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思视觉成长之路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

为什么GTD和番茄法不适合你

2017-06-19  本文已影响2238人  叶猛犸

哪怕刚刚开始尝试时间管理的新手,也往往都会知道 GTD 和番茄工作法;但是真正长期使用这两种方法并且效果明显的,似乎为数并不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趣的反差?只是因为“明白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吗?

不是。问题出在了方法上,而不是你身上。

1 GTD 的难题

GTD(Getting Things Done)来自戴维·艾伦的同名书,中文名为《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这种方法被许多时间管理践行者接受,认为它能够减少压力、提升效率,将生活从 Hard 模式调低。只要搜一下这个关键词,就能在网上找到海量资料。

但是,它却很少成功。

几年前,我曾经也是 GTD 法的鼓吹者,并且花了很多时间测试和使用多种软件或工具,希望能找到最顺手最方便的那一个。

那段时间,当有人向我咨询时间管理方面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扔过去一整套资料:几本书、几个软件下载地址、以及几个著名的 GTD 博客。但是接到的反馈却寥寥;询问之下,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他们说这套方法“太难,太复杂”。

大概在五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使用 GTD ,因此很不理解他们心理: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尝试一下就放弃了呢?有什么难的呢?

直到了解了一些认知科学的原理,才意识到 GTD 方法的高门槛,也回想起自己使用这套方法的艰难历程——我自己也曾经放弃过许多次啊。

GTD 流程图,的确有点复杂

GTD 最大的问题,在于它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养成太多习惯。单就“收集-整理”这个简单流程来说,它就需要我们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把脑中的设想转移到一个稳定的外部载体上,以及以不同时间长度为单位来完成特定任务。无论是使用纸笔还是电子设备,这都是在挑战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

GTD 的可用性建立在一套稳定的记录系统基础上,而建立这套记录系统,需要首先克服不便、建立随身携带记录工具并且时刻记录的习惯。若是我们不能相信这套相当于体外大脑的记录系统,GTD 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其次的问题,在于它需要长时间的深度思考。它要求将个人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综合考虑,这的确是个难题;我们已经习惯解决具体问题,不太能去设想更长远时间段的目标,更难以把它分解成具体任务。在一开始使用 GTD 时就需要对人生做出总体规划,实在是太大的挑战。

2 番茄法的本质

番茄法则有全然不同的问题。开始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新手们,往往在几天内就会看到自己的任务越积越多,每天能够完成的番茄数寥寥无几,而且总是会被打断:或者被意外事件打断,或者是被番茄结束时的提示铃声打断。无论是哪一种打断,都不是舒适的体验。

番茄法的核心包括这样几项:早上对工作内容做出规划,全天内督促自己专注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或者15分钟,傍晚再回顾一下全天工作。这套流程本来应该运作得很好,但是它忽略了一个要点:人不能像机器那样持续输出,也不能像机器那样说停就停。

番茄法的流程,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25分钟

番茄法的本质是惩罚和限制。它设立了一套机制强迫用户集中注意力,强迫用户休息,强迫用户按照时间表来工作。但是各类工作性质巨大,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度总有不同,精力状况也是多种多样——我们都有体会,早上的精力总是比下午旺盛得多。

但是番茄法一视同仁,完全不在意这些区别,只是一味要求工作25分钟之后休息。对于好不容易进入工作状态的任务,总是会被打断之后难以继续;对于太难的任务,要熬过25分钟简直就是折磨。

所以,在尝试几天后就放弃番茄工作法,也是理所当然。

3 正确的入门姿势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来最大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效率,让自己每天充实而开心。而 GTD 和番茄法在入门时往往带来的不是效率的提升,而是巨大的挫败感。

无论何种时间管理方法,最终都需要养成习惯才能起作用。若要更有效地养成习惯,我们尽可能快地获得反馈,需要频繁对自己的一点进步给予奖励,也需要尽可能避免挫败感。

所以对于新手来说,直接学习使用全套的 GTD 和番茄法,可能是弊大于利的。我们是想让自己变得更高效、更平衡、更开心,而不是成为方法或工具的奴隶,成为追着秒针转动而奔跑的机器。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精确状况,才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将时间用在价值最大的地方。

对于新手,最重要的应该莫过于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精力的匹配状况。精力可以分为多个层面,但是现在白领工作所需的精力,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记忆力、反应速度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举个例子。就我自己而言,我早上精力比较充沛,下午会逐渐下滑到低谷,晚饭后会精力略有上升。所以我会将创造性的工作放在早上时段完成,而且尽可能避免外来打扰;下午则用来开会或者与人讨论;傍晚则用来社交、学习、看书。这些并非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逐渐发现的——将各种类型的任务分别放到不同时段,看看任务的产出,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精力高峰与低谷。

许多时间管理方法都强调记录时间开销的重要性。的确如此,记录时间使用情况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到了哪里;但是仅仅记录时间是不够的。除了记录时间以外,还需要记录任务的类型以及自己的精力状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于创造性任务,要对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状况打分;对于沟通任务,要给自己的反应打分;对于学习任务,则要给学习效果打分。这些打分,就是下一步的基础;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自己的精力状况之后,才谈得上时间管理。

了解自己,是自我提升的第一步;正如清晰地描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那样。

这个系列之前的两篇:

支柱谈 000

年轻人,该摆脱时间管理的幻觉了

说明:这个系列是关于自我管理的。这是在我过去10年践行、研读200本以上书籍、阅读1000篇以上论文的基础上总结出、正在使用的一套体系。这个系列不追求更新频率,不追求字数,只追求对你有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