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往事———一个地方史的宏观视野哲思历史

少陵原上的西周战士: 浩浩长歌, 武王伐纣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29人  终南山故事

引子  话说在修高速公路的时候,西安东南方向的少陵原上发现了400多座西周墓。这让世代都生活在少陵原上的人惊讶不已,也让从事多年考古的考古学者十分惊叹。

  我们知道,西周的都城在长安县西岸子的沣河两岸,号称丰京、镐京,考古学者在那里考古都考六七十年了,也从来没发现过这大规模的西周墓地。 

少陵原上西周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来谈谈少陵原上西周人为啥是军人?他们是军队的规模有多大?这支军队可能参加了那场战争?   

  发现西周墓  2004年初冬,少陵原上飘着雪花。这个古原上的冬季如同他经历的很多冬天一样,村庄静静的,鸽子在天空飞翔,椿树、桐树、柿子树和白杨树的叶子都落了,露出了光干干。村庄与村庄之间是绿茵茵的小麦,久旱的雪让小麦更添几分生机。原楞和地头上的野草灰黄,已经干燥,但低低的野栆树上的还有挂着红红的果实,偶尔有麻雀飞来啄食。 

一支疲惫的考古队从新和村转战到了长胜坊村。几个月以来,他们从少陵原北开始勘探,发现和发掘了不少的汉代、唐代古墓。这时候就剩下原楞上这一片地了,他们以为啥也没有。  这天早上,他们在长胜坊村东开始勘探。冬日的清晨起了薄雾,映衬着绿油油的麦田,景色真美。  考古队员用洛阳铲扎入麦地里,发现不对,提上来一看,可能有墓。经验丰富的队员没几下就下发了一个墓葬,之后又发现了一个,如此下去,不断有墓葬发现。   这些墓并不深,结构也和汉唐墓不同,这是啥墓?  他们根据洛阳铲带上来的土判断,这很可能是西周时代的墓葬。考古发现的欣喜让他们的疲惫烟消云散。 

 考古队员们经过几天的勘探,他们发现了大片的西周墓地,紧接着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当第一座墓挖开后,明显是西周墓。  “快来看,这里有一个青铜器。”考古队员呼喊着,轻轻的拨动覆盖在上面的土,一件青铜戈映入视线。  “奇怪呀!这么小的墓,怎么会出土兵器?兵器都是大型诸侯的墓才有的呀!”  在之后的发掘中,让他们一再为之吃惊,不仅是一座墓出土了青铜戈,而是有78座墓出土了青铜戈,有的还出土了好几柄青铜戈,有的墓里面还有青铜戟、青铜短剑等。  在2004年年底,他们冒着严寒,数次顶着鹅毛大雪发掘,一直发掘到来年的10月份,整整干了一年时间,一片西周墓完整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发现西周军队  抚摸着出土的青铜武器,考古学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这片墓地的主人生前是干什么的?为何要随葬这么兵器?以前怎么没有发现类似的墓地?  考古学家们知道,考古是严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胡乱猜测。     

     看着眼前的墓地和出土的兵器,考古学家翻开有关西周的史料。  西周的天子是全国的军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各个诸侯国也根据爵位的高低有数量不同的士兵。当然,天子的军队是最多的,不然怎么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意思就是说看谁不听话就去讨伐谁。  天子直接掌握的军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成周六师,也就是驻守在现在洛阳的军队,为了震慑东方的敌对势力和各个大小诸侯国,另一支是西六师,也就是驻守在丰京、镐京的军队,主要是保卫天子。  西周天子住在丰镐,丰镐周围的军队就是中央军中的中央军,是天子的直辖部队,最为重要。  当时的西周六师是一支庞大的军队,怎么说也在一万人以上,也可能是数万人。这么一直庞大的常备军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这样容易造成生活寄养困难,最有可能随家属分散居住。  想到这里,考古学家明白了。  少陵原上的西周墓中的战士是西周六师的一部分。

  《周礼》记载:“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为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为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师有两千五百人,师长的爵位是中大夫;一个旅有五百人,旅长的爵位是下大夫;一个卒有一百人,卒长的爵位是上士。  从少陵原上的西周墓的数量来看,这是“一卒”军队。  考古学家通过对墓葬和出土文物分析发现,这片墓地几乎经历了整个西周时期,早能早到武王伐时期。     武王伐纣  面对眼前的墓葬和出土的文物,面对千百年没有变的少陵原、终南山,一幕幕长歌飞扬的诗史进入了考古学家的脑海。  三千多年前的初冬,一支庞大军队在西周都城丰镐集结。将官们站在两匹或四匹马拉的战车上,士兵手持长戈,身披护甲,威武整齐。   经过短暂的誓师,周武王姬发挥动紧握的白旄,众军见到号令,立即开拔。  只见车辚辚,马萧萧,军队浩浩荡荡迎着东方的朝阳,大步前进。 

 中华的历史在他们脚下书写。  他们从华山前走过,又走了两天,就看到了黄河。  在黄河边进行了休整,会齐了各路小诸侯国的部队,然后渡过黄河,向商朝首都朝歌杀去。  这就是武王伐纣。  这场战役在《尚书》、《史记》中都有记载。明代人还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名叫《封神演义》。《封神演义》虽然精彩,但是很荒诞离奇,不过武王伐纣的事情是真实的历史,那支军队也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 

 少陵原上人的武王伐纣  在少陵原上的新和村西南方向,也就是长胜坊村东南方向的那片田地里发现的西周墓里,就有人参加了这场诗史化的大战。  初冬的雨雪飘飞着。他们在少陵原上集合完毕,带足粮草,从原上下到川道,原楞上站着目送他们远去的父母妻儿。 

这只军队与相近的部队会合,再前往长安县西边的丰镐,去听命周武王姬发的指挥,然后向东发开拔。  几个月后,春天来了。潏河水依然静静的流淌着,川道里和原上面一片新绿,杨柳依依。这时候传来了大军胜利的消息,原上一片欢腾。  这一天,父老妻儿们站在楞上满怀喜悦的等待军人们的凯旋。当远远望着军队从镐京走来时,许多人抑制不住思念之情,顺着路冲到原下去,在众多手执长戈的军人里找寻自己的亲人。  胜利凯旋的战士带回来了周武王的赏赐之物,也带了东方的所见,他们讲述了牧野之战的宏大场面,讲述了纣王在烈火中自焚,讲述了周武王在众军的簇拥下对商朝臣民的仁慈安置。 

晚上的庆祝或许唱起了许多歌,可能就有《诗经》中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上传图片出现问题,请在公众号:终南山故事     上查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