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观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

为什么他们可以把民宿开到山里,你不行?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7人  林二方

我们见过很多民宿主人,表达过对选址的看法,他们的观点丰富多彩,却共同印证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选址超级超级超级重要。



如果要衡量一个住宿产品的好坏,需要分出不同的维度去评判。


老方大致分出了7类,这7类基本可以涵盖所有:

交通   配套   环境   硬件   服务   个性化  价格

上述7点,选址就涉及到其中4点。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理洱海海地生活客栈,面朝洱海,自然要充分利用“海”景


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单纯是重要性,而是变化。

变化发生的时候,往往十分微妙的,以至于我们在当下无法察觉。然而到今天,量变已经引发质变。这迫使我们再去看选址这个因素的时候,需要采取不同的审视角度。

1、观光游转型休闲游对选址的影响

观光旅游转休闲旅游。这是目前旅游行业里的一大趋势。

这二者有何不同呢?


简单来说,观光游的民宿,游客是有着一个完整的游玩的行程的,这里边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而民宿是着重解决其中“住”这个选项,其他的或许也有涉及,但只是很小程度的配套。


休闲游的民宿,游客不是出去玩旅游景区,而是为了休闲散心,他们可以没什么目的性, 待在民宿的时间会占绝大部分,基本上是“能不动就尽量不动”。


▲裸心谷本身就是目的地(图片摘自裸心谷官网,仅做案例用,侵删)


▲裸心谷客房,房间本身就是景观(图片摘自裸心谷官网,仅做案例用,侵删)


休闲旅游的情况下,对民宿,不仅标准更高,还更全面。这使得民宿本身就像是一个目的地。

发现这种转变,有大众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有人均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也有自驾游飞速增长的功劳。


来看看我们上边说的7个维度:交通  配套  环境  硬件  服务  个性化 价格

1.  如果说传统的四五星酒店,他们的标准如下

(有些因素可能包含2种可能,图中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模型只是讨论普遍现象,并无法罗列所有,比如说,酒店中当然也有个性化和环境非常优秀的部分)

传统高星酒店,环境和个性化不足,其他均是高标准。

2.  那么,专注于观光旅游的民宿客栈则是

交通和配套还是要求比较高,观光游的民宿,相比起高星酒店,硬件水平较低,价格也是,优势则是个性化会好点,包括服务的人性化和主题风格。

3.  专注于休闲度假旅游的民宿客栈则如下

相较于观光型民宿,休闲型民宿的特点也十分明显,提高的是环境、硬件和个性化,交通和配套这两个因素降低。


我们上边还说了,选址涉及到其中的4项:交通、配套、环境、个性化,我们知道,“交通+配套” 一般是连带的,即交通便利的一般周边设施也都便利,我们这里也把这二者捆绑看待。


休闲游的民宿,我们可以看到,在选址上,“交通+配套” 的作用开始慢慢弱化,“环境+个性化” 的作用开始越来越重要。

“环境+个性化” 之所以越来越重要,就是因为上面我们所说的,旅游的目的发生了变化。

而 “交通+配套” 的作用之所以弱化,一个是要想增加 “环境+个性化” 的分量,大概率上就是就会减小 “交通+配套” 的分量,因为,你很难找到一个地方,环境又好又清幽,还四通八达周边配套完备,地球不允许这种牛逼的存在。


二个,交通+配套的弱化之所以能被游客接受,也有原因,1是民宿自身配备越来越完善,2是上边说的自驾游的兴起。



那为什么高星酒店不能牺牲交通和周边配套,去提升环境和个性化呢?

酒店的大体量决定了不可行,休闲旅游虽然慢慢发展起来,但还远远只是市场细分出来的一部分,它的规模小,刚好对应上了民宿的规模特征。而且别忘了,体量是个性化的天敌。

2.  预订方式的转变淡化了位置对流量的作用


这里的位置,当然是指交通和周围配套了。

一直以来,为什么酒店难以做成垄断性的品牌影响力,比如说在深圳这个地方,为什么不会有一个酒店集团对市场达成垄断性。原因是酒店是一个非常“占位置”的产品,比如深圳,洲际集团可以在这个城市开大几十家酒店,但是我还是可以在你没有占领的地方建立我自己的酒店,并且这个酒店基于自身这个位置,总是自带流量的,只要自带流量,那就可以生存。

过去我们需要住店,往往是先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就近选取一家合适的,这时候区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给了人们不用非要选择住在交通枢纽口附近的权利。人们选取住宿越来越基于自己的喜好,可以为了某部分的偏好,做出舍弃其他部分偏好的选择,这类选择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越是年轻的群体,越是如此。


而根本上,能支撑人们做出这种不同的选择,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我们过去就算有这种偏好,但是住宿产品那么多,我们根本没有地方去了解,导致我们选择面非常窄。窄的结果就是,选择某类连锁品牌,要不就是基于就近位置选取。

而互联网的兴趣,彻底改变了预订方式,预订方式的改变,其背后其实是流量入口发生了变化,即从线下跑到线上去了。 人们通过网络提前了解超级全面的信息,这时候,地址就只是选取标准中的一个,其他标准也变得很重要,比如口碑、价格、装修风格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三年没少听人抱怨:现在的上门散客真是越来越少咯。因为,位置能起的作用确实被淡化了不少。



最后,探讨两个相关话题。


为什么全国只有一个莫干山

我们上边说交通可达性,其实可达性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和客源地的距离,这决定了市场潜力的大小。为什么全国只有一个莫干山呢? 莫干山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脚下的德清筏头乡,距杭州、湖州55公里,离上海不过210公里,离南京也就250公里。


你看,自驾3小时基本都能到达,一旦处于长三角这个全国最大经济市场的辐射圈内,就解决了一大半的需求。为什么要强调3小时的可达性呢?因为超出这个范围,基本上路上的时间就要占据最少一天了。而在3小时能到的范围内,能最大限度保证周末2天的出行是合适的。一年365天,周末可以占到将近三分之一,再加上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差不多就超过一半时间了,一年下来的入住天数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那么,将莫干山直接复制到京津翼或者其他地方合不合适呢?


2014年的时候,国内酒店市场的在线渗透率为27.3%,这个数值在未来会不断变大, 基本是是要向着欧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渗透率去了。而移动互联网,又占据了在线市场的绝大部分。


基本上,经济越发达和开放的地方,互联网的渗透力就越强。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中国地域跨度很大,但是仍旧有几个大的经济圈,照理说这些大的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虽有差距,却也可以接受。但是,在旅游互联网化这一块,却呈现出了巨大的鸿沟。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使用移动互联网在线预订的用户比例较大,占比62%来自《酒店业移动互联网运营现状分析报告》,由迈点研究院(MTA)联合米订商学院提供),另一个数据,是全国客栈民宿的客源地分布,江浙沪客源超过了56%(该数据由克而瑞乐苇发布的《2016年中国民宿市场报告》提供,是客栈民宿市场无可匹敌的主力军。


这里边,或许有互联网发展不均衡的因素,或许也有人群向消费观念的原因。


但是,就数据来看,如果照着复制一个莫干山到京津翼的附近,那个地方的民宿客群,和江浙沪差不多是数倍级的差距。


不要试图用情怀去挑战市场


最后来个敲锣打鼓。

尽管上述说的两点,选址里,交通和配套这俩因素看似都被淡化了,但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就算是休闲游发展很好的地方,在选址上,仍旧需要在交通和环境上做权衡。可以有所侧重,但是倘若因此彻底轻视,那么,任性的抉择自然会有恶性的后果来治。

所以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选址之前,一定要判断好,你的民宿目的地是观光旅游为主,还是休闲度假旅游已经小有规模。


如果目的地的观光旅游还是占据绝大部分,那么强加休闲旅游的模式,并以此作为选址的前提,可是有极大的风险。

如果你不信邪,非要挑战“位置”这个民宿里至关重要的因素,会有什么后果呢?(以下适用于所有观光旅游民宿,或者偏观光旅游民宿)


对于观光游的民宿来说,一个好位置会帮民宿多解决10-20%的入住率。(观光旅游地区,位置都是自带流量的,这是好位置必须能起的作用)


10-20%入住率意味着什么呢?


假设民宿的平均入住率是50%(具体多少,各地不一样),保本率35%,扣除一下只有差不多15%是决定回报的。所以10-20%的差距并非10-20%的差距,按最终利润的比例上,民宿的回报率可能恰恰就是由这10-20%决定的。


虽然在流量这块,住宿产品的位置能起的作用被淡化了。但你别忘了,民宿的消费品属性,即消费者必须去确定的这个地方消费(这决定了位置在酒店的消费属性里,还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始终还在,这让消费者永远摆脱不了位置的作用。洲际再牛逼,但如果我因私注定要住城西,城东的则永远只能鞭长莫及。


而在短期内,就算互联网再怎么影响流量端口,导致直接的上门散客减少,但只要上门散客还能有至少10-20%的占比,那就仍旧是关键因素。

所以,为什么把民宿纷纷开到山里,他们可以,你不行?

很简单,你们做的不是同一类产品。




如需转载文章,烦请在篇头标注:本文转自公众号“民宿观”(id:lefminsuguan,写给民宿爱好者和运营者的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