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人生18《知行合一》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悦格格

分享如何是正确的行动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知行合一,和大家分享如何正确的行动。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行动这个话题,不管你修行还是不修行,都是你这一辈子绕不过去的话题,

也就是讲在生命当中你总是要行动的,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你要做一个事业,

你总是要行动的,没有哪个人是不行动的,修行也算是一种行动吧,

什么是正确的行动?这个就很重要了,所以今天跟大家讲自在人生圣人之学的第2个功课知行合一,

就是刚才跟大家讲的,没有人这一辈子她可以不依靠行动的,任何人都依靠。

但是这个世界上99%甚至更多的人是在错误的行动当中,包括一些修行的人,

可以这么来说,地球上99%的人在错误的行动,修行中99%的人不会行动,

也就是总体来说,不管你修行还是不修行,99%的人都不会行动,即使你是个修行者,

99%的修行人不会行动,他不会行动表现在什么地方?就是不知行合一,就是用他的人欲来行动,

从本期开始呢,自在人生 圣人之学一共就两个功课,第一格物致知,第二知行合一,

那这两个功课跟大家说清楚,如果你做到位了,如果你认真践行了,解决你人生100%的问题,听见了吗?

就是我们上三堂课讲的格物致知以及接下来几堂课要讲的知行合一,如果你把这两个功课,你做到位了,解决你人生100%的问题

所以虽然功课不多,只是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但是却能解决你人生所有的问题,

所以圣人之学只有两个功课,只有两个修行的方法,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那这是跟大家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那本期知行合一跟大家讲4堂课,

今天这一堂课是总论,什么叫总论呢?跟大家讲为什么要知行合一,跟大家去讲我们在生命当中对知行合一的误解,对行动的误解

今天不会跟大家去讲知行合一的具体做法,我们后面还有三堂课会跟大家讲如何正确的行动,

首先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名词,为什么叫知行合一?要把这个名词解释清楚,

因为这个名词呢就会误导很多人,但是这个名字呢其实讲的很棒,我们把它作为我们课程的一个功课,作为一堂课就用知行合一来命名了,

那知行合一,这个知,我们自在大学的家人都知道,是良知。这个行呢,就是你的行动。知行合一呢,就是良知和行动要合一。

那这就好理解了,这个知是良知,这个行是行动,知行合一就是良知和行动要合一,也就是你的行动要跟着良知走,

那就是说如果你的行动不跟着良知走,你就知行不合一,所以这就叫知行合一,

那用别的词来解释一下呢,这个知就是真我,这个行就是假我,知行合一就是真我假我连接,

那真正的真我和假我连接是什么?如真我一般去说话行事,明白吗?

可不是说真我和假我连接,只是假我听到真我对自己说话,

而是在地球上,这个假我就像真我一般去行动,这叫真我假我连接。

知行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知就是天,人就是行,所以知行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那天人合一怎么天人合一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就是人要与天合拍,人要法天,人要法天呢就跟着天走,

所以有很多的名词可以来解释什么叫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的,在王阳明之前没有人去讲这个词,

因为大家认为知是知,行是行,这两个怎么可能是一个呢?

所以王阳明为什么他是500年来王阳明?就知行合一这个词的提出那就是划时代的,知行合一这个词的提出他就是一个创世纪的,

所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的,在他之前没有人会说知行合一这个词,

那跟大家说一个误区,就是为什么我说99%的人他不知行合一,

自在大学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不知行合一的,但自在大学以外的太多的人是不知行合一的

为什么99%的人他不知行合一呢?因为他理解错了,

他理解错了是什么意思呢?他把这个知 当做知识,当作学问,当作理论,

行 他倒没理解错,他把这个行呢当做行动,当作实践,这个他倒没理解错,

但是正因为他把知理解错了,他认为知行合一的知是知识,是学问,是理论,

所以知行合一在他那个地方就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变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就变成了学问指导你的生活,知识主导你的人生,就变成这样了,但是这是个极端的错误

因为你去看王阳明,你去看传习录,王阳明可是在里面他一直讲的这个知是良知,

我们根本不知道王阳明在讲什么,我们想当然的一拍脑袋就认为王阳明的那个知,是知识,是理论,是学问,所以就理论指导实践

就是你的行动一定是在你知道才能做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就是你不知道你就做不到,我们都这么认为的,知道才能做到,了解了才能去做,思想上通了才能去做,我们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告诉大家这是错的,

我们在讲格物致知的时候已经跟大家讲了,格物致知那个知是良知,这个地方知行合一的知还是良知,所以最后就是致良知啊,

所以知行合一,之所以99%的地球人理解错了,就是因为我们把知行合一的知当做了知识,

你用知识指导实践,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理解知行合一,那就严重跑偏了,你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就是太多的这种社会现象,都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我们大部分都在学经验,我们把知识理论经验这种当作是自己行动的依据,那你人生还不跑错吗?

所以太多的培训,太多的这种教导,比如时间管理呀,组织绩效啊,包括模仿成功人的经验呀,等等我们都把这个叫做知识,所以就看谁学的东西多,

我想起来佛法当中有八难,什么叫八难呢?就是8种很难接触正法的这种情况,那很难接受正法的,比如说你是畜生道等等,

那当我们把知行合一的知理解为知识,理解为经验,理解为理论的时候,用这种经验理论知识来指导你的实践,那你就知行严重的分离了,你就是天人严重的分离了,你就是真我和假我断开链接了,

所以这个地方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99%的人他不能知行合一。就是因为99%的人他把知识理论经验,把它当作知行合一的知,所以这就会跑偏,这就是错误的,

这是跟大家说一个社会中经常的现象,那另外呢就是一些修行的人为什么她也不会知行合一?

就是说99%的修行人不懂知行合一,就是99%的修行人他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行动,这也是一个社会中现在很多修行的人在遭遇的问题,为什么?没得正法呀,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啊,

你认为你在修行,可是没有得到正法,所以你那个修行无效。

为什么说无效?因为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懂知行合一,你的一切修行到最后是落空,

落空是什么意思?你就不可能究竟圆满,也就是说你生命当中不会有奇迹发生啊,或者偶尔有,偶尔没有,若隐若现,为什么?

因为知行合一他完成一个能量的闭合循环。知行合一是让你来接受奇迹的,你不知行合一啊,你接收不到,

但是很多修行的人啊,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正法,而他自以为得到了正法,所以他最终是不会知行合一,不会正确的行动,

他在所谓打坐冥想的时候好像很灵性很修行,但一到社会当中,他的每做的一件事情,每做的一个行动,都是严重与神分离的,所以他也活不出来,

那不管是哪一种。不管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是把知识经验理论当作知行合一的知,还是修行人他没有得到正法,他认为自己修的是正法,他不会知行合一,

不管是哪一个吧,最终都是在人欲当中去行动的,这是个根本,

也就是他不是在良知当中行动,就是他在人欲当中行动的,

很多修行人在人欲当中行动啊,他也是在用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在行动的,表面上打着灵性的旗号自己很灵性,事实上他背后的动机是人欲,还是自己的小我在作祟,贪嗔痴慢疑,所以他也得不到,

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得到天助,知行合一是让天助我也,知行合一是让你发生一件事情叫天助我也。你人欲在做的话,你根本就不可能天助我也,

所以不用说那么多,就看你生命当中有多少奇迹,你奇迹越多,意味着你知行合一做得越好,奇迹越少,知行合一做得越不好,

所以先跟大家解释清楚,就是我们对知行合一的一些误区,那这个地方再跟大家强调一下知行合一很重要,

你看99%的人不懂知行合一,99%的修行人也不会知行合一,但是知行合一很重要,

我们古圣先贤从各个角度都讲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很重要。

那就是刚才我跟大家说的,我们说自在人生就两个功课,第1个功课呢擦镜子,

擦镜子的作用就是一个,与神连接,就这么个意思,让这个神为你工作,

那知行合一的作用是什么?接收礼物呀,显化奇迹啊,知行合一的作用是干这个的,

也就是讲如果你一直在格物致知,那个良知就一直在为你运作,他在为你显化资源 贵人 奇迹,在为你显化各种各样的美好,但这个美好呢都在无形世界,

也就是讲此刻你正在生命当中遭遇你所谓的人生的种种的苦厄,这是显化出来的,

可是你在这个苦厄当中,你不断的格物致知,你就会让良知给你创造翻转的这种机会,给你创造丰盛的这种资源或者机会,给你创造贵人或者伴侣来到你的生命当中,可是呢他都在无形世界,

就是他还没有显现在你的生命当中,他好像是波,好像是能量就在你的周围,你接收不到,

只有一个方法能接收到,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这个知行合一把这个无形的这个创造给他带入你的有形世界,这是知行合一啊,要不然的话你根本就拿不到,

所以知行合一是让这个无形的这个创造进入你的有形世界的唯一途径,那你认为呢?

告诉大家,所有那些有成就的人,他要么有意识,要么无意识的,在某个时期或者长期的知行合一,

就是你不要以为他是踩了狗屎运了,你不要以为他是机会比较好,你不要以为他是头脑比较聪慧,懂得去抓资源抓机会,不是的,

他如果长期成功,他是长期有意或无意的知行合一了,也就是说他的灵感,他的直觉一直带他通往成功,

他如果短暂的成功,后来又不成功了,那是因为它在某一时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知行合一,他成功了,只是后来他又知行分离了,他又不成功了,

我们生活中也很多这样的家人,刚开始突然有个灵感,有个点子,一做就成了,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好,自己的人欲越来越大,知行分离了,越来越多的听头脑的,到最后呢就破产了,甚至负债了,

生命当中都是这样的,所以你不懂知行合一,那些美好的创造,神为你安排的一切将不能显现在你的生命当中,

你懂了知行合一,你就能把神它为你创造的那些美好带入你的生命当中,

这是跟大家强调一下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然后再跟大家讲一下,就是关于知行合一的一些相似的说法,

我们说知行合一这是儒家的讲法,主要是王阳明的,知是良知,行是行动,所以知行合一就是行动要听良知的,知行合一就是行动要跟着良知走,这就叫知行合一,

那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人的讲法,首先这个得感谢唐洪师兄,真的很感谢他,他那段音频我听了两遍,前几天我也在弟子班里转发了

就是我讲完四念处,他分享了一段,让我很受启发,这个启发在这个地方就不再赘述了,我在弟子班里也分享了,

但其中对我的一个启发,就是他关于佛法当中的知行合一的解释,

因为我不是那种像他一样学佛30多年,我充其量现在学佛也就两三年吧,

就算2017年开始学佛吧,开始看佛经,在这之前看的都是西方的灵性,以西方的灵性为主,真正的传统文化佛经也看,但很少更加谈不上系统,

2017年开始逐渐的看佛经多了一点,但就算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啊,因为佛经一部读下来都是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佛学的造诣我和唐洪师兄是没法比的,

那他讲到一个事情就对我很有启发的,他说到其实知行合一就是佛法里讲的叫怡乐的行动,就是要有欢喜心的行动,

他说佛法里讲的精进可不是那个苦修,苦行是外道,可不是让你努力,让你去很费力的做事情,是拼搏,不是,是欢喜心的行动,是怡乐的行动,

这个听到之后对我其实是很有启发的,因为这其实就是知行合一,

也就是佛陀在告诉你知行合一啊,也就是佛陀在告诉你,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要充满欢喜心的,都是要怡乐的,

但我们很多人以为修行是苦修的,或者我们认为我们的行动是可以没有欢喜心的,是可以不用快乐的,这就错了,

那这个怎么是知行合一呢?那首先要说一下,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而良知是什么?良知是快乐的,良知是本自清净的,良知给你指导的每一个行动,他一定是快乐的,他一定是清净的,

也就是讲良知他不会通过恐惧来给你指导行动,他不会通过焦虑来给你指导行动,

因为良知根本就不知道恐惧是什么样的,良知只知道清净,良知只知道快乐,他永远体会不到恐惧,焦虑,悲伤,压力,失望,担心这些负面情绪,

所以他给你指引的行动,你一定是清净的,

所以当你的行动跟着良知走,就是你要知行合一的时候,那你的每一个行动应当是快乐的,应当是清净的,

也就是按照唐洪师兄他说的那个佛法当中,对知行合一对行动的那种理解呀,就是你应该是清净的,你应该是怡乐的,你应该是充满欢喜心的,

所以这就是佛法里关于知行合一的说法呀,我不知道有多少家人能理解啊,反正当时我听了之后我是很开心的啊,真是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呀,

那前段时间就跟基督教的一个家人交流,基督教的是圣经耶稣,也问到了关于知行合一,因为他不懂那个知行合一和圣经哪个地方是贴切的,

但是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们有没有那种教导,就是关于如何正确的行动的?

他说没有,我说不会吧,我说你们不要听天父,或者听那个圣子他们的这种指引吗?他们不应该给你们一些指导,如何在生命当中去行动吗?

他后来想起一个事情,他说曾经听牧师这么说过,牧师说什么呢?牧师说,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要去祷告啊,

其实这个祷告有点类似于佛门的忏悔,这个祷告有点类似于格物致知,只是他不究竟,

举例,如果你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你碰到困难了,你就要祷告,祷告就是求天父求神来解救你,来帮助你,

你祷告的目的是什么?交托呀。你祷告的目的是交托的话,你交脱了之后,你凡事信靠神,你能不清静吗?

你凡事信靠神,你一定是清净的,所以你祷告最后的结果是你的心和平了,不在为孩子不写作业这个事情你去恼火,你去生气了,你去担心了,

而是祷告的结果之后是你清静了,就像佛门里讲的忏悔有点这种意思啊,只是告诉大家他不究竟,而且他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他并不能好好的祷告,而且他认为祷告好像只是向上主发愿,只是向天父去许愿,所以不把祷告太当回事,因为他祷告的大部分都没实现,

但是他后面说了一段很精彩的。他说,然后你去按照你内心最平安的那个声音去做,这应该就是天父给我们的指引,

家人们,你有没有听到,这就是知行合一啊

如果你的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这个时候你第1步,他教给你的是你要祈祷,

但祈祷的作用是什么?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或者说你家人有人生病住院了,你祈祷

你祈祷主啊,万能的主啊,你帮帮我吧,你是万能的,我交托给你了,我信靠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的,

你是在祈祷,祷告之后,你是不是相对和平一些?相对你就没有那么大的情绪了,

如果你能更加的信靠神,就是笃信了,你能更加的信靠神,你能完全的交托,你的心一定是清净的,

所以信基督教的,你问问你自己,你能完全的交托吗?如果你不能交托,你还是不信,

你不是凡事信靠神嘛,结果呢你还是不信靠,还是不清净,那还是不能交托,

但是你看,这个类似于我们说的格物致知,但是他跟格物致知的差距还是很大,因为那个是着相的,因为那个是不知其所以然的,那个是不彻底法源的,所以它有用,

佛法为什么分大乘和小乘?他有用,他不是一点用没有,但他不是那种彻底法源的,

他后面讲的那个就很好了,他说然后按照你内心最平安的那个声音去做,

你内心最平安的声音是什么?可能你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这个时候你祷告完之后,你突然很想去喝杯茶,这就是最平安的啦,或者说你突然想去散步,这就是最平安的了,或者你突然想去看书,这就是最平安的了,或者你突然想去看电影,这就是最平安的了,这就是知行合一啊,

但是好多信基督教的不明白,或者好多信基督教的他也是不知其所以然,

他也是走不下去,他走了一步两步,他又开始了,又开始人欲来行动了,

就是你听你内心最平安的这个声音,就是良知在告诉你怎么做,就是天父再告诉你怎么做,

为什么是最平安的声音,而不是最混乱的声音?因为还是那个呀,所谓的天父也好,或者说所谓的良知,他都是清净的,和平的,平安的,他永远不知道恐惧,

但是我们人类把那个上帝打造成了睚眦必报的神,有的人想到上帝还会恐惧,

他认为上帝会惩罚我,是你把上帝打造成了睚眦必报的神,

其实上帝它就是清净的,法喜的,快乐的,平安的,也就是说她不会给你那种恐惧的,焦虑的,悲伤的指引,

所以你看这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家人,他和我有这么一番交流,就是他不知道圣经的出处在哪,他学的不怎么好,但是他说曾经听过牧师这么讲过,他记住了,但是在生活中他不会用,因为牧师也没告诉他这个有多重要,牧师也只是说这样好像是对的,

但是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就是我们说的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生活当中呢,他还是用人欲来做事情,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祈祷,祈祷完了,可能感觉好一点了,突然想喝茶,去喝茶了,喝完茶又想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火又上来了。找到孩子乒乓乒乓揍一顿,你看人欲又占上风了,所以他打完他也后悔了,又在祈祷,祈祷呢,又感觉好了一点,感觉心情好了一点,突然内心有个声音说去散步吧,去散步了,散步的时候听到有家长在那讲,他的孩子多乖,多好好写作业,火又上来了,回到家逮着孩子乒乓乒乓又揍一顿,

你这叫聆听天父的声音了吗?你打孩子的时候你平安吗?你不平安啊,你是处于愤怒当中,这就是很多人他不知行合一啊,

所以你看,跟大家讲这些,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呀。

儒家讲的知行合一,佛家讲的你要欢喜心的去行动,你要怡乐的去行动,基督教讲你要聆听你内心最平安的声音去行动,

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表述不一样,但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知行合一,但我们都做不到啊,

我们做不到,就是刚才说的,我们99%的地球人不明白什么是知行合一,我们99%的修行人也不明白什么是知行合一,

天天在这边诵经啊,天天在这边修行啊,费时费力花钱皈依,供养做了好多,但就是不得正法,不得正法呢人生就活不出来,

其实很简单,知行合一你就一定能活出来。

这是跟大家说的这个,那现在跟大家说一下,什么叫知行合一?

我今天早上在朋友圈转了一段话,薄伽梵歌的,《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部宗教哲学诗。

其实薄伽梵就是佛,佛就是薄伽梵,好像翻译不一样,但都是觉悟者,发给大家看一下

梵歌问答录188:如何才能了解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

答:BG9.2要旨:只有通过奉爱服务,才能了解人格首神主奎师那。当心中的垃圾被清除后,才能明白何谓神。《圣典博伽瓦谭》也证实,人通过奉爱服务特别是通过从觉悟的灵魂处聆听《圣典博伽瓦谭》和《博伽梵歌》,而获得净化时,才能够理解奎师那的科学,或神的科学。

来看这一段话,薄伽梵歌在里面的这些记录的问答,说如何才能了解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呢?

我没有太去详细的去研究过,没有太仔细的去读这些著作,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佛 上帝 道 心 觉,

如何才能了解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其实就是能够荣耀神了,就是基督教讲的如何能荣耀神,如何与神连接与神合一,如何知行合一了,就大概这个意思了,

回答是什么呢?只有通过奉爱服务,才能了解人格首神主奎师那。

奉爱服务,这个词其实我们很多人也知道奉爱,但问题是你真的奉爱吗?

爱是什么?爱是清静啊,爱是法喜呀,爱是平安啊,爱是欢喜心呢,爱是感恩呢,爱是慈悲啊,

奉爱服务,意味着什么?服务可以把它理解为行动,你要行动啊,这个大家也没太多的疑义吧,

那奉爱服务就是奉爱行动。那奉爱行动,你要知道啊,你的这个行动是奉爱而做的,你不要打着爱的旗号去做那些不爱的东西,

那奉爱行动怎么才能表示你在真正奉爱行动呢?

因为你要知道,爱 他就是清净,爱 他就是法喜,爱 她就是和平,爱 他就是慈悲,爱 他就是平安,爱 他就是我们讲的欢喜心,

那如果你奉爱行动,那意味着你的每一个行动平安吗?你做这件事情你快乐吗?你做这件事情你法喜吗?你做这件事情你开心吗?你做这件事情你清静吗?

如果是,你这个就叫奉爱行动,如果不是,那就不是奉爱行动,

这就是会错误的理解啊,我们头脑会认为奉爱行动,比如说我很想去庙里做义工,这叫奉爱行动,我很想去看望孤寡孤寡老人,这叫奉爱行动,我很想去做一些慈善,这叫奉爱行动。

我们认为这叫奉爱行动,这是你头脑的,这是你认为的这是应该,这是集体意识,这是经验,这是教导,这是理论,这是学问,这是头脑,不是的,

什么叫奉爱行动?现在你做什么最平安,现在你做什么最开心,现在你做什么最法喜,

那如果你现在散步最开心,散步就是奉爱服务,如果你现在喝茶最喜悦,喝茶就是奉爱服务,如果你现在看书最清静,看书就是奉爱服务,如果你现在打球最兴奋,打球就是奉爱服务,这叫奉爱服务呀,

但如果你不理解呢?你认为打球啊,浪费时间啊,看书啊,那也叫去为别人服务?喝茶呀,那怎么能叫做慈善呢?

所以你就不会理解,你不会理解你就跑偏,你跑偏了,你就知行不合一,

就是我刚才说的唐洪师兄他那一段分享,他就讲的很好,我不能去完全的把他那个复述出来,但是讲的非常棒的,有缘的家人都听到了,

就是佛门或者佛法,真正的佛法也是不主张苦修的,苦修是外道,

就这个知行合一,他不是那种苦修 努力 勤奋 精进 拼搏就可以的,而是你的每一个行动背后都是欢喜心,这才叫真正的佛门,真正的佛法的精进,

你看看,但是我们有多少人知道呢?我们很多人不知道,

那刚才我讲的基督教的那一块,那信基督教的家人,这一段的原文你能找到吗?你听到牧师这么说过吗?

你如果听到了或者也看过原文,你理解它的意思吗?你能做到吗?你做不到,

那该怎么办呢?那就真没办法了,那就是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你没理解,

包括这个博珈梵歌里面的奉爱服务,你理解吗?奉爱服务,爱是清净啊,

所以你看他后面就说的很好啊,当心中的垃圾被清除后,才能明白何谓神。

你想明白什么是神吗?要清理心中的垃圾,

那就告诉你,只要你清理了心中的垃圾,你就知道什么是神,

清理心中的垃圾是什么?情绪呀。清理心中的垃圾是什么?人欲呀,就是贪嗔痴慢疑啊

所以清理心中的垃圾就是格物致知,所以你看,你想知道什么是神吗?你想听到天音吗?你想听到上主给你的天音吗?你想着听到神的启示吗?你想知行合一吗?

那你必须让自己先听到天音,要听到天音就是灵感直觉触动,那你必须让自己良知光明

而良知光明,就是薄伽梵歌在里面说的,心中的垃圾被清除后才能明白何谓神,

当心中的垃圾被清除后才能明白何为神。

你看我们引用了基督教,佛教,还有博珈梵歌,我们引用了三个经典,来跟大家去阐释了一下知行合一,

那其实还有一个经典的就是儒家了,因为儒家直接就是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那在西方灵性当中把知行合一叫做喜悦之道,

所以你看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呀,但这一点如果你没明白,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你人生就没迈过去,

那最后一点时间呢,跟大家说一下知行合一分三种境界,

你在这三种境界当中就是知行合一,不在这三种境界当中就是知行不合一,就是给大家一个很简易的来衡量你行动的标准,

那我们后面还有三堂课会更详细的去讲知行合一,现在只是给大家一个框架,

那最后呢就是跟大家说,你的行动一定是在这三种状态中发生的,

如果不在这三种状态中发生,你的行动就不是知行合一,就不是神让你做的,就不是奉爱服务,

第1种兴奋。你听清楚啊,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出于兴奋。那就是与神合一,那就是知行合一,那就是神让你做的,就这么简单。

兴奋啊,当然它有很多其他的词来表述,热情,激情,这都是兴奋啊,

那就是说明你做一件事情已经忘我了,那兴奋这种状态呢,可遇不可求,

你不是想兴奋就能兴奋起来的,他是在你长期的知行合一之后,你显现你的天赋才华之后,你才会达到的状态,

那比如以我自己为例,就是当我讲课的时候就是兴奋,比如每天早上的一小时就很兴奋,那线下分享会那三天,整个三天都是兴奋的,虽然身体很疲惫,因为我连着站三天

那天有个家人跟我说,老师,你要是这么讲下去啊,你讲不了太多年,

想想也是,我不能到60岁还在台上连站三天吧,估计身体也受不了啊,但是现在还行,所以现在先站着,

等有一天需要在台上坐着讲,那就坐着讲,现在还是很享受的,所以这就是一种兴奋,

但是你说我其他时间我兴奋吗?不可能的,

我看书我不是兴奋的状态呀,包括新疆我们线下自驾游也不是兴奋啊,他跟我台上那种状态是不一样的,

兴奋这叫天赋才华,他不是长期的状态,它是一段一段的,他是一阵一阵的,这叫兴奋

那他跟头脑没关系啊,你做什么兴奋呢?

如果说你做的事情,你觉得跟赚钱没关系,你觉得好像没有意义的事情,你觉得这个即使很兴奋也错了,那是走脑了,

你的兴奋,可能就像那天有个家人她做个案,她说,老师,我都觉得我有毛病了,

我说,你有什么毛病啊?他老说我追剧啊,你知道吗老师,现在我欠了好多钱,他欠了2000多万呀,公安也找他,就是遭遇了很多的困难,也离婚了,

你想想欠2000多万,公安也找他,银行也找他,亲友也找他,还离婚了,她也在听这个课,听一年多了,

她说现在她发现一个问题他,老师,我是不是有点问题啊?什么问题呢?我每天追剧啊,你都不知道我追剧追通宵,我朋友都觉得我不对劲啊,朋友都觉得你是不是颓废了,你是不是已经一蹶不振了,就是朋友给他提供机会,他都不干,朋友让他投个资开个店,说稳赚不赔,她因内心一点触动都没有,就是在家里通宵达旦的追剧,

她觉得自己有问题了,就觉得那你看看,追剧哪有创造力啊,追剧浪费时间啊,那如果去投资那才叫真正有意义的事情,那才叫要为人生负责,

那我告诉他,你追剧的时候就是神,你追剧的时候就是知行合一,因为那是你最兴奋的

所以他跟别的没关系呀,他跟我们认为的那个没关系,他只看你的状态,

你追剧很兴奋,此刻追剧就是知行合一,此刻追剧就是奉爱服务,此刻追剧就是上帝给你的最平安的声音,此刻追剧就是最欢喜的行动,

你不可能一直追剧的,她自己也明白,我告诉她说这是个状态,这是一个阶段,过去了你想追你也不追了,

她说她也知道这事,现在她觉得她有点不对劲,不知道现在她还追不追了,她不可能一追追一年追两年的,能追两个月可能就不错了,

但是这是神在给她的启示,这个很重要啊,那为什么是这样?我们今天不讲,就是告诉你第1种状态是兴奋,不管你为什么兴奋,只管去做。

第2个呢是享受。就是喜悦呀,是快乐,它比兴奋要弱一些,他是法喜,

就是你做这件事情,你不是充满激情,但是你是快乐的,你是享受的,你是喜悦的,

那比如说我自己,我在看书的时候我是喜悦的,包括新疆线下8天游学,我也是喜悦的,但是我并不兴奋,

我并不是说像我在台上讲课那么兴奋,但是我是享受的,我是快乐的,我是法喜的,我是高兴的啊,这是第2种。

那这种事情你做什么快乐呢?你吃个冰激凌快乐吗?

昨晚我就很知行合一,到了10:00突然内心很想出去买一个冰激凌吃,就义无反顾的下楼了,我跑到那个小卖部,来回路上我耽搁了10来分钟啊,就为了吃一根雪糕,那就去买了,

那这就是我做我最快乐的,我这个时候最快乐的时候我想吃根雪糕,我就去了,那没有理由,没有应该,这就是与神合一,这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这样的,

所以就问你自己,你每个当下做什么最开心?这个是知行合一的重中之重,这个就叫喜悦之道,

所以我们会有一堂课专门的讲,就是做你快乐的事情。我们在一堂课叫知善知恶中去详细的讲,因为这个是知行合一的重点,这个是知行合一的核心,这个地方我们先提一下

那最后你做这件事情是和平的。那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既不兴奋,也不享受,那么最低的要求,你得是和平的,

和平的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你内心不会不和平,你内心至少是平安的,你内心不可能是纠结的,混乱的,恐惧的,那这个就叫和平了,

也就是说这个事情你不享受,但是你也不兴奋,但是你最低要求你得和平,你不能纠结,你不能混乱,你不能让自己处于那种不情不愿的状态当中,如果是这样,那就知行不合一,明白了吗?

所以你做一件事情要么兴奋,要么享受,要么和平,这叫知行合一,随时问自己,

那就更简化一些,就是你做一件事情感觉好就叫知行合一,感觉不好就叫知行不合一,

也就是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混乱的,那你就不要做了,如果你还做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听明白了吗?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混乱的,那就不要做了,如果你还做,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无论它是什么,哪怕你投资,哪怕你谈恋爱,哪怕你约会,

你即使约会,谈恋爱,如果你内在是混乱的就不要去了,因为你就是知行不合一,

你说那又怎么样呢?那你人生会一步一步走向地狱,就是这样的,

那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兴奋的,享受的,和平的,或者说你做一件事情是感觉好的,无论它是什么,都请去做,

无论它是什么,比如散步啊,看电影啊,逛街啊,打球啊,等等这些好像无意义的,好像鸡毛蒜皮的,好像没有什么生产力的事情,都请你去做,

你说这样做能怎么样呢?他能一步一步的把你带往天堂,就是这样的,

这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知行合一,那今天是总论,是概述,

具体如何知行合一,我们后面还有三堂课来跟大家分享,在后面再跟大家去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我们下堂课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