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散文

"修行"是?

2023-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萧力恒

所谓「修道」于行住坐臥,不时修心、修口、修行和淨口业,能让人的心保持平静,时时轻安愉快。

常说"慈是予乐",其实给人快乐也应该给自己快乐。能远离忧愁,惶恐和不安,自然就不会增添他人的烦恼。

于长远劫前,同样有一群修行者修"极苦行"。期待来生能生在梵天、忉利天、四王天,或是生在人间成为大国王,这是他们修苦行的目标。

那时的梵天,有一位阿私陀天师,是婆罗门的祖先。他知道这群修行者,从外表看起来是极苦行,舍弃世间一切物质欲望,内心好像没有贪婪,其实是另有所求。

如此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所以他打算教导这群苦修的行者。

就从梵天降临人间,到了离这群苦行者的不远处,将天服換下,换穿着平常波罗门的衣服后,在这群裸体苦修的人面前走来走去。

这群苦行者,远见这位衣着整齐的人,在他们面前大摇大摆,起了瞋怒之心说,「这人从哪里来的,这种不清净的修行,身着欲念不离世间物欲,怎么会来我们这里呢?

众人盛怒之下,一起口念咒语诅咒,并用水泼向阿私陀天师。

脏水不断沷在天师身上,但是他仍安然自在,带着笑容没有一点怒气、惶恐和惊怕,内心的慈祥皆表现在脸上。

苦行者见对方处置泰然,赶快停止泼水,瞋怒的心也慢慢消退。

当大家心平气和时,就恭敬的向阿斯托天师请法。

阿斯托天师说,「你们修这种苦行,是错误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心灵不受外界所影响!你们只是看到衣着整齐的人就起心动念、发瞋怒心,这算是修行吗?你们只修身体的苦行,没有注意到内心受贪欲污染。修行的目标,不应该是求生天界或投身富贵,唯有内心清静,才能感召梵天的清净果报。」

修行不是只光看外表,手持佛珠穿袈裟,还要懂得观察修行者的心态,知道其修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才能亲近与之学习。

俗物缠身的人,难以理解宁静之心灵境界,透彻真理。所以,就理解"修行"二字说来简单,但是要彻底的体悟,仍是很困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唯有修行者自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之间,是否能常保轻安?是否有得失的烦恼?

平日能常思至此,就离修行之路不远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