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导图365,小故事中的大思维
最近,在引导宝宝独立背儿歌,讲故事。也就是脱稿表达。
在给两岁宝宝讲绘本时,讲到这个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低龄段宝宝的故事,和我们教科书上的不太一样,没有讲到蝌蚪的成长过程。
故事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要去找妈妈。
他们游啊游啊,碰见了鸭妈妈,就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开心的大喊妈妈,妈妈。
鸭妈妈摆摆手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眼睛鼓鼓的,去那边找找吧。
他们游啊游啊,碰见了金鱼妈妈,就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开心的大喊妈妈,妈妈。
金鱼摇摇尾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的,去那边找找吧。
他们游啊游啊,碰见了乌龟妈妈,就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开心的大喊妈妈,妈妈。
乌龟摆摆手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白白的,去那边找找吧。
他们游啊游啊,碰见了青蛙妈妈,啊,这就是我们的妈妈,我们终于找到妈妈了
难点
这个故事听起来挺简单的,但是要想真正的引导低龄段宝宝讲好这个故事还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对于两岁多的孩子。
同时还有很多细节的需要精准记忆的,因为这里面有好几个小动物,每个又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有对应的顺序。
于是,我利用思维导图,轻松弥补很多细节并且可以立刻精准记住。最重要的是,孩子大脑里形成的是一个框架式立体思维。
我用这样的方法引导我家两岁宝宝,几乎讲解一次后,她就可以完整讲述这个故事的所有细节。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分解步骤
在讲解这幅图的时候,我们同样保持抓全局观和层层分级思维。
第一,故事主题。
根据中心图的描述,孩子可以很快了解,故事的主题是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内容主干。
接下来我们也要按照思维导图的全局观,让孩子先观察这几个主干上分别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第1个主干上是蝌蚪,第2个主干上是鸭子,第3个主干上是金鱼,第4个主干上是乌龟,第5个主干上是青蛙。
引导孩子回顾,先抓五个关键图,学会结构思维。
第三,分解重点图。
在主干上除了第1个主干是介绍主人公是小蝌蚪,最后一个主干上是他们自己的妈妈之外,孩子只需要记住三个动物,鸭子,金鱼和乌龟。
这样分解的话,我们的记忆负担就会少了很多,潜在引导孩子学会分级分层。
第四,抓对比重点图。
在小鸭这个主干的后面,第三分支,我画了一只大眼睛,它提示鸭妈妈说的是,你们的妈妈眼睛很大。
在金鱼这个主干的后面,第三分支,我画的是四条腿,提示金鱼说的话是,你们的妈妈有4条腿。
在乌龟的后面,第三分支,我画了一个白白的肚皮,提示乌龟说的话是,你们的妈妈有白白的肚皮。
这样在孩子的第二轮记忆中,就首先抓住这四个关键图,这更是高效学习采用的对比学习法。
第五,完善故事细节。
在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两个地方是每段里面都有重复的。
第一,他们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第二,于是游过去快乐的喊妈妈,妈妈。
第三,你们去那边找找吧。
这几个相似的情节,就在导图的主干上用相同的图像表示呈现了出来,我们也可以给宝宝做进一步的解释。
比如,它们以为这就是它们的妈妈,画了一个笑脸和一个心,表示它们们非常的开心。
游过去就喊妈妈,这里画了一个说话的那个标志,还有一张嘴,表示喊是用嘴巴喊出来的。
去那边找找,画了一个箭头就表示方向。
好的,通过这样学习和平常的讲故事区别在哪里呢?
除了复述故事清晰准确和快速之外,我们可以让孩子很快的在脑海里形成一个五大部分的框架,并且清晰的知道有三种动物以及它们不同的特征。
同时,在遇到故事中相似情节的内容出现的时候,又能够很快的根据相应的图像,还原对应的内容,不会形成记忆负担。
既有对比学习加深印象法,又有相同文字的合并同类项的减法思维。
就这样,我只给我家宝宝讲了一遍,她中午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不看图,把全部的故事讲出来了,真的特别神奇
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孩子脑子里装着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文字,也不是一个流程式的一个接一个的图像,而是一个立体的分层分级的思维结构。
这样的立体思维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在任何的学习中,她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有效的建立一个立体的框架模型,并且利用分级分层的思维简化记忆负担,清晰的抓到重点和方向,并且逐级推进,将来做事和学习乃至工作,都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