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房》作者:邵明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抱团取暖《房》作者:邵明空虚和焦虑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标志,当社会不再提供任何保章,你又游离于体制外,你就得全靠自己的社交能力来过活了:维持人设,保持你的竞争力,努力去被喜爱,当个好演员。而这制造了更进一步且无止尽的焦虑,你怕得罪人,你怕失去朋友,你怕失去存在的价值。负能量是不许有的:我们只能邀请别人来欣赏。所以你会像演员一样拼命地想被别人喜欢,有时候还要装神弄鬼,伪装自己,从而被人认何,一个字累。
当今社会不也提倡独处吗?我也曾经写过独处的文章,然而当你空虚和焦虑时独处就是奢侈品。
抱团取暖《房》作者:邵明人是群居物种,独处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思想境界,交友是一种社会生存的能力。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到:“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现在有了微信,人与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现在有许多朋友圈,有同学的、有同仁的、有生意场的、有朋友的。随着年纪的老去,逐步退出江湖,生意场的会淡岀,同学和同仁的会维持,只有朋友的朋友圈会发展。应了句古语:暮年思故友。
生意场的朋友圈主要是相互利用关系,有利益就会产生矛盾所以无法深交。同学和同仁,只是同窗之友和同仁之谊,仅此而已。朋友之间能保持几十年的基本上是知根知底的,都是从几十年的商友、同仁、同学发展而来的。同学、同仁的朋友圈是乡愁所在,难以忘怀。朋友的朋友圈是精神的寄托所在,能相伴到老。
现在老年人有抱团取暖的趋势,如朋友圈里,我曾经做过医生,谁有个头痛脑热的我可以给予帮助;如谁的驾驶证扣满九分了,接下来朋友们的驾驶证帮你顶上,因为都是老司机了;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了,更何况一个朋友圈。
大家来朋友圈是助人为乐的,而不是索取;是来寻求精神寄托的,而不是来给人添堵;朋友的难题,有可能是我的举手之劳。能走到一起不容易,能相伴到老就更难,牢记:理解、宽容、大度。
不给子女找麻烦、不给社会增负担,找个老年公寓一起住,我们一起去养老。这就是最近我常听说的,好像也是个发展趋势,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抱团取暖。
最后我附古诗一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