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古代不可告人的杀人胜地有哪些?
流放,古代活罪的一种。
流放经常与充军并列,是古代对待政治犯,活罪中严重程度尽次于充军的刑罚。
这两类刑罚,再往上一层通常就是杀头了。

可能有人就说了,流放,辛辛苦苦,给国家当了那么久的公务员,终于给放假了,终于不用再理朝中那些臭屁和脸色了,可以一路游山玩水,而且山高皇帝远,到了流放地,可能从此我就是最大的官,本地老大还得看我脸色,多多关照呢。谁也管不着了,多舒服啊。
对于有这样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呵呵,骚年你太年轻了。
流放虽然只是一种刑罚,但按严重程度也可以分几个层次。
第1层:只是一时失势,为应对上位的反对者们,掌朝者让当事人去外面溜溜,甚至只是做做样子,暂避锋芒。
比如宋朝蔡京的第一次放逐。

第2层:让当事人,受点苦头,好好反省反省,别一天到晚搞事折腾。
比如吕不韦第1次被流放的地点就是河南,虽无京城繁华,此地还算富庶殷实。

第3层:恶意满满,言下之意几乎都是“死吧”。
找一块地方,把你流放到那,利用当地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慢慢折磨你,让你不得好死。
古代的流放,1、2两种情况较少,反倒是第3种居多。给判流放的地方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
1.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在上面居住劳作容易染病,这种病通常一旦就很难治,治不好就死了,而当地人因为发病率高,也通常习以为常,并不放在心上;
2.当地物资条件匮乏,郎中、食物、药物,奇缺,得了病更加不好治,更加难恢复,这条跟上面呼应,落井下石;
3.当地的民风比较彪悍,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野蛮,治安差,犯罪率高,把你流放的人通常没安好心,希望某天走在路上就被当地的恶霸因为抢劫、或者仅仅看你不顺眼等等原因把你给杀了;
网上有所谓的古代流放罪犯的4个恐怖地点,只是谈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本人利用流行病学知识查找资料,统计了古代真正恐怖的几个杀人胜地如下:
第1名,沧州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被刺配的地点,这也是被人发现此地适宜杀人之后,历朝历代掌朝者最喜欢想杀而不能杀的犯人流放的地点。
该地的具有丰富的氟矿物,于是导致水质中含有超量的氟。人在引用了这种水之后,时间一长喝就会慢性氟中毒,满满死亡。当地很多人得氟斑牙、氟骨症。


这已经写进了本国医学教材《流行病学》。
第2名:以岳阳为主的洞庭湖区
这些地方的水域往往是血吸虫病高发的疫区,看过医书的基本都知道。
被朝廷流放的你,坐在筏子上,看着良辰美景,突然心情大好,坐在上面开始戏水,甚至下水游泳,结果一不小心可能就中了血吸虫,在此后的旅途一病不起,一命呜呼————“迁客骚人,往来于此”的岳阳楼,竟然也藏着古人不可告人的肮脏目的。
解放以后国家花了大力气治理血吸虫,现在控制得好些了。

第3名:郴州
“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到郴州打摆子。”
打摆子就是疟疾,古代郴州水道不通,流动行差,疟疾横行,到这里的人畜很多因此病死。
本人家乡民谣,足见此地在古代的恐怖。
每一名来此地住郴州旅舍,踏莎行都是准备赴死的孩纸。“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从《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大家可以想象韩愈、张功曹师徒贬居此地的惶恐不安。
至于被一直关押,直到退到台湾才给放出来的林平之之流,你该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要让人家对你如此恨之入骨?

第4名:岭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曾为京中要员、通朗豁达的东坡先生,为了果腹,当年在岭南也要自己耕作。他也得过疟疾,不过命大,给治好了。
最近有些自媒体人写什么《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提到苏东坡被贬后常对人说,人家也是为了利益,不必记恨。
呵呵,他的这位“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亲手把他送到杀人胜地的朋友,听后不知该作何感想?
估计会哭笑不得。

最后补充一下,古人用上面的杀人胜地的第3条算计被流放者,但真正被恶霸杀死的极少。
你说当地来了个被贬谪的大京官,这人又没有什么恶名声,一个人只要脑子正常,好好招待人家、趁机拉近感情还来不及呢?会有哪样的傻逼真的去杀人家,当了人家的杀人刀,背了黑锅最后又送了命?
当地人可能真的淳朴或者彪悍,但人家不傻。
图片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