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资格会计实务18——资产减值(一)
2021-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瑞美
如果是按照官方教材学习的朋友就知道。这里我跳过了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两章,这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在中小企业中,需要用这两个科目比较少,导致这两章书和学习者有距离感。
所以,我自作主张先来讲资产减值这个比较通用的章节。
虽然,不少小企业除非损失实际发生,通常不计提资产减值,但在事实上,我们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和公司的其他管理层一起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估算我们的资产如果变现,会不会发生资产减值的情况。如果有,那么就要考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章所指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教材这一章节对应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描述的是资产的非流动资产的减值,即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探明石油天然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
换句话说,金融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这些流动性资产的资产减值,不属于这里的讨论范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资产减值的可能。只是不在《资产减值》这里规定罢了。
那么判定资产减值,肯定首先要发现资产可能存在减值的可能。比如,我去一个企业进行盘点他们的固定资产,然后发现他们账上的几台机器正放在一个角落里吃灰。那我作为审计人员,就必然会考虑到:1.这几台机器是否还能使用?2.在账上是否已经全部提完折旧?3.这些机器会不会存在报废的可能?4.如果机器闲置,但有远没有提完折旧,那么是否企业有计提资产减值。
以上例子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而一个会计,应该充分考虑报表日资产情况,考虑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而不是等审计人员来建议企业调整再调整。
以下情况均属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在发生这些迹象时,要考虑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确定是否需要确定减值损失:
来自外部的减值迹象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降低。
来自内部的减值迹象:
1.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2.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3.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