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

问谥

2023-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网译:子贡问:“孔文子这个人为什么能追‘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好学,不因为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感到羞耻,因此称为‘文’了。”

孔文子,姓孔名圉(yu),“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孔圉是卫国大夫,事卫灵公、卫出公。孔文子妻即卫灵公之女、太子蒯聩之姐,其子孔悝(kui)。
子路的两个连襟都在卫国,其中一个是弥子瑕,素有恶名,但是卫灵公的宠臣。孔子刚到卫国时,弥子瑕希望孔子可以住到自己家里,并以大夫之位许诺,孔子没应。
孔子回鲁国后,子路做孔悝家臣,后也是因孔悝之母,也就是太子蒯聩之姐支持蒯聩给自己的儿子卫出公争位,并挟持了孔悝去杀卫出公,子路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因护孔悝被蒯聩杀死。

《左传》: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流亡结束回到鲁国后,给季康子说卫灵贡无道。季康子说,既然无道,卫国为什么不亡呢?孔子说,是因为卫灵公用孔圉负责外事,用祝鮀负责行政,用王孙贾负责军事,有了这三个人,怎么能亡国呢?
因孔子先后在卫国呆了约十年,约这三人都有交集。
王孙贾给孔子建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孔子不从;祝鮀因佞可语鬼神被孔子从此一改佞为小人;孔文子曾经因为要不要出兵攻打太叔疾而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劝阻了。
但不管怎样,孔子对这三人的评价都是国家的扛鼎之才,不然以卫灵公为政方式,卫国早就亡了。

太叔疾何人?
《左传》:“冬,卫大(同“太”)叔疾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置于犁,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
简意:太叔疾为一贵族,先前娶妻宋子朝的女儿,但太叔疾更喜欢陪嫁的妹妹。后来因为乱,宋子朝失势,孔圉为了拉拢太叔疾,就让太叔疾休了宋子朝的女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太叔疾。
但太叔疾喜欢宋子朝的小女儿,就在外面建了一个房子,养,就像有两个妻子。孔圉很生气,就想派兵攻打太叔疾,被孔子阻止了。这样孔圉就把女儿从太叔疾那里要回来了,结果太叔疾出逃了,但是孔圉转脸就把自己刚要回的女儿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哥哥跑了弟弟还在,而且有爵位。

孔圉就是这样的一个基本情况。
孔圉大约早孔子一年死了。
子贡是卫国人,因为行商贾,消息也灵通,就在卫灵公给孔圉定了谥号“文”之后,子贡就听说了,正好回到鲁国见孔子。
于是,子贡就说: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在说这句总结之问前,一二三四五六七说了很多,总结说就是孔圉这人把自己的女儿嫁来嫁去的,还打算派兵以下犯上去攻打太叔疾,还能谥文,太离谱了。
子贡是孔子的优等生,精六艺的,对于谥之礼很清楚,姬昌如此大德才谥为文,孔圉何德何能能享此谥?

孔子此时也真到了“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年龄,年龄到了,心态更是到了。
看着子贡着急,孔子不急。
孔子在想什么呢?
春秋礼乐崩坏,君无道,臣何以道?
孔圉小节有亏,但大节犹存,不然卫国的扛鼎之柱,早就三剩其二了。
孔子一生求仁,培养君子,但事权之后,就为玉不看瑕疵了。
人之已死,看大功,掖小节,或为中庸之意。
孔子说,孔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简意:孔圉人聪明,做到国之大臣,但不自满,一直好学,而且还能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是以谥为“文”。
子贡不是子路,也是不颜回,听了之后,应该是回了老师“诺”,但心还是存疑的:
君子之仁,如何为仁?
只是孔子没说君无道,子贡只有自己悟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