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金融框架?
下面几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其实深远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决策。我身边有人因为2015年牛市小赚一把,以为是自己能力超群,全职去炒股的。也有做了10年交易员,但老板踏错趋势,导致公司面临解散。还有通过自己购买苹果产品,体验甚好,然后持有这类科技股的。
1.你的零钱放到哪?银行活期账户?定存?余额宝?
2.你有买过基金、股票?你会根据什么标准买入?
3.房产打压消息频出,你觉得现在买入时接盘侠还是自己也在找何时的地带投资?
4.你的金融信息是从哪获取的?别人买什么你买什么?主流媒体?自己整合媒体信息?
唐涯说:完整的金融思维框架,做出更好的决策。认识到金融的力量,学会做出有利的投融资决策,同时也要认识到金融负面效果,避开金融雷区。
最近跟着她的得到课程,重新梳理了金融框架。
完整的金融思维框架,做出更好的决策
1.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我们的时间进行了深度的加工,将我们拥有的未来转化成完全不一样的价值。
2.不同金融市场呈现不同的制度
中华帝国的金融是围绕中央财政,自上而下的货币经济体系。它具有强大动员能力,便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但缺点是民间信用脆弱,得不到满足的民间投融资需求以各种面目在灰色地带此起彼伏。
3.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市场与其他商品不同,交易的是未来,而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天生信息不对称。所以在市场上有各种中介机构,央行是充当最后贷款人,补充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
4.建立完整的金融思维框架,帮助做出更好的决策。不同人群判断“值不值”的价值尺度不一样,最重要是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掌握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几个关于市场的问题梳理
今天先梳理几个关于股票市场的常见问题。
1.券商研究报告有多大价值?
(1)各券商水平层次不齐,报告质量不一定有保证。
(2)报告有时候并不能反映机构的真实观点,因为机构与散户中间存在博弈关系。
(3)报告不一定及时发布,一般优先给大客户看(大基金公司),这些客户先买了,报告才被公开。时间差让散户有可能会变成接盘侠。
2.A股是不是有效市场?
(1)什么是有效市场?
一个有效市场关键在于形成稳定预期,价格更好的反映价值,包括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设计合理的交易机制,不强行打断市场趋势。
(2)A股成立的背景
起源于农村股改,乡镇企业为80年代国企改革打开了思路。
90年代的国企改革是为解决国企普遍亏损问题,以股份和资本作为切口。
中国股市的特色是自上而下,上交所成立的背景是塑造开放的国家形象。
股改的过程是产权明晰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被激发的过程。
(3)A股的涨跌停板设计
1996年开始实施,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持市场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的规范化,这个制度背景是针对90年代初期中国股市大涨大跌的情况设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它提供了一个事前虚假的安全感,助长了杠杆炒股的行为,事后容易造成市场流动性枯竭,导致整个市场波动加大,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股灾中涨停跌会强化对市场下行的信念,造成恐慌的出逃,形成流动性枯竭。美国个股与大盘很少呈现同涨同跌的局面。
(4)A股打新是无风险套利么
正是因为A股涨跌停板的设计,造成价格延迟发现,不能充分反映信息,被迫延迟到下一个或者更久之后的交易日实现。市场观察到的价格是不真实的,流动性也受到影响。所以新股上市后接连会有很多涨停,但买不到股票。
(5)断熔机制出台仅4天叫停
2016-1月出台仅4天的断熔机制叫停,本来是学习国外的制度,减小市场波动,但没有考虑我国已经有了涨停板制度,并且阈值设置太低,间隔太小。
当时阈值设置2档:5%和7%,由于国内股市容易出现同涨同跌的现象,所以触及5%时,反而人们更加担心继续下跌,加速了市场下挫。
没有绝对的界限去评价制度的好与坏,不同情况下一个制度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
3.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适合国内么?
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理念中(1)坚持持有一个好企业,有护城河,有品牌和商誉,看得懂(2)合理价格的优秀企业。也就是传说的能力圈和安全边际。
来看他们的投资标的当中,主要是消费类龙头,工业革命之后创造的令人炫目的经济增长推动了人类消费能力的急速提高。投资的企业主要是美国或者北美企业,所以他们投资的根本是投资的是二十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的伟大胜利。
而中国现在市场较难复制价值投资,投资者普遍资金量低,流动性需求大,且上市企业不算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下一个时代,中国投资者有可能往价值投资方向发展,但商业逻辑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大变化。
4.为什么说散户是噪音交易者?
噪音交易者风险理论:市场存在着大量的、缺乏真正信息的交易者,大量噪音者会让市场形成一个反馈机制,导致价格越来越大的偏离真实价值,造成系统性的价值偏差。
在一个非理性市场上理性决策其实是非理性的。此时的最优理性决策反而是击鼓传花,只去赌谁在鼓声停止之前全身而退。所以在现实中,把理性的人也拖下水,一起“狂欢”,造成熊市更熊,牛市更牛的局面。
5.个人投资者如何择时入场?
(1)择时很难,但是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
比如熊市后启动长线投资平均每年比牛市启动投资高2%,欧美市场需要1年左右确认趋势,中国市场半年左右确认趋势。行业选择上,避开行业最炙手可热的点。
(2)基本面研究
美国研究显示基金经理普遍没有显示很强的择时能力,但基本面的研究为择时做好预判。比如中国这一波金融去杠杆,整个市场有下行风险,做好预判,回撤资金,放到高流动性资产,持仓观望,等待时机。
(3)技术面研究
技术派代表威廉.江恩,善于把握投资者情绪:当市场信念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就意味着没有新的资金入场,所以趋势扭转的可能性增大。他也坚守保守投资原则:不要过度交易,不要轻易改变立场,分散投,学会不断保卫自己的胜利成果,积沙成塔。同时坚持止损投:安全第一,保护好自己的利润。
一般来说,250天均线被很多人视为牛熊分界线,120天半年均线。
作为个人投资者,既要反思自身局限,又要考虑市场是否发生了系统性误差。投资者的情绪、知识水平、反应速度等都会影响其对证券价值的判断,从而使价格和价值发生断裂。
唐涯说:金融就是一个一个的时光机器,它帮助我们将时间转化成财富,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决策会改变个体的命运。
参考阅读:
3.巴菲特的三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