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时代
童年和青春始于何处?我们并不知道,也许在这时,就已经开始……
在幼儿园午睡,你是倒头就酣睡的那一个,还是因为爱和同学说话而被安排单独睡的那一个呢?广播体操、眼保健操,那些做过无数次的动作,你还记得吗?
每次和妈妈逛街,都看到好多喜欢的东西,那些看不够的好玩意和五毛钱的美味。那些在妈妈洗好的白被单里捉迷藏的日子,记忆中充满了闻不够的肥皂和太阳味。
放学回到家时,有一堆写不完的作业。真希望这种日子快点结束,就可以也像爷爷一样,每天晚上都看电视。放暑假,男生当然要没完没了打游戏了,“小霸王”够玩一个夏天,其乐无穷。
没逃过课的青春,不叫完整的青春。跑到游戏厅买几个币,玩一下午。上课跟同学传纸条、扔纸飞机、在草稿纸上玩五子棋。回想当年为了高考,也是真够拼的,那些没考上的好学校,现在还会心有不甘吗?
终于熬到大学时光,感觉自己长大不少。去了后才知道,想要全勤太难了,总有那么几个早晨,因为前一天在宿舍看电影或小说看到太晚而起不来。也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谈恋爱了,可那种揪心的滋味,是不是就是青春的味道呢?
青春大概就是这样,当你身处其中时并不知它的存在,当你发现它时,往往是它即将流逝的时刻。好像所有陪你走过青春的漫画人物都在对你说:我们,只能陪你到这里了!
以前年代的人基本都是在国营单位工作,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拿着“铁饭碗”,所以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衣食住行的东西也没什么两样。那时国家的工厂很多,什么蚊香厂、卷烟厂、制药厂、纺织厂等。
那时候让人羡慕的职业就是售票员、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司机等。看着如今的朝鲜,真的特别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什么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个体户,都是国营的,真有趣。
对了,以前的火车是绿皮车吧,听说很慢很嘈杂的,我很想去坐坐呢,可惜现在很难见到这样的火车了。爸爸说年轻那会在单位工作,全国各地出差,火车和飞机都坐过。
从家庭老照片可以看见,爸爸那会去过黄鹤楼、河南少林寺等地。爸爸那会还很瘦,帅气,穿着黑色西装和皮鞋,里面是白衬衫。那时的人们服装款式和颜色都比较单一,大多是黑白灰三类。
童年没这么多高楼大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惊人房价,没有层出不穷的入室偷窃和小孩拐卖事件。人人居有其所,邻里和睦,到处充满人情味。即使没有华丽的装潢和空调,冬暖夏凉的老房子还是颇有陈香。
那时的生活简单幸福,没有雾霾没有交通堵塞没有尔虞我诈。自行车是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缝纫机是妈妈们的宝贝,心灵手巧、勤劳俭朴的妈妈用缝纫机给我们做了很多漂亮的衣裳。妈妈的针线活很好,缝补后的衣裤像新的一样。
以前家家户户都会挂着日历吧,以前就指着这个看节日,过一天撕一页,一本撕完一年就完了。那时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在门口放个板凳,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看老版西游记、海尔兄弟、黑猫警长、小糊涂神等。
我还记得那会家里的“凤凰牌”自行车,很大很重,前面总有一条大杠档着,大人要把脚跨到车尾才能上车。小孩子可以坐在前面那条杠上,坐在车头时感觉就像自己在骑车一样。
读幼儿园时爸爸用这自行车接我回家,我坐在车尾的儿童椅上。我比较好动,老喜欢把脚放到轮胎里,车子就会卡住不走了,大人说了我很多次。可我还是喜欢这样做,有次双脚卡在轮胎里比较厉害,都出血受伤了,现在都还留着疤。
玩过家家常用的就是一套餐具和一套医院用具,有听诊器针筒医药箱等等。那时的游戏天真无邪,男孩女孩一块玩。你演爸爸,我演妈妈,拿着小锅小碗,装些沙子树叶,假装做饭和吃饭,还会照顾娃娃玩具的日常生活。
玩得入戏的时候,会挂着听诊器,拿着针筒,有模有样地给娃娃看病,哄着娃娃看病打针。在针筒里装点水,然后扎下去,打前撕块棉花抹一抹,打后揉一揉。还会给芭比娃娃扎头发,做衣服,穿衣打扮,晚上还要抱着它睡觉。
我特喜欢以前的物品,比如黑白电视机、广播录音机、BP机、布娃娃、铁质手电筒和手表等等,可惜这些很多都没保留下来,家里都扔掉换新的了,对我这样喜欢收藏古董的人来说真是太痛心了。
以前家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机大都是爷爷在看,他很喜欢看新闻,每晚都要看新闻联播,也喜欢听广播,放得很大声。奶奶对那手电筒和手表特别宝贝,每天都要给手表上链,总怕我们弄坏了。
那会没手机,大家都喜欢戴着手表看时间。奶奶现在好像还留着手表,即使无法上链了用不了了,还是舍不得扔掉,我也挺喜欢这手表的,这些东西现在应该都停产了吧,就像儿时我们用的那些国产文具一样不会再有了。
小时候喜欢吃糖,特别是软糖,大白兔奶糖的味道一辈子都不会忘。可是糖吃多了难免蛀牙,没关系,有小白兔牙膏来帮忙。小白兔牙膏是当年小朋友的心头大爱,那个柔软的香味弥散着我们的整个童年,就是这个味道教会我们刷牙的。
你还记得当年小白兔儿童牙膏广告么?小白兔想吃胡萝卜,忽然捂腮说:“哎哟哟,牙齿疼得好厉害!”对着镜子照了照说:“原来是牙细菌在捣乱,没关系。我用小白兔牙膏来对付它!”稀里哗啦一通后,再照镜子:“瞧,牙细菌没了,现在我的牙齿白白的,吃东西可管用啦。”然后把胡萝卜一下吃光了。
我晚上看电视时喜欢到处乱窜,一会在二叔那边看电视,一会就跑到三叔那,因为三哥有很多玩具,我总喜欢把他柜子里的玩具都翻出来,玩得不亦乐乎。玩腻了就跑到一楼奶奶房间,陪她看下京剧,听她给我讲里面的人物和情节。
那时家里只有一台冰箱,三家人共用,每天冰箱里都是放满菜的。每次做菜前,我都替妈妈跑腿,去二楼冰箱拿菜到三楼让妈妈做。吃完饭后,我再把要冰的菜拿到冰箱放着。
夏天的时候,大人会买各种冰棍在冰箱放着。我们小孩子可高兴了,放学回家就朝着冰箱跑去。有时大人还会自己制作绿豆冰棍,也很好吃哦。夏天的冰箱还有各种水果,比如西瓜就是我们的大爱。一连可以吃几片,吃完的西瓜皮还用来擦脸,听说可以美容,嘻嘻。
晚上很热,但是没有现在热,不过那个时候没有空调,还有最最讨厌的蚊子。老妈就在我睡觉前帮我把蚊帐放好,里面的蚊子扇出去,然后点上蚊香。“虎标牌万金油”是家中必备,大热天蚊虫叮咬,用万金油一抹,顿时感到清凉舒爽,有时稍有头昏脑热,用万金油在太阳穴一抹,立马凉嗖嗖感觉,精神不少。
小时候的我们也懂得玩“cosplay”的哦,把纱巾披在肩膀上,扯着一角迎风乱跑,模仿蜘蛛精。还会模仿白娘子和西游记,说着对白,踮着小碎步捏着兰花指或者拿着扫把当做金箍棒去打妖怪。
还珠格格热播时,孩子们喜欢拿着手绢,嘴里有板有眼地念着“请安”。还有笑傲江湖里能飞天遁地的东方不败,神雕里永远一身白衣服的小龙女。有的女孩子会偷偷把妈妈的化妆用品涂在脸上,拿着妈妈的项链挂在身上,还戴着耳钉,再把头发乱七八糟地盘起来,上面插着铅笔或者筷子。
我们曾经如此热爱那个万能的纱巾,披在头发上是头纱,系在肩膀上是披肩,蒙在脸上是面纱。裹着又长又大的毛毯当做古装,在房间慢慢行走,还不忘用玩具刀剑和扇子,一人分饰二角,自编自演,真够忙的。
93年,黄家驹离开了。如今已二十多年了,可我还是不敢相信他真的走了,我真希望他只是在某个地方隐居起来了,某天还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每次听着他的歌时,我都觉得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去。
这些年,流行歌坛也算得上是新人辈出新作不断,各领风骚尽显精彩,可细细观看、静静聆听之后,值得我们思索与回味的东西却似乎并不多。于情歌泛滥成灾,应景之作盛行的年代,黄家驹和BEYOND乐队历经崎岖与坎坷,浸透血汗与泪水的那段光辉岁月更显得弥足珍贵。不断完善并超越自我,为大众而歌,为真理而歌,为和平与爱而歌的精神更令人敬重、景仰与怀念。
他,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我很看重男的嗓音,一个声音很有磁性的男生会特别吸引我。而黄家驹的声音是富含磁性的,就是在听见他的歌曲的一瞬间,我就像一块铁石被他吸引。我喜欢他的歌,是因为喜欢那种激情的瞬间释放,喜欢青春的热烈燃烧,喜欢年轻的无拘无束。
一个去一趟非洲回来就能写出《光辉岁月》《amani》这种经典音乐的人,除了天才还有什么可说。同时黄家驹也曾提起“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多么现实的批判。黄家驹的音乐和他本人从来没有戾气,那唱得再狂的歌也没有半点暴戾,如他所唱“年轻不是借口,放纵不是理由”,这是我喜欢黄家驹及他的音乐的最主要原因。
Beyond给歌迷的影响一是健康积极,二是让很多人迷上吉他和创作。看了beyond在91年的一场演唱会,颇有感受。黄家驹的微笑贯穿了唱歌的每一个间隙,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现在人的那种做作。
不炫耀,不浮夸,是个很真实的人。其实,听过Beyond歌的人,都能够从流动的音符中捕捉到那种渴望。摆脱世俗的喧嚣,还世界一份清纯和宁静。
2005年乐队举办了世界巡回演唱会,完成了黄家驹生前唯一愿望,也标志着Beyond走到了尽头。乐队的解散,带走乐队的光辉岁月,同时也成为了歌迷的唯一的遗憾。
我想很多人也会跟我一样,一定会很怀念过去的他们:不羁放纵、意气风发、舍我其谁……一个多么完美的乐队,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一个结局。
生与死,不代表他的价值,关键是这个人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是的,黄家驹为摇滚乐带来了生命力,带来了精神。有人说影响了70后80后,但我觉得,不只是几代人,直到现在,他的精神确实还被Beyond其他成员和歌迷延续着。
音乐圈一代一代变,变到现在,很多唱歌不是唱歌,摇滚变成了纯吼,也许我们已经不太认识现在的乐坛,乐队其他成员也解散多年各自发展。有人说,看到现在的摇滚乐现状,家驹肯定在天之灵难安。
但是,了解他的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说过:家驹看到这样,不仅不会哭,反而会笑,一种无奈而略带讽味的笑,因为家驹的性格就像他的浑厚嗓音一样,是非常高亢非常拧的。
我们不需要用多少词夸家驹是怎样的音乐人才,怎样的创作人才,他能得到全世界尊敬,让全世界能用心听他唱歌,这个就叫做感染力。
对于家驹我想像家强一样说一句:祝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