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训练营

Day17-生态之书,生存的自然规律

2020-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努力生活的龙女

我是宇宙公明龙龙,坚持参加复训宇宙公民高效阅读第9期,坚持每天早上5:30学习打卡,学习一小时阅读一本书,今天是高效阅读第9期的第17天

2020年目标100本书

已完成年度目标的第29本书

3月份目标10本书,现已经完全11本

在第9届高校阅读目标12本书已完成7本

《菜根谭》是晚明时期的一部清言小品集,长期以来运受到国人的特别重视,只是作为众多劝世书中的一本儿在世间流传。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外兴起一股《菜根谭》热潮,尤其在日本,这本语录体,古籍被列为开展企业管理行为科学等新兴学科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必读参考书,随着这股热潮返回国内,《菜根谭》也逐渐受到时人关注

一般认为《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文人洪应洪,字自诚,号还出道人,里贯不详,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

《菜根谭》最初收录在名人高濂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根据该版序言,大约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前后

《菜根谭序》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生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让自己能够正义有效而又悠闲从容的活在世间

《菜根谭》书中告诉世人顺应世间生态: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的一部格言体的人生智慧书,从此书解读了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修身

《易.系辞》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一个人不逐渐积累善德,不足以成就美名;逐渐积累恶行,也不至于毁灭自己。自省是修身的重要方法,修身也要讲究“时间管理”,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总结经验,利用安静时刻消除各种杂念,一旦忙了起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修身的最大障碍来自自身,人最难战胜的正是自己。如果做好事是为了显得比别人更好,施恩惠是为了拉拢与别人的关系,建功立业是为了惊世骇俗,培植挺节是为了标新立异,都是动机不纯,只做表面功夫不仅难成正果,而且可能误入歧途。意识到这一点,就要下定决心,处处留心,从思想上彻底斩断这些私心杂念,扫清修身立德之路上的障碍

想要真正成为高尚淡泊的人,必须明白到底应该“轻”什么、“重”什么,不能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要让自己真正拥有一颗纯洁正直的心。对于过去的错误要深刻反省,彻底消除,否则还有可能重蹈覆辙,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可是人们常常忽略一点,就是对自己那些现在看起来正确的意见和做法,也不能一味坚持,否则就有可能发展出固执己见的毛病

我们只有消除那些鄙俗的欲念,才能在心中为“美”留下空间,才能以旷达的心胸拥抱大自然,以审美的眼光欣赏大自然。追求毅力,摒除物欲是修身的两个重要方面,若想在任何一个方面有所成就,都要认认真真的修炼心本体

想要真正深刻理解知识的真谛,必须亲自去躬行实践,像学问是这样,理解人世间的一切势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不例外,自己了悟才是真了悟,自己获得才是真获得,真悟、真得的途径就是实践

应酬

立身要持守一个主见,应用要懂得圆融变通;在“无定”中找出“定”来,在“不一”中建立“一”,不能因不便而僵化,也不能因善变而有始无终。唯有将真宰与圆机完美统一起来,才能成为顶天立地、旋乾转坤的应世之才,而不是随风倒的墙头草,也不是扛着原则寸步难行的书呆子

在是非、正邪的大原则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利害得失的小算计方面却要含糊一些,马虎一些。美丑贤愚,标准不宜太过分明,否则容易与人形成隔阂,难以形成亲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真正明智的人,明明洞察了真相,也会斟酌情势,或说出来,或装作不知。只有那些不被情绪左右,不因环境改变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君子

人生在世,不要让名利拖累你,不要让谋略占据你,不要让世事压垮你,不要让智慧左右你,要与无穷的事物完全融为一体,要自由自在的游了却不留踪迹,要尽情的享受上帝赋予的生命,又要心境清虚淡泊,没有必求必得

儒家所提倡的“恕道”的外延,基本上就是“理解”和“宽容”,“理解”是实施“去“恕”的起点,不想别人对你做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做;从另一方面说,自己本身就有的欲望,也不能让别人有。站到公共的立场,站到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对他人的不当言行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对自己的行为则要多一点约束和控制

凡成大事者,除了要有大视野,还要读懂人心,不要在无伤大雅的小节上较真,在非关原则的问题上要给别人留面子,才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负责一项工作,与其在出现问题后巧妙的收拾残局,不如在开始时显得笨拙一些,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善始善终成为不易,唯有认真“善始”,才能如愿“善终”

无论待人还是做事,都应留有后手,不能再起诉就用尽所有恩理和智慧,这是基于人性贪得无厌、世事变幻莫测而得出的消极防御型经验。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去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也不至于触犯刑罚;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人在富贵荣华之中也经常想想,不是往好处想,妄想更大的权力更好的享受,而是往坏处想,设想无权无势的退休生活、无声无息的死后世界,这样一想,眼前的赫赫威权、纷华享受,到头来都将归于空幻,那又何必苦苦追求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转动的门轴不会蠹(du)虫,人们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也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能一味偏执顽固

评议

对地位高、修养好的君子要严格要求,对地位低、教养差的小人要宽容些,这样既可杜绝为了虚名而做出伪善之举,也可鼓励人们为了名声而多做善事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因客观环境变化而失去主心骨,变成“变色龙”。作为一个有道君子,一方面要致力于追求自身品行的完美,哪怕因此而受人诋毁,另一方面也要告诫自己,绝不接受超过实际才得的赞誉,“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我们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盲区,如果别人跟我们差距不大,也许还有比较的可能,如果差距太大,超出我们这里理解的水平,也许我们连“比较”都到都意识不到了

即使愿意拿出所有钱财与别人共享,也不能盛气凌人,把财富当成炫耀自己、蔑视他人的资本,要把别人真正当人看

我们不能一路跑步冲向生命的终点,而应该试着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在“慢生活”中切切实实的享受人生。的过于美好的东西往往难以长久,对于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诱惑也不宜过分迷恋

人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修养重点。年轻力壮时,应该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可是由于血气未定,容易心燥,心浮气躁,马虎从事。如果此时不能刻意约束自己,纵然志向高远,亦很难实现。而到年老体衰之时应该学会舍弃,最忌贪得无厌,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其一就是“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如果我们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每一个卑微的生物,能以平和的心境体会生命中每一个自然的阶段,就会看到世界和人生中更美丽的色彩

真正聪明的人在小事情上必定糊里糊涂,真正糊涂的人在小事情上必定清清楚楚。有悠闲镇定的大气度,方能做成大事,有宽洪长厚的大心胸,方能享受大福分

以静坐的姿态有意识的忘记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境界;保持内心的虚静,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以体察事物的真相

花儿凋零是花自己的,是春天对此漠不关心;你的痛苦在他人眼中也是一样,所以没必要向任何人絮絮叨叨;水暖水寒只有游鱼自己才能体会,不能指望别人感同身受;你的独到体会对他人而言也是一样,所以不如干脆独自欣赏

只有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获得“破茧重生”之术。人只是天地间一个匆匆过客,有生必有死,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因为贪恋生命、恐惧死亡而整天忧心重重,也抵挡不住生命的车轮滚滚驶向终点,能够生而为人是幸运的,要懂得珍惜,不能白活一世

为了某种利益而拼命争持,事成之后有可能被踢出局,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获利对象,甚至可能枉送性命,窥破“利”字迷局,平息争斗之心,才可以悠闲的享受平凡生活的乐趣

只要人的心里能与自然相通,保持天真率性的品质,就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不必执着于自然万物的形式,因为随处都是佳境,随时都有乐趣,只要对世间之事看的开、看的破,是是非非就都无法萦绕心头

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制,人的饮食起居所需,物质条件十分有限,所以没必要贪得无厌,认为博学多才只会让人更加劳碌,所以没必要过分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