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日更好文

宏大叙事下的结构与节奏

2022-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三的诗

上一篇讲了节奏感,但是与故事结构有点混淆,其实这两者一动一静密不可分。

如果说结构是乐谱,节奏感就是乐曲;结构是物质存在,而节奏感是过程与感受。

故事的书写和架构就像一块块地搭多米诺骨牌,而阅读的畅快感就像把第一块骨牌推倒后一泄千里地铺展。

上一篇草草讲了短篇的结构,现在以《红楼梦》为例写一下宏大叙事下的节奏感。

01 开门见“山”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大观园落成,贾政带着众清客去观参时有这么一段描写: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大观园一进门就有一座山挡在前面,贾政非常有见地地说:“若没有这个山,一进园把所有风景都看遍了,还有什么意思。”

然后作者凡尔赛了一把“非胸中有大丘壑,焉想及此”。

这座“山”,也存在于《红楼梦》这部书中,在书里的说法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以真假之说,弄了个屏障,挡在读者面前,要不然全书故事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曹公自夸“胸中有大丘壑”,亦不为过。

这座“山”即是全书的前两回,以此架构了《红楼梦》宏大的世界观。

但这种写法并不适用于普通人写故事,太多的铺叙会劝退读者,所以这座“山”如何着墨、怎么去写要仔细考虑。

02 波澜壮阔

世面上有大量对《红楼梦》的解读,很多人都认为它有很强的政治隐喻。要说它里面没有政治,那绝不可能,但对号入座的研究方式,我并不赞同。

可以肯定的是《红楼梦》是家族史,亦是一个王朝变迁的缩影。

如果我说《红楼梦》里写了堪比三国演义的乱世纷争,你相信吗?

从第三章开始是王朝的崛起,明枪暗箭、风云诡谲,爱恨情仇、名利权情、声色犬马都在里面,还有赤裸裸的血腥、暴虐与杀戮。

林黛玉进京、香菱案、袭人以身上位、刘姥姥进荣国府、宝钗野心初露等等,每个人都在蠢蠢欲动,为贾家之后的成败兴衰揭开序幕。

然后是重头戏,秦氏一族。

从谈起秦可卿的病情起,局势骤然紧张。然后是贾瑞与王熙凤的较量。

铺垫到此处已至顶点,然后开始爆发,第十二回贾瑞死了,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了,第十四回林如海死了,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第十六回秦可卿的父亲秦业、弟弟秦钟死了。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折黄泉路”,光看第十六回的标题就对比鲜明,贾元春上位了,而秦家全军覆没,被团灭了。

这几章可谓险象环生,高潮迭起,节奏感很强。

第十七回大观园建起来了,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像不像王朝初建,大兴土木,然后新君入主。

从第十九回开始,节奏突然松缓下来,标题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儿女私情谈起来,一日三餐吃起来,虽然其中仍波折不断,但再也不死人了,不再是以前剑拔弩张的状态了。

这种繁华盛世持续到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已是水满则溢,从最极盛时看到了衰落的迹象。

后四十回高鹗的续书保守、平缓了很多,没有将最惨烈的一面呈现给我们,给全书结尾来了个“软着陆”。使得白茫茫的大地落的不那么干净。

如果《红楼梦》的真正结局能被我们看到,定会给读者更强的心理冲击。

这大开大合之间便是宏大叙事的结构与节奏。

对《红楼梦》文本较熟悉的友友可以把它的目录多看几遍,感受下其兴衰起伏的变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