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心中的不如意,竟是因为……(修改版)
《秘密》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消极的事物里都隐藏着美好的一面。如果我们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大多数人将美好拒之千里是因为他们给某些事物贴上了坏的标签,然后,理所当然地,这些所谓的坏就变成了现实。然而宇宙中根本没有坏,只是我们缺乏从更高层次辨析事物的能力。
也就是说,每个事物都是好的,宇宙中根本没有坏的事物,有的只是我们缺乏对事物的认知,不能高层次去看待,还给他们贴上了坏的标签。
因此,面对任何事物,只要我们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坏的事物都会变成好的。
彭芳老师在《引爆IP发售与文案写作高手》一书中,提到自己的一个保持情绪稳定的小方法:“遇到不开心的事儿后,请你立马写下这件事发生后的三大好处,请认真一笔一画记录在备忘录或者纸上。相信我这件事立马从坏事变成好事。”
看了这个方法,我开始刻意练习。
比如,前段时间家里通知停电,要是以前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会很懊恼。要知道大热天没有电的日子,真得让人难以忍受。
学会转念后,立刻想到三大好处:
1.提醒我大脑需要休息,可以少看手机,保护眼睛,保护颈椎。
2.提醒我出去走走,到外面世界寻找写作素材。
3.提醒我家用电量大,要节约用电,节省开支。
想到这些,心中烦躁如风吹般散去。
193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家中失窃。
一位朋友闻讯,写信安慰他不要太在意。
他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
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罗斯福以积极心态看问题的能力,使他走上了总统之路。
所以,我们遇到问题,要用积极的心态,客观全面地看待,否则就会使人固执、钻牛角尖,影响自己工作和生活。
其实,任何事情的好坏都是我们自己看待的结果,是我们给它下的定义。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心态所看到的性质不同。
张德芬在《遇见最好的自己》中说道:“让我们心灵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一件事情,我们之所以觉得它坏,感到伤心苦闷,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事情从“坏”的角度去看,给它贴上了“坏”的标签,并不是这件事真得不好。
就像我前边说的家里停电这件事,如果按平时的想法,家里停电会让自己郁闷。可是当我换想法后,换个角度考虑,不但不会烦躁,还会很兴奋。
因为停电后,我进城去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生活中,任何事情的好坏都是我们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
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时都盯着一点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也提出类似观点:“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物的产物。”
“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处于困境时,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分析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选择,想方设法从积极的视角看问题,这样就会在“坏”的事物中发现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