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坚持写了半年文章的我,再一次做回了写作小白
文 / 芹菜
01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叫“水清亦有鱼”,有人称呼他为鱼,我称“鱼老师”。
鱼老师潜心写作9年,从几块钱稿费到如今成为签约的自由撰稿人,从四处找文案的活到订单多到忙不过来,从跟人学习到开写作特训班教人学习,9年积累成功蜕变。
因为其扎实的写作功底以及踏实的为人作风,引得一众人拼命跟随。我有幸,成为鱼老师的写作特训营的一名学员。
写作特训营学习时间为1个月,分为A、B轮。
A轮,持续8天,1天1个素材,学员根据老师给出的素材写一篇500-800字之间的文章,主要培养学员写作的感觉和习惯。在A论写作里,鱼老师很少吭声,基本没看见他点评什么文章,群里时不时的做一些关于写作的分享。
B轮,3天给1个素材,学员根据素材自由发散写一篇1200字以上的文章,共6篇。最后,再写1篇写作营复盘文。
B轮第4篇文章的时候,老师没发素材,宣告要对学员的文章逐个进行1小时的电话点评。
头一次遇到电话点评的方式,心里想着有点意思。于是,早早的跟鱼老师约定了时间,中午1:00-2:00—完整的午休时间,可以保证不被打扰。
02
准备好纸、笔和文章。老师问,你想要我点评哪篇文章?
我把近期在写作营中最得意的一篇作品翻了出来。心想,如果代表我最高水平的作品能被老师挑出致命的问题来,那就是真的很致命了。
老师说,好的,我们从标题开始看。
“当你把坚持做成了一种习惯,把坚持做成了一种习惯?坚持是动词,动词后面接动词对吗?”
我:……念着好像挺通顺的啊……
“你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你正在坚持做某件事情,你把‘坚持做这件事情’的这个动作变成了你生活里的一种习惯,你就算改为‘当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也比你这个标题表达得更准确一些……”
我:……(不吭声,但是脑海里却觉得好像挺有道理的)。
“标题先放一边,我们来看文章……”
你知道吗?一篇将近2000字的文章,一个写作行家和你一句一句的斟酌,一句一句的修改的感觉就是:你的文章好像是用稻草搭建起来的稻草屋一样,根本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每念一个句子,我都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
最为致命的东西在于,外面的风雨已经来了,你还在稻草屋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稻草屋好漂亮,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所在。
我度过了写作以来最为艰难的90分钟。
“你的问题,文章布局不合理,段与段、句与句的衔接不够自然,自嗨的成分大,文章是写出来给读者看的,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
我看着被划满了记号的文章,如释重负的挂掉了电话。
03
别的学员在经过鱼老师的“电话约谈”之后,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像被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脱胎换骨”,频频中稿。而我,在被鱼老师约谈之后,看着眼前的草稿纸,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我试图按照老师的方法改文章,也试图写一篇关于老师电话改稿的复盘文,都无从下笔。
最糟糕的情况是,面对第二天需要打卡的写作文章时,我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我不会写了。之前那种“不管看到什么主题,我都能轻松写个一两千字”的状态荡然无存。
“我写不出来了”,这个念头就像一个魔咒一般,萦绕在我脑海里,我很沮丧的对朋友说:我真的不会写了。
朋友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说:你现在的状态好比价值观被敲碎了,你要做的就是干脆把以前的观念全部碾碎,然后重新塑造,一旦重塑成功,你就升级了。
碾碎,重塑。
对,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把之前自己积累的所有经验、感受全部清零,一切重新开始。
04
已经坚持写了半年文章的我,终于成功地做回了写作小白。
我认真的去看老师作的分享,空杯心态去对待作业,认真的琢磨老师分享出来的每句话。每句话看上去都那么朴实、那么简单却又把道理讲得那么透彻,还让人感受到舒服。
为什么老师就可以做到这样呢?除了9年的积累之外,还有些什么东西?
老师常说写文章要“用简心”,什么是“用简心”呢?
“用”是“有用”,你写出来的内容要对读者有价值,如果没用,写得天花乱坠读者也不会买单。
“简”是“简单”,表达内容的时候要简单,明明一句话就可以搞定的句子,不要写上七八句,绕来绕去的,连自个都嫌弃,自个都不愿意回头看,读者怎么可能愿意花时间去看呢?
内容可以有深度,但描述一定要简单。
“心”是“用心”。一个作者有没有用心写这篇文章,读者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如果你为了敷衍而敷衍,读者一定也会敷衍你的。
一篇文章,就是在为作者的观点、态度代言。就像叔本华在《论写作和文体中》所说:“正如衣冠不整暴露出了并不尊重自己周围的人群,同样,草率、马虎、拙劣的文字,表明了作者并不尊重他的读者。拒绝阅读这样的文字就是读者对作者合情合理的惩罚。”
想做到“用简心”这三个字,必须经受住写作带来的痛苦和摧残,并且坚持写写写。用老师的话来说:写三十万字是基础。
05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孩,把草地上的一只蝉蛹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蝉蛹上出现了裂缝,里面的小蝴蝶拼命挣扎。好长时间,都出不来,像是被卡住了的样子。
善良的小孩不忍小蝴蝶这么辛苦,于是,拿起剪刀,把包裹在蝴蝶外面的那层蛹剪开了,小蝴蝶轻松的爬了出来。
可是出壳后的小蝴蝶,由于没有经受成长所必须的挣扎和磨练,身材臃肿,根本飞不起来。没过几分钟,就死了。
没有经受痛苦和摧残的小蝴蝶,却再也没有了飞起来的机会。
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生活如此,写作亦如此。
娜妲莉·高柏在《心灵写作》中说,写作就像修行、坐禅。喜欢要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灵感照写;快乐、痛苦、刮风、下雨都要写。
写作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得默默接受和消化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狂风暴雨。你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写下去。如果你认为你应该继续写下去,那就,坚持写下去。
因为,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克服自身惰性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写下来。记忆里保存的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唯有如此,你才能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