不代表他不爱我了或者对我的爱减弱了,自然也就不会为此太难过。
原来的我,号称自己很擅长冷战,人不理我我不理人。这只是过去经历带来的感觉,真实的感觉是超级讨厌冷战讨厌不沟通讨厌逃避,冷战让我觉着难以忍受。最开始觉察到这份感受时,是拒绝的。我不可以先投降,那样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崩塌,甚至意味着耻辱。正确的处理方式,承认自己当下的感觉,接受它,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因为一旦接受,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如何改进,如何让自己更舒展。
(插入这一段会有点不连贯,但实在影响很大必须写出来)高二的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妈妈省吃俭用,物质上没有让我受一点委屈,不过我很清楚家里的情况。有次妈妈带着我逛街买衣服,花了120块毫不犹豫的给我买了一套红色运动服。我很喜欢,心里却很难受,到学校就哭了。这个小事一直被记在心里,参加工作后我开始频繁的给妈妈买各式东西,吃穿用统统买,哪怕自己节省一点。现在想想,当时哭是因为内疚,觉着自己不应该穿新衣服,不应该给家里增加负担,穿了就是一种罪。后来给妈妈买东西,是想弥补这种罪恶感,要让妈妈因为自己的能力过上好日子。
今天H大婚,我只给了她一句祝福“照着心生活”,希望我也能找到看到自己的心,照着心生活。
结束语:
武志红老师这本书让我初步领略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只能胡乱的写一些杂乱无章的感受。准备继续看老师推荐的其他心理学书目,希望自己能把❤️打开,让爱自由流动。
2015.10.23日晚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