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旧忆——踩藕
早年间的海淀古镇周围的水域面积很大,水塘,河沟、水泡子散落在古镇的周围,农民们以种植莲藕、水稻、茭白、各种蔬菜为生,就像农谚所说: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莲藕。尤其是莲藕田由窄窄的田埂将田地分割成许多不太规则的方块而且相互连接,潮湿窄小的田埂两侧还种上了毛豆,可见农民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每当盛夏之时这里的百亩莲藕田里荷花陆续开放,荷花争艳绿影摇翠馨香散漫一样望不到边,真有那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旖旎的水乡风光。
农谚中有“荷花开,藕成型”之说,也就是说荷花花开之时莲藕就开始在淤泥里生长了。深秋时分万木凋零,莲藕池内枯萎的荷叶与荷梗零乱的倒伏在湿润的泥土上。荷叶枯萎了,莲藕却肥了,踩藕的季节也到了。踩藕之人是不能借用任何工具全凭双手双脚去劳作,农民们赤着双脚下到冰冷松软的泥水中去踩藕,但也不是无目的到处瞎踩。一般都是从每支荷梗的下面用脚去探模,一但探摸到圆圆的藕节就会用脚趟开烂稀泥,沿着藕节的自然走向在泥水中双脚一路探摸下去,直到探摸不到藕节为止,然后再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把莲藕从泥水里轻轻地抠挖出来 。
一支莲藕最长的约有一米多长由几节的莲藕连接在一起长成,洁白的莲藕有儿童手臂般的粗细莲藕扎根于淤泥之中,要想把它完整的从泥土里取出来需要时间和技巧不是力气大就能办到的,稍有不慎莲藕就会断节就会失去卖相价格上也会打折扣。当然,再好的踩藕高手也不可能没挖断过,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
踩藕的人都是极有经验的老手,他们不温不火的在田地里踩着挖着,莲藕全部都埋在淤泥里根本就看不见,藕农们只能凭着探摸的感觉判断藕的深浅及走向快时则快,慢时则慢。一旦探摸清楚从荷叶根部下手挖起,此动作也可以被称为“顺梗挖藕”经验丰富的农民们挖出的藕很少有断节的这就是功夫,也是多年的经验才造就了那一手绝活儿。当一支支洁白如玉的莲藕被整齐的码放在地头上,洁白如雪鲜灵脆生格外的招人爱怜,我看了就想走到跟前拿起一节莲藕,“吭哧。吭哧”的来它几大口。
踩藕的农活也不仅仅限于男人,其实农村的女孩子也是要干许多农活的,许多年轻的女人不但是踩藕的主力军,也是干其它农活的好手。踩藕的技术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加之女人们的心思缜密,踩出来的莲藕破损率比要低。旧时许多农活都需要劳动力,所以这里的女人都不缠足,也就是文词所说的“天足”,故而在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海淀的姑娘——大脚丫。
莲藕分为两种;一种七孔,一种九孔,一种脆生适合于凉拌,另一种软糯则适合于炖菜。在民间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之语。莲藕汲取天地之精华,内中又蕴含着水的灵动的气质,充满着乡野间的味道,是一种原生态的绿色蔬菜。
癸巳年十月
青山如黛 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