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会花钱的父母,越能教育出主动学习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4487916/3b8a3d8f2dd92cf2.jpeg)
新年好。
因为疫情的原因,目前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宅在家里。每天看着疫情新闻,有些焦虑很正常。
但换个角度想,其实这段“多”出来的闲暇时间,正好可以用来好好地提升自己,和陪伴家庭成员。
尤其是孩子。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你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好好研究一下教育问题。
说到假期的教育问题,衡水中学有句名言:“人生没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学期制,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寻找自我。”
寒暑假,正是每个孩子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也是逆袭的好机会。
曾获超级演说家总冠军的刘媛媛曾说:“每次放假我都特别高兴,不是因为可以放松和玩耍了,而是,终于可以拥有一大段偷偷努力的时间了。”
孩子成绩好的关键是孩子能够自己主动学习。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怎样才能教育出像刘媛媛这样,在假期里会主动学习的孩子呢?
耶鲁大学国际和发展经济学教授齐利博蒂,在《爱、金钱和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问题,从来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教育问题,实际上是经济问题。
也就是说,想要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关键在于父母的经济能力。
这里的经济能力不是粗暴地指父母有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如何投资孩子的教育,比如你把钱花在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上,还是教育环境上。
越会花钱的父母,
越能教育出主动学习的孩子
在育儿界,时不时会出现“鄙视物质上的富养,提倡精神上的富养”的论调。
事实上,精神上的富养更花钱。
我们为孟母三迁的精神感动,却不知孟母花费了三次大价钱才把家搬进了“学区房”,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知识,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记者“彤妈”的家庭收入并不高,刚过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但她已经带6岁的女儿彤彤旅行了12个国家,还特地去逛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
她说:“我想在孩子正式入学前带孩子看看世界,让孩子知道世界很大,她可以通过考学自己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生活。”
经常有机会出国旅行的彤彤,在家里会很主动地上英语网课、看绘本,甚至会在纸上画出一天要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计划,因为她的理想是做一个环球旅行家,而旅行家需要掌握地理、外语等多种技能。
彤妈说,这笔旅行费出得真值。
齐利博蒂教授指出,无论是物质上的富养,还是精神上的富养,都需要金钱。
不同的是物质上的富养是把钱砸在了孩子的身上,而精神上的富养要把钱砸在孩子身边的环境上,比如好的住宅区、好的学校、好的家庭旅行。
要想教育出一个会主动学习的孩子,首先你要成为会赚钱,懂花钱的父母。
金钱和陪伴,同样重要
这些年,教育界许多人提倡“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爱孩子,就多陪陪他,别老想着赚钱”。
陪伴比金钱更重要吗?不陪伴就代表不够爱孩子吗?
一个中国留学生曾说:“我的父母从来不拥抱我,也不说爱我,因为这一点美国的同学觉得我很可怜,但是当他们得知,我的大学费用全部由父母出资时,他们无比羡慕我拥有这么棒的父母。
因为在美国,94%的孩子需要自己申请贷款读大学,有的同学毕业后需要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来偿还债务。”
齐利博蒂教授指出,金钱和陪伴,对孩子同样重要。
因为,好的教育,从来都是很花钱的。而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则需要实打实的陪伴。
在赚钱的同时又要好好陪伴孩子,这对父母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然而,为人父母从来都很不容易。
根据齐利博蒂教授的研究,影响父母教育行为的关键因素有2个: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率。
1、收入不平等:所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大。
2、教育回报率: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越高。
也就是说,当你所在的地区收入是不平等的,教育回报率又很高时,你就会更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为孩子投资很多的金钱。
中国父母目前就处于这样的情况,而要想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就需要父母花时间去赚钱,也就必然会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
如何平衡赚钱和陪伴孩子,是每一个中国父母都面临的问题。
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父母们都宅在家里,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但也别忘记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
因为,人生没有寒暑假,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金钱和陪伴同样重要。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樊登老师解读的《爱、金钱和孩子》一书,现已在樊登读书APP上线。
你将收获:
在收入不平等的时代,你该如何教育孩子?
赚钱和陪伴冲突,你该怎样权衡?
不同国家的经济如何影响了育儿习俗?
![](https://img.haomeiwen.com/i4487916/98747b0e8a42b85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487916/d9c4adbc106732b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