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消失的老物件
昨天回老家,在邻居家的楼上,看到一个老物件,引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这个老物件的名称,我都说不大清楚,小时候只听大人们说,“老油柜”,我现在猜测,大人们说的其实只是口耳相传的名称而已,真实的名字可能叫“老爷柜”。
因为它摆放在屋里的最正中位置,不可撼动,说明份量比较重,称“老爷柜”更合适。
我们这里的老爷柜,木头打造,做的很实用,四四方方,呈立方体。一点浪费的空间都没有。一般在上面的那一面留出一半,做一个盖子,其实就是一块板,可以方便抽取,类似门的作用,在这块活动板的中间加个锁搭子,可以上锁。
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还把它漆成铢红色,立在堂屋,北边中间靠墙的地方。上面的那一面一半是活动的用盖子盖,一半是固定的。这固定的地方,上面供奉着财神爷之类的像,可以叫他“老爷柜”的另一层意思。靠墙的那一面上方,特殊年代还贴着领袖像。
在老爷柜里储存的东西可是五花八门。体积比较大,大部分人家都是用来储粮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还不是很充裕时,能装满就不错了,好多时候都是装不满,甚至是空的。
吃的东西基本都放在里面。农家,除了稻子、小麦、面粉,其他就是鸡蛋。
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老爷柜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通常它都是锁起来的,只有妈妈才有钥匙。家里的米吃完了,要拿稻子去碾,才打开。或者是家里来客人,要取鸡蛋招待客人,也才会打开,其他时间都是锁起来的。
妈妈每次打开老爷柜,我们都会站着小板凳,看一看,那里面有什么,可什么也看不见,尤其是快要见底时,里面黑乎乎的。
粮食吃到最后,从上面已经拿不到了,大人们才会让小孩子进去,用盆之类的东西,把稻谷或者小麦全部清理出来。这个一般是男孩子才有机会,不让女孩做这件事。
一般情况下,老爷柜绝对不允许人坐上去的,那简直大逆不道。小时候,见大人吵架,讽刺对方不做事时,会说“把你供在老爷柜上”。
现在的孩子已经见不到老爷柜,早就被淘汰了。一是不需要储存那么多粮食了,随时可以买到,吃完就买新鲜的。二是它占地方,大部分人家,直接把一面墙用长柜子替代,叫“条椅”,用玻璃隔开,加上各种抽屉,分隔区很明显,分门别类放东西更方便。三是它不好看,一个方方正正的大木箱子一样,没有一点创意,更谈不上审美了。
老爷柜,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结束,每一个东西都有属于它的时期,它的使命完成,退出舞台也是正常。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东西都有它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