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 Evernote大学,考研,学习笔记evernote

笔记标题怎么起成体系?怎么分类?怎么做标签?(杜威十进制编码+克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24人  半城烟雨沙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笔记本体系。上一个分享中讲了如何用维基百科的分类维度GTD的信息处理流程,搭建一个最简洁有效的笔记本体系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给新建立好的笔记本体系进行命名。

绝大部分人对笔记本和文件夹的命名非常随意,非常混乱,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为我们日后要去找一个具体的笔记本或者文件夹带来非常大的隐患,所以今天就介绍如何给我们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一个系统的命名,打造一个终身受用的笔记本体系。

命名之前,首先来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孩子取名字的。因为名字寄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所以取名字是非常非常慎重的。有的父母从母亲十月怀胎开始就开始琢磨孩子叫什么了,一直到孩子满月了都没有把名字取好。

所以我们中国人对孩子的名字绝对不像我们给笔记本取名字那么的随便。不仅如此,我们的中文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姓名也是有规则的,名字蕴含了非常多的信息。

比如说孔繁森这个名字。

第一个字【孔】说的是他的姓氏,确定了他的大类是什么,他的家族是谁

第二个字【繁】很多家族对名字的第一个字有固定的命名规则的,它代表的是辈分。如果,我也是孔家的,和你同宗同族,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一看到这个名字,我就知道你是繁字辈的,我就知道我们彼此之间的辈份大小

第三个字【森】是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这才是代表了你个体的,以及父母对你的一些不同的期望。

这是因为我们有固定的命名规则,只要通过三个词,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个人非常多的信息。并且这样的命名方式有非常大的好处,它有非常大的延展性。比如说他的父母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就可以继续沿用这个固定的规则给它命名为叫孔繁林、孔繁木都可以,所以说,中国人取名的智慧是有固定规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延展性,它蕴含了非常多的分类的信息。

既然中文名的规则这么好,那么我们能否借鉴中文名字命名的规则也来命名我们的笔记本体系呢?

下面为大家介绍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它是由图书管理员杜威(Melvil Dewey)发明的,是一种普遍采用与图书馆、图书分类编号的一种方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一起,被全球的图书馆广泛采用

和中文名字命名不同的是,他用了更加简洁的方法,只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来进行命名

杜威的分类方法简单有效,能把图书馆的知识都hold住,那么对我们个人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笔记本体系命名更加没有问题的。

个人知识管理其实并没有图书馆分类那么复杂,所以我采用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十进制编号系统来给笔记本体系进行命名。


下面,我们来看看杜威分类的实力,你就知道它是怎么编号的了。

这张图,是经典的杜威十进制编号,从100、200一直排到900,对全人类知识的进行分类整理和命名。(100是哲学,200是宗教、300是社会科学、400是语言、500是科学,一直到900是历史与地理)

“1”这个百分位数特别像我们中国人的姓氏,他决定了大类:你是哪个大的家族的?我们进入一个具体的一个分类当中,看他是怎么命名的,

100 哲学,这个分类下,可以看到它又重新分成110、120、130一直排到190这些子类。110是形而上学、120是认识论,子类110下又分成很多的孙类,比如111是本体论、112是方法论等等等等,

进入110这个分类,是更具体更细致的分类,那么如何进行再分类?在100哲学下,可以分为110、120一直到190,这些子类


杜威十进制编码 命名原则

我们可以看到,杜威十进制编码用非常简洁、清晰的数字编码方式,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笔记本和文件规范命名的规则。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对笔记本体系命名的规则,——每一个名称它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

第一个是数字编码,接下来是四大分类,再接着是具体的名称

数字编码其实就是刚才介绍的杜威十进制分类

四大分类,是在上一篇讲到了——参照维基百科的方法,把全部的笔记分为工作、学习、生活、兴趣爱好。

最后一部分,是具体名称,指具体的事情、具体笔记本或者是文件等

例如,我的笔记本里面——   1打头的是学习,2打头的就是工作,3打头的是生活,4打头的是兴趣爱好。

在具体2打头的笔记本里面,210是读书,220是写作,这些都是子类,属于学习这个大范畴底下的,而在210子类下面分成211、212...一直到216,这些都是孙类

在这基础上,我额外做了一个升级,就是建立一个以“0”作为打头的inbox笔记组。比如000是inbox笔记本组,010是工作台笔记本组。


文件命名规则的优势

首先会自动排列,按照名称的顺序进行排列。所以你的笔记本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命名,会按照名称,自动有序的进行排列。因为在电脑上笔记本名称的排列顺序是先数字再字母,这样也是把杜威数字编码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第二就是——丰俭由人。无论你的笔记本是少到只有十几个,也不会显得简陋,多到几百个,也不会显得臃肿。就个人来说,一w多笔记,上百个笔记本,但用了这套系统觉得刚刚好,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个——这个命名有很大的可延展性。我们的笔记本系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的变化,这时候延展性就非常重要了。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随意的去添加子类孙类。比如有一天,你有了孩子,你需要陪孩子读书的时候,就可以在读书这个大类底下增加一个【2xx儿童绘本】有一天,你对伟人的传记特别感兴趣,准备专门研究这个,你可以新建一个笔记,叫做【2xx伟人笔记】的笔记本。

所以这个笔记本体系是终身受用的,目前使用这个体系即使使用了5年,虽然经过几次归0或职业发生很多变化、关注学习领域的内容不断变化,不断积累。都能够完美地去应对。


关于这套命名规则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 、父类 、子类、孙类

在印象笔记中,我们的笔记本体系只有三级。对于父类和子类来说,它都是笔记本组。孙类是一个个具体的笔记。在笔记这个层级命名相对可以随意一些,

也就是说,在笔记本和笔记本组的时候,你应该严格按照命名规则来,但是笔记命运不做要求,但是,还是建议你在笔记标题当中设置一些关键词,因为最后我们还是要通过搜索来快速调用

二、每一类不超过10条

杜威十进制命名,顾名思义,十进制,这决定了同类的笔记本下不能超过10个。这样去做好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有好处,比如关于400定义的是兴趣爱好。而很多人都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灵魂。

所以,当你用思维导图去梳理了后,你会发现你的兴趣爱好实在太多了,可能有10几个20几个,这样从401、402、403一直排到409的时,再往后就放不下了,这时候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增加子类,比如说可以分为410是严肃的兴趣,420是浮皮潦草的兴趣,把一些积累和钻研的兴趣爱好放到410严肃的 兴趣下面,命名为411、412一直排到419,浅尝辄止有一些兴趣爱好的放到420浮皮潦草的兴趣下面。

但是浮皮潦草的兴趣有什么用呢?

第二种方法要精简和克制。如果你没有专业领域强大的知识体系,反而有一个兴趣爱好的体系,那就说明你已经被摊大饼摊薄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兴趣爱好这一块,我只有一个笔记本组,下面最多有9个笔记本。其他全被克制掉了。




三、子类、孙类必须超过10个怎么办 ?

在一些情况下,同一类别下并列的项目确实有可能会超过10个,比如我学习的时候,学习项目可能数目就超过10个了,

这时候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就是给数字编号加上小数点。在100个以内的平行项目,只要加两位小数点就行了,如果是1000个就加3个小数点。这个系统的延展性非常强的。

四、中、英文 双重命名

最后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笔记本要用中英文双重命名的模式呢,只用中文不行吗?其实也是可以的,我这么去做只是为了更加方便的跳转

另外,也是为了形式上的对称,英文名称规范主题,中文名称进行一个额外的解释,中间有一个竖线进行分隔,这种命名规则和笔记本体系不但是运用于印象笔记知识管理这个具体的场景中,也适用于我们命名和管理自己的电脑文件

五、为什么对笔记本进行分类?全靠搜索具体的笔记可以吗?

像维基百科我们可以用搜索的方式直接去调用具体的一些知识不可以吗?

首先建立这种体系,这种分类的方式是形成知识和对知识把握的一个很有效的一个途径。维基百科虽然可以通过搜索词条的方式来进行使用,但是也是按照性质进行分类的。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另外,笔记本分类能够更好的服务我们做好主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学习,我们可能积累出很多数量的笔记,我们经常需要去做一些主题的一些研究,而在印象笔记里面去做主题研究时,通过关键词搜索,通过一两个关键词很难把所有的文章都有效地调动起来,一篇文章里面的关键词无穷无尽的,不可能通过一个关键词说出同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而且得一篇一篇的去找到每一个相关笔记,这非常麻烦,如果在笔记本里面存档了所有相关主题的笔记,特别是以卡片的形式来显示笔记时,你可以有个整体的把握,一目了然。

例如给孩子的乐高玩具和关于乐高相关的研究,必须是能积淀下来的,所以要专门建了一个专门的笔记本【401-Lego】寓教于乐就非常的简洁明了,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我们的主题研究更加的有效率。



六、建立笔记本体系有利于我们知识的复盘

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知识的积累和存货,例如,我们经常会给收集很多有情调的兴趣爱好,但是如果你对每一个兴趣都建立一个笔记本,你会发现你口头上可能说我热爱音乐,热爱美术。但是一年以后,你的笔记本里面的预案还是空空如也。

这就说明了:其实你并不是真正的热爱音乐和美术



七、如何避免一些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的兴趣爱好

只要在印象笔记里面针对你每一个口头上说的“我的兴趣爱好去建立一个书面的笔记本”。这样,你就可以很好的复盘自己的行动和知识积累了,你能知道自己在培养兴趣和学习上的进度到底是怎么样了。



八、分类vs标签:如何  克制地使用标签

除了印象笔记里的分类外,还有很多人会问,印象笔记里的标签,应该怎么去用?分类跟标签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关系?

1——明确概念  ||图书馆用分类,博物馆用标签(分类和标签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组织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方式。)

分类,是一个自顶向下的一个层级架构体系,像父子兄弟,各有其位,

标签,就像我们互联网上的超链接,是一个没有层级关系的网状结构,是扁平化的,是自底向上的

分类是有体系的标签,是很随意的。因此,分类这种层级架构特别适合我们有效地去组织和管理信息去建立联系,明确区别。

而标签,更加随意了,更加适合无限的发散去探索去联想的一种场景,

所以分类和标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图书馆用的是分类的办法,而博物馆用的是标签的办法

图书馆,是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或者国会图书馆分类这样的方法:对上百万册的图书来进行管理的,

博物馆,是用标签对每个展品来进行管理的每个展品呢,它都有一个小卡片。根据展览的主题,朝代的顺序风格的特征等等来进行任何的排列组合。可以做一个石碑的展览,也可以做一个明清艺术品的展览,可以做个毕加索个人的作品展,也可以做一个马云个人藏品的展览。

所以,我们的知识管理更加类似于图书馆的组织形式,更适合分类这种管理方式


2——划定边界 |不用标签代替(性质维度)分类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在印象笔记这样的知识管理软件当中,如果单纯依靠标签去管理是非常低效的。

而且,性质维度的标签会让本来已经不及格的笔记本分类变得更加的糟糕,

比如说你给一个笔记【知识管理】的标签,另一个笔记是【读书】的标签,这些标签都是按照性质纬度划分的,所以笔记本体系是重复的,是冗余的纯属是浪费时间。

很多时候你觉得打了一堆标签,好像是掌握了,但你反而会忽略对笔记的加工和整理,忽略对知识真正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打标签就是收藏干货的另外一个版本


3——搜索|最强大的标签


而且,之所以不花时间去打标签,是因为搜索才是最强大的标签

我们应该减少对标签的使用,而是加强对知识、笔记的加工整理。通过费曼笔记,对一篇文章的内容、概念、关键词,深入的理解,

这样在需要调用过去的积累的时候,在印象笔记的搜索框里面,只要输入你自己加工整理过程中,对关键词的掌握就可以了,

只要你不是只收集不整理,只要你做了费曼笔记。掌握了基本的类似Google的搜索语法,你的大脑就已经掌握了笔记本里的关键词了,也可以说你已经在用你的大脑打标签。不需要在印象笔记里再去打标签了。

在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搜索就是一个无所不能最强大的标签,他比你手动打标签更加高效,而且会引导你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4——克制地使用标签|补充分类短板,推进 学习闭环上的学习流程


但是标签也不是完全不能用,关键是你要克制的使用,正确的使用。用来做分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可以用标签来推进学习闭环上的学习流程。

学习是一个闭环,从输入到加工整理知识,内化到输出一个闭环,我们用的GTD的流程是比较简洁的,只有inbox体系和存档笔记组

对于费曼笔记知识内化等环节完全可以用打标签的方式去解决。

比如我写上Feynman Todo  和Feynman  Done的标签,每周五拿出一个特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就会化零为整效率会特别高。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

这几天,我们用了维基百科的分类维度GTD的信息处理流程,还有杜威十进制数字编号文件命名的规则,做好了一件事情——搭建一个一辈子够用的笔记本体系

用简单的方式把我们的学习成果管理起来给自己的外脑建立一个秩序来战胜混乱,这就是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的价值。


学会钓鱼永远比给你一条让你当下吃饱不饿的鱼更加重要。而我希望在今后的知识学习、个人成长,打造学习的方讨论等等的路上能够和大家一同前行,我希望得到并不是一盆今天吃了就不饿,但是明天还会饿的红烧鱼。我希望学会钓鱼,并且和更多人一起实践捕鱼的方法,用切实的个人成长来抵御这种的焦虑。

学习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从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建立体系-到内化输出的完整的一个学习流程。是非常漫长的。但它就像做饭的过程。只不过现在所处理的都是知识的食材而已。所以在今后,我会用最容易的理解的方法和语言,和大家分享学习背后的方法论,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方法论,我分享地不仅仅只是方法,还有切身的运用,例如考试、演讲、写作、读书等等。对于学习来说,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只是一些小技巧小经验甚至是套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精巧的系统,一个虽然见效慢,但是能一劳永逸,真正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学习系统。

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想和我一起精进的朋友,我们一同前行,输出倒逼输入,相互督促,鼓励,一起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