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力量训练计划设计原则的理解part1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舟半程

1 身体总在适应着环境

身体总在适应着环境。即使是人为制造的“环境”,身体也会去适应。

比如经常晒太阳的人会变得比较黑。变得黑,就是对“晒太阳”这个“环境”的适应。本来每天见不到太阳,特意去晒晒太阳,也会变黑。这就是人造“晒太阳”的环境。

举铁也是这样。本来生活中没什么活动,但人为去创造一个“高强度体力劳动”的环境,那么身体就会变得更强壮,来适应这个环境。

很明显,晒太阳的强度越强,人也就会变得越黑。健身也这样,举铁的难度越高,人就会变得更强壮,来适应这个人为的环境。

2 最重要的训练变量是“容量”

那么,想要变强壮的话,该如何提升举铁的难度呢?有很多变量可以考虑,比如增加容量、采用动作变式、减少休息时间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容量”,也就是 重量X组数X个数。换言之你用某个动作一共运动了多少重量。

比如你今天深蹲90kg,做了5组,每组蹲5下,那么容量就是9055=2250kg。然后第二天你深蹲,用100kg,还是5组5下,那么容量就是10055=2500kg。明显容量提升了。如果你能从中恢复过来,那么你就变得更强壮了。

当然想要提升容量,不仅仅可以提升重量,还可以提升组数和个数。

一般组数>重量>个数。因为组数的增加最容易,只需要充足的组间休息;重量的提升次之,线性增重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遇到瓶颈;个数的增加最难,受限于肌肉耐力、最大摄氧量等因素。

3 高效堆容量的动作:四大举

知道了“容量”是你变强壮的路上,最重要的变量之后,你就会发现,大重量的训练,有多么节约训练时间。

比如要完成1000kg的训练容量,你需要做1组10下,100kg的深蹲。或者你想做二头弯举。100kg的二头弯举有点困难,不过可以用10kg做100下。当然100下也不能一口气做完,比如可以做10组10下。

可见,完成同样的容量,深蹲只需要做1组,而二头弯举需要10组。花费的时间起码要多10倍。可能选择做深蹲的人,已经洗完澡换好了衣服,吹着口哨看那些选择做二头弯举的人,挣扎着做他们的第五组呢。

换言之动作与动作之间,有价值上的差别。为了堆出更高的容量,当然优先选择能驱动大重量的动作。我推荐四大举:

深蹲、卧推、硬拉、推举

四大举基本上包含了全身的肌肉。当然你如果想训练二头肌的话,可以专门做一做引体向上之类的动作。

当然你可能会问,腿举也能用很大重量,为什么不在推荐动作之列?我的理由是,腿举涉及的肌肉量太少,因此产生的激素也会少很多。简言之做腿举不划算。

4 四大举的频率安排

现在你知道最高效堆容量的方法,就是四大举:深蹲、卧推、硬拉、推举。那么你可会问,这四个动作一周要练几次呢?

首先你要知道,做大重量,不仅肌肉会疲劳,你的神经也会疲劳。

比如在一次大重量硬拉之后,很可能你的肌肉力量已经恢复了,但就是拉不起来同样的大重量——就是因为神经疲劳了,指挥不动肌肉来协调发力。

你使用的绝对重量越大,神经疲劳得也就越久。因此新手往往能频繁冲大重量,而高手冲一次大重量,往往要恢复很长时间。

因此,绝对重量越重,训练频率就要越低,来保证神经的恢复。一般的建议是:

硬拉1-2次

深蹲2-3次

卧推3-4次

推举4-5次

上述推荐的频率,都是以“周”为单位

同样,兼顾神经疲劳的话,最好把重量重的、神经消耗大的放在前面,把重量轻的、神经消耗小的放在后面。比如,硬拉先练,然后是深蹲,其次卧推和推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