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开始学会成长

最大的使命是做一个称职的子女

2018-03-24  本文已影响4人  97的方菇凉

父母的恩情,也许我们此生都无法回报。

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给我们送上了三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一是有看世界的机会,二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人,三是如何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世界上的每一位父母都在为孩子付出一切。

父母不仅在偷偷的爱着我们,也在偷偷的老去。俗语说:“父母越老越像孩子”,小时候,父母将我们抱在怀里,小心翼翼的照看着我们,第一次做父母的他们,心中也充满着惊喜与烦恼。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一天天的老去,但心中挂念的仍然是自己的孩子,害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自己在家将节俭进行到底,生病也不愿告诉孩子,不愿成为孩子的负担,却愿意将一切都给孩子。

2015年外出上学,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家乡的春和秋,只有冬和夏,一年在家呆的时间也就两个多月。家里的事情也会很少去关心和了解,也很少去关心过父母。每次通话,父母都会说,你要照顾好自己,吃好点,别不舍得花钱。父亲每次都会嫌弃我花钱大手大脚,而每次通话后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没钱了记得转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jpeg

当有一天,你学会了关心他们,却发现他们已经老去。

前几天,我突然明白了父亲对我的栽培,对我的用心良苦,内心很愧疚自己这么多年的胡搅蛮缠与任性。父亲从来不会因为我是一个女孩,而放弃对我的栽培,反而更加的严格要求,在他的心里面,女儿和儿子一样重要,从未有过重男轻女。

在读大学之前,父亲几乎不会让我外出游玩,最大的要求就是让我好好读书考大学,上了大学之后,父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鼓励我外出旅游,也不再过问我的学习成绩。我以为父亲开始对我实行放养政策,其实,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爱。

因为长大了,父亲不会再用过去的棍棒式教育,不管我是遇见了困难,还是犯了错误,父亲都会心平气和的和我坐下来谈,教会我道理。以前觉得父亲说的那些很啰嗦,现在,觉得父亲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可是,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不小心,父母就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jpeg

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开始对你小心翼翼地那不是真正的害怕,而是出于一种爱。

作家麦家曾经做客《朗读者》节目,在节目中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朗读了写给儿子的信。曾经叛逆的他,面对叛逆的儿子,却选择了理解和宽容。他写给儿子的信,是那么的小心翼翼,那样的笨拙,却又那么的真诚与实意,如世界上所有的父亲一样。

那是一封最美的家书,是一个小说家准备了整整18年的信,而在儿子临走时偷偷的塞入行李箱中的信。

那期的节目以“选择”为主题,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选择,而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每一个决定对于他们是选择,他们永远处在保护与放手的纠结中。

有句话说:“如果你有了孩子,那么你就和纠结做邻居”。

无论我们以后对父母多么的孝顺,我们始终都是欠父母的,因为父母之恩,父母之情,我们这辈子都无法还清。

父母在,不远游。

小时候,最大的目标就是逃离父母,去到一个离父母很远的地方。长大后才发现,我们开始做父母的超人,开始保护父母,照顾父母,就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一样。

表姐大学毕业后就选择去北京工作。刚刚跨出校门的她,在首都碰了无数壁,但从未想过回到家乡,她不愿意放弃她的梦想,叔叔对姐姐的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让她回来,不想让她受苦。可是姐姐的脾气很倔强,怎么也不愿意放弃,叔叔只能默默的帮助她,不给她添麻烦。13年那年,姐姐的事业有了很大的起步,也正是那年,她的母亲去世。婶婶在12年查出来胃癌,但一直瞒着姐姐,直到撑不下去要离开的那天,才给姐姐打去了电话。等姐姐从北京赶到家,两人只见上了一面,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婶婶就离开了人世。

表姐事后说,她不恨父母对自己的隐瞒,她恨的是自己的不孝,三十年里,从未关心过自己的父母,一心只想着事业。白天上班,她的父母不敢给她打电话,晚上下班,整个人都很累,当她接到父母的电话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无数次父母在电话的那头想说点什么,看着她疲倦的样子,欲言又止。

有多少人远离家乡,没有做到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在父母需要的时候,我们不在身边;在父母想念的时候,我们身处另一个世界;在父母病痛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

父母要的并不多,他们不会用金钱来衡量子女是否孝顺,他们想要的仅仅是我们的陪伴与关心。在空闲时,给父母一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赶到他们的身边,那就够了。

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你,能明白父母的用心,不辜负他们的一片心意。做一个称职的子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