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之白起
01
偶然间听到一个节目使我对白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查阅了大量史籍资料后,对白起的崇拜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于是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白起的文章,由于懒癌一直拖到今天,现在终于要执笔写起(一语双关有木有)了!
首先,让我们对白起的生平做个总结。
白起,被封为“杀神”,又称“人屠”。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大大小小战役未尝一败,攻陷城池七十余座,杀敌近百万,而当时战国总人口不过三百万,简直可怕!作为一代名将他的结局也是十分悲惨,最后被秦昭王赐死。
(谈到武将,大家总爱在心中来个排序分个高下,就像水浒一百零八将一样。
那么,白起在兵家历史上可以排到第几呢?
在我心中,我个人认为白起是仅次于“兵圣”孙武和“亚圣”吴起的。孙、吴除了战功赫赫外,主要还有兵家圣典《孙子兵法》、《吴子兵法》著作,所以稳坐第一把交椅和第二把交椅。
由于白起杀人不眨眼太过血性的特点,后世对其褒贬不一。所以有人认为“兵仙”韩信应该排在白起之前。
不管怎样,这只是我心目中的排名而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也可以参考武庙十哲。)
那么,史记是如何描写白起的呢?
我就不引用原文了,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一部分大致翻译如下:
“秦昭王十四年,白起大战韩、魏于伊阙,斩首敌人二十四万,占领五城;第二年,攻魏,占领六十一城;后一年,破垣城;后五年,攻破光狼城;后七年,攻破鄢、邓五城;第二年,攻破楚都城郢,烧夷陵;昭王三十四年,攻魏,拔华阳,走芒卯,斩首敌人十三万。昭王四十三年,攻韩陉城,占领五城,斩首五万。”
从以上文字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白起作战不完全是以占领城池为目的,而是以歼灭敌人为目标,长平之战更是如此,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五万。从史记的白起列传里大概可以统计出杀敌八十七万,这还不算有些小的战役没有算进去。白起一生杀敌近百万,看来是有一定依据的。
02
那么,就让我们来说一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长平之战。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有关于此战较为详细的记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赵世家》等也有一些记载,《战国策·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等也有记载,我翻阅了这些历史典籍后,其中《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对于长平之战的记载最为详实,其他多多少少也有提到,但都不过寥寥几行惜字如金,对于打仗过程的细节,比如如何使用计策、如何排兵布阵都没有提及。
所以为了详细说明长平之战的细节,我参考了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大型纪录片以及百度到的诸多文献资料等,做了一些分析,话不多说,下面来介绍一下长平之战的整个过程。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想把上党献给秦国,于是欲嫁祸给赵国,对韩国百姓说:“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国愤怒必攻赵国。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先后与平阳君赵豹、以及平原君赵胜商量此计议,赵孝成王不顾平阳君赵豹的反对,选择平原君赵胜的接受建议。(这就是上党之争,其中以《战国策·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的记载最为详细。我这里只是大略概括一下,有兴趣的可以去翻阅一下。)
03
赵国接受上党,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
秦国为此大怒,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国派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
平原君推举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作为主帅抗击秦国。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秦军斩杀赵裨将茄,突破空仓岭。“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至此第一道防线被完全突破。
秦军从关中直入长平,路途遥远,战线很长,后勤补给相对赵国来说处于劣势,廉颇认为应该退守到第二道防线丹河以东,坚壁死守,秦军久攻不下,锐气被挫,后勤补给跟不上,自然会退兵。
从事实上看,廉颇的防御战术是正确的。秦赵两军在丹河防线形成了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
我把这第一阶段概括为战略相持阶段。
这时赵军投入的兵力是二十万,秦军兵力只多不少。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战争相持三年,二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使得赵国国力空虚,再耗下去必败无疑,毕竟秦强赵弱。《战国策·齐策二》:“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可见当时对赵国国力的消耗有多大,但廉颇认为,只要齐人提供粮草,必然秦军先被拖垮,所以派人求救于齐。可惜,齐人并没有为赵国提供帮助,因此,赵王急于结束这张战争,不想再继续拉锯战,毕竟消耗不起。同时赵王认为集结赵国所有兵力与秦国一战未必会败,加上秦国的反间计,赵王将廉颇换掉,任赵括为将。
(反间计是这样:“秦国宰相范睢散步谣言,秦国所惧怕的只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廉颇老了,容易对付”,赵王听信谗言后,加上对廉颇连连失利的不满,用赵括替换了廉颇。如果,历史上确实存在反间计,那么我个人认为间接上也体现秦国也消耗不起了,尽管关中平原土壤肥沃,盛产粮食,但是补给线毕竟太长。)
04
那么赵括是何许人也呢?
赵括就是赵奢的儿子,赵奢也是一代名将,与廉颇蔺相如同等地位。赵奢在瘀与之战中一战成名,大败十万秦军。(对于赵奢的光辉事迹想要了解的可以参考《史记·赵世家》)。
赵括从小熟读兵法,常与父亲一起谈论兵法,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的母亲询问缘由,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然而赵括却把打仗说得那么轻松。如果赵国一定让他为将,赵军必败无疑”。等到赵括临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赵括万万不能做将军。”赵王不明所以,赵括母亲说:“当初他父亲在世当将军的时候,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打仗的时候,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做了将军,显得十分的高傲,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但是赵王执意不听,任命赵括为将。
秦国知道赵国更换赵括为主帅后,秦昭王也秘密更换白起为统帅,并命令士兵不能泄露此事,所以赵括并不知道秦军主帅更换为白起。《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带领二十五万赵军奔赴前线,一改廉颇的战略部署,改为主动进攻。白起听说后,经过敌我分析,制定了分割包围歼灭的战术。佯装败走,骄敌人之心,诱敌深入自己制定的包围圈。这时赵军的主力已经快速深入,渡过丹河达到丹河以西,而赵军的辎重等补给线已经由长治平原进入到韩王山以东,就是小东仓河附近,完全忽视了第三道防线百里石长城,这时赵括带兵经验不足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如果秦军切断第三段防线,那么赵军的后援就被切断了,赵军的处境就会比较危险。而赵军主力此时正在丹河以西快速进攻秦壁垒,以期快速解决战斗,但是久攻不下。果然秦军这时派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顺利拿下了长平关与故关。同时派遣一支五千人的敢死队,突击泫氏这个地方,撕开一个突破口以期断绝赵军主力与粮草大军中间的联系,将赵军隔成两段,断了赵军粮道。至此,对赵军的包围圈已基本形成。
然而两万五千人的军队想要切断百里石长城这道防线还是不可能的。秦王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不增加投入兵力是不可能取胜的,因此,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士参与作战,支援包围百里石长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这时,秦国投入的兵力已达六十万,百里石长城被完全拿下,完全切断了来自邯郸的后援,这招我个人觉得白起有点围点打援的意思。至此,对赵军的包围圈完全形成,赵军被围在以秦壁、长平关、故关、泫氏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内,在确切一点的说就是被困在丹河以西与秦壁之间一个狭长的地带,等待赵军的是一个歼灭战。
长平之战战略要图我把这一阶段称为战略包围阶段。
05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大决战阶段,其实就是赵军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的一个阶段。
包围圈形成,粮道被绝,赵军被困四十六天,开始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至于为啥不吃战马,我猜测可能战马已被食用了一部分,剩下的最主要的还是要用于最后的突围。《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赵括集结军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都不能成功。最后赵括想起了生前父亲的教导,后悔已来不及,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认为赵人反复,诈而坑杀,前后总共约四十五万人。
至此,这场双方投入近百万的世纪大决战以秦国取胜而告终,赵军全军覆没,秦军损失过半,此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而指挥如此庞大规模的战争是需要何等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
06
长平之战结束,白起顺势要攻取赵国都城邯郸灭掉赵国,赵国惧怕,使苏代游说秦相范睢,范睢怕赵国被灭,白起功绩无人能比,到时屈居白起之下,便建议赵王罢兵讲和。从此白起与范睢不合。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复发兵攻打邯郸,久攻不下,当时白起卧病在床,秦王欲使白起代替王陵,白起认为当年没有趁势攻取邯郸,现在赵国经过休养生息,君民同心,发展生产,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再说长平之战坑杀之战秦国死伤过半,国力空虚,此去攻打邯郸必不能取胜。白起拒绝了秦王。
秦王认为非白起不能取胜,让王龁代王陵再次攻打邯郸,依然攻打不下,损失惨重。白起说:“大王不听我的话,结果怎么样”,秦王听后十分愤怒,准备强制白起带兵打仗,白起再一次拒绝了秦王。这时白起的病已经十分严重了。(是不是真的生病,我个人表示怀疑,极有可能是假装称病。)秦王愤怒之下把白起赶出了咸阳,行至杜邮,秦王派人赐了一把剑给白起要白起自杀,自杀前说:“我何罪于至此?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说完仰天长叹一生引颈自杀。
那么,白起的一生到此结束。但是有两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赵国不换将依然用廉颇,赵国能赢吗?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长平之战时赵奢没死,赵军的将领是赵奢,同样是一代名将,那么白起跟赵奢谁能赢?
当然了,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分享。
PS: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以及查阅的史籍范围有限,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请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