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语言去理解他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工作三年,机缘巧合之下,我再一次地阅读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地《非暴力沟通》。这本我在大三翻阅的作品,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何为“爱的语言”。
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我常常羡慕我的主任。在与主任共事的三年内,我发现她的身边永远不缺人脉。只要她想做,就会有不少人愿意主动与她合作。我曾经亲眼见到她是如何与一个陌生的合作方从疏离的关系转变成志同道合的战友。她瘦小,柔弱的身躯下隐藏着深不可测的能量,和她聊天,我都会如沐春风。
当我回忆与她的聊天片段时,我发现她会先问与我有关的几个问题,反复确认一些东西,接着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内容背后我的态度、感情、需要和期待,然后,她再对此表达她的态度,虽然有时她会和我提出相反的意见,但我却没有半点抵触。她总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我当时的情感状态。
我以为,心灵相通是聊天最高的境界。当双方在某个点上达成共识,便容易感受到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对方愿意倾听你的感情和需求。“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经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我爸是个嘴巴很臭的人,每次跟他说话,我们两大多会不欢而散。尽管妈妈已经习惯他的说话方式,每当他的嘴里说出损人的话时,我总会下意识地和他理论一番,最后为了平息争执,我会主动退一步。只是心里会愤愤不平。一天下午,我身着蓝色裙装,上隔离,画眉毛,涂口红。正准备提包出门的时候,爸爸当着客人的面说了一句:“她从来不打扮的,我从来没见她打扮过。”我心里的火蹭一下地就上来了,他敢情是觉得我邋遢啊,说实话,这一年来,每天出门我都会打扮一番,照照镜子。虽然不像漂亮女孩那样身上花花绿绿的,但人也干净、整洁、精神。看来在他的眼里,是不是得像电视上的女孩那样化浓妆、整个人弄得五颜六色才算打扮?当着客人的面,我不好当场甩他脸,一言不发地直接出门了。
冷静下来后,我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分析我的内心需求,我发现,我非常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表扬。当他贬低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伤心。不过这情有可原,因为我和爸爸很少在一起说话,一方面他觉得没什么需要跟我说的,另一方面,他平时跟我说的都是已经烂在耳边的大道理,我不喜欢听他重复这些已经了然于心的话。再加上他每晚加班,很晚回家。所以我们碰面的时间和次数非常有限,他也很少看到我打扮的样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奇怪了。
需求的下一步就是请求。我想要得到爸爸的肯定,希望爸爸能够表扬我一下,他会做到吗?不会。不过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做的好,我不会说什么,但做的不好,我肯定要说你。”沉默,就是他表达肯定的方式。他认为家里人不说鼓励肯定没什么,但是,家人恰恰是最需要听到肯定和鼓励的人啊!
由此可见,爸爸是一个不善于向家人表达感情,表达鼓励和肯定的人。回家后,我惊讶的是他跟我道歉了,希望我不要把之前的话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的朋友圈内,他从来不会主动地夸自己的孩子以表示谦虚。他说,以后再听到类似的话时,就当没听见就成了。这一刻,那些争吵中的愤愤不平,在一瞬间消失无踪了。
非暴力沟通,也叫爱的语言,当我用它认识自己,同理自己的时候,我也渐渐地学会理解他人,认识他人。学会接受自己,认可自己,进而去爱自己,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