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随赏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学习

感悟《论语》(2.4)\\(二十)一生的努力

2018-09-30  本文已影响6人  书生琅琅1
《论语》

为政第二】(2.4)

【原文】

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不会被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天命,六十岁虽逆耳之言亦能顺耳遂心,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且不逾越规矩。”

【感悟】

一、立志趁年少

孔子的人生,是不平凡的一生,读了以上章句,我深深感动着。一个人,确立志向一定要趁年少,到了少年时期,就应该志存高远,立一个长久之志,做一个有志少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就像一个立志之人,向着自己的梦想去筑梦,追梦,圆梦,这样的人生就有可能会有所成就。立了志向,就要记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认清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定会在志向的引领下成人、成才、成功!

二、立业趁年轻

三十岁左右,是一个黄金般的年纪,成家立业大概就在此时。我们可以看现在的社会求职招聘,都要年龄在三十五岁以前的,也就是说,如果年纪过了三十五岁,就业的机会就少了,所以,立志以后的努力努力重要,如果三十而立,我主观上认为就算是十五岁立的志向已经小有所成,成家立业,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利生儿育女,养家旺业,则人生的基础就夯实了,以后的人生路就会顺遂的多。不至于游手好闲,成为无业游民,耗费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将来悔之晚矣。

三、不惑待壮年

人到了四十岁左右,人生的路已经走了人一半,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负荷容易使我们受到诱惑,到了这个年纪,一定要有不受诱惑的智慧,才能保证我们少时立下的志向继续引导我们前进。中年是一个再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时候,儿时的梦已经圆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无论多艰难,也要不受诱惑,认清大局,坚定理想,努力前行!

四、知天命等五十

四十岁走到五十岁左右,人的大半生已经逝去,回顾往昔,大概也明白自己来这个人世间的使命是什么了,就如四季的秋天已经来临,此时定是“有花有果,有笑有泪,明白了人生的乐趣。”当步入这样的年级,就像马拉松的冲刺阶段,要更加斗志昂扬的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方不负此生。

五、耳顺要六十

到了六十岁,已经步入老年,此时,看什么,听什么都不再会心里泛微波,起涟漪了,六十岁,人生努力的成果已经接近成熟,人生的修养也达到了究竟的境界,看这个世界更慈悲,更睿智,自然人也更谦虚,更随和,达到了耳顺之境了。

六、随心随欲到七十

七老八十,不仅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甚至眼耳鼻舌身意诸方面都接近圆满状态了,一切随心所欲都不会逾越规矩,都在方圆之中,这样的人生圣界,只有孔子这样的圣人方能达到。

读了【为争第二】(2.4)我认识到,人的学识、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在人生的旅途上由志向引导着筑梦,追梦,圆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奋斗不息。

《小故事》

                              扁鹊的医术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论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