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步道觅景
飞流越古今唐风宋韵传千秋
云水连天地山色江声共一园
这是重新规划设计并修葺一新的飞云公园大门上的,由本地名人声高先生撰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把黄荆山西塞山区这一地段中涵盖了琦玗洞(民间习惯上称之为飞云洞)自唐以来的人文历史文化及风光景色于一联之中,当然也把飞云公园新园的特色概括其中。
今天的天气不错,自然心情也不错。中午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后就出门了。穿过山中的私宅居民居住区,沿山小道直上即到了盘山公路——飞云路。其实这里很早的时候就是一条盘山公路,只是那时的道路坎坷崎岖、坑坑洼洼的不太好走。现在可大有不同了,这条路已经从山脚起始点的杨家湾与市区大道交汇的路口开始都铺上了柏油,平坦的道路一直延伸至月亮山电视发射台门前;而且路边还修建了些护栏。今天的这个点路上的人不是很多,偶有两三人站在路边看山下的景。山中林间的鸟儿这时似乎也去“午休”了,听不到一丝的鸣叫声,只是偶尔有些微风拂过,才给这静静的山中带来了些“唦唦”的声响。在经过山腰的白尼庵时,几辆小车从身后开了过来,径直向山上的飞云洞方向驶去,大概也是到山来来“寻道”的吧。
黄荆山飞云步道分为三处上山的道:一处是在原好汉坡的基础上并增加了木质步道而修葺的,另两处分东西向,三处步道最终在靠近山顶的位置交汇。前两次与玩伴们是从西边的那两条道上去的,而每次登山,总会撩起我儿时来此地玩耍的一些记忆:
那时这里的山野小道不算是纵横,也可说算是阡陌条条。这些小道都是那个年代上山砍柴的人或是来此山开荒种地的居民踩踏出来的。记得有一年冬季,也正赶上学校放寒假,我们几个邻居小伙伴背着各自家里的长辈私底下相邀一起到韭菜崖去找割野韭菜,主要是曾经听长辈们说过,用韭菜崖上的野韭菜烙饼特香特好吃等等。那时因家里管得特严,平时也找不到很好的理由去玩。于是就利用寒假决定去一次韭菜崖探个究竟。
记忆中,是我、胜中、胜清和亚军等几个由稍大些的周龙带领下,开始征服韭菜崖之壮举。去的前一天晚上下了一整晚上的雪,早晨出门一看天地间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之前看好的路径已经找不到了。还是周龙有经验,他不断拿了一根长棍,还带了一把镰刀,这样才让我们少吃了一些苦头。那天下的雪实在太大,山里的小道上、树杈上都积有厚厚的雪,地上的杂草早已被雪遮盖住而看不到了。那是的我们身上似乎有一种想征服韭菜崖的信念在支撑着,即使是上一步,滑下去几步,甚至向后跐下去老远或是滑到雪坑里,雪都把人都淹没了,翻起来,抖掉身上的雪,也要继续向上攀爬。那天,雪太大和地上的积雪也太厚的缘故,等我们爬到离韭菜崖已经不是太远的一处山洞边上时,所有人身上的衣服都已经被雪包裹着而打湿了,几乎个个都冷得瑟瑟发抖。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心愿,遗憾地回家……
东边步道的起点正对着白尼庵,踏上步道的台阶,迎面过来一阵夹杂着花草清香的风吹了过来,在正午的阳光下沿步道拾级而上,这步道是沿山体顺势而建的,并且是在不破坏山体和植被的情况下,通过钢构再在上搭建木质结构而成的。一千余级台阶没花多长时间就上到了顶部平台的交汇处,站在此处这个沿江城市近乎尽收眼底:往东望去是十里钢城与横亘江中的西塞山;向西边瞧瞧则是黄石长江大挢与鄂东公路桥;正对面是平坦开阔的散花洲及策湖。此时的光线与能见度都特别地好,所以眼前所见之景,通透皆如画一般;当然一年四季的每一个季节里最亮眼的自然是季节的颜色,这个季节也不例外。
继续沿木制步道往上走不远,即到了飞云公园一处名为“好汉坡”的顶端。在这里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此处最高峰——韭菜崖,往西看去则可以看到月亮山顶的电视发射塔,向下就是听长辈们曾经说过有着许多传说的白龙井和中窑湾了。站在“好汉坡”步道顶端的平台上,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欣赏城市及周边的风景;远处与近处的山峦错落起伏,城中的磁湖在太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地显得格外妩媚动人,与蜿蜒曲折的扬子江相互映衬;已经西钭的太阳似乎明白此刻人的心意而变得更加明净柔和。这时风也调皮地抚山中的杂草跟着凑起了热闹,给此时的风景多少也增添些灵动的气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