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分析疗法:做好可以做好的部分,最大程度减少烦恼

2022-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四施无畏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然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碰到始料未及的事情,碰到各类鸟人鸟事;头脑当中一旦产生不合理的期待,存有消极的想法,就会让自己陷入抑郁之中,难以自拔。

“哲学”和“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炼出最简练最有力的方法库,弹药库,让人摆脱烦恼,这也是我偏爱这两门学科的原因,简单而高效而有用;“小说”当然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但是要看完整本厚厚的故事,才能提取出几句令自己感动的点,有点收获,着实有些浪费时间和精力。

比“哲学”和“心理学”更为简练的,应该就只剩下“数学”和“物理”公式了,而这未免有些过于抽象,过于科学化了。

人的一生中充满着矛盾,充满着冲突,充满着风雨,人生必然不可能想当然的一帆风顺,如果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来自精神上的伤害;更进一步就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感受生命所带来的的美好。

人的心灵必然是需要不断成长,不断浇灌,不断呵护的,直到生命的结束;据说英国哲学家休谟在最后一刻还在读书,每次想到这一点未免有些触动,这是多么幸福而洒脱的离别方式;一位老人,戴着眼镜,拿着书本,在午后阳光下,懒懒地靠在躺椅上,安详地永久地睡着了。

对于心灵的种种调节方法,这些伟大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着实给我们准备了太多太多的参考;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找到它,发现它,然后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最喜欢的,最得心应手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去。

今天聊一聊“主客观分析疗法”:

面对困境,我们常常感觉无力控制,甚至感觉无力面对;在解决问题之前,在具体动手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哪些是真的无力控制的因素。

也就是要在头脑中清晰地知道: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改变的?哪些又是不可以控制的?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有效地面对困境,做出判断,做好自己原本可以做好的那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放弃,当然更不是鲁莽而冲动的行事。

对于“心理现象”而言,当然也区分“主观”和“客观”。

所谓“客观”就是事实上存在的现象;既然是“客观事实”,就应该坦然地接受;就像牛顿定律那样,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都无时不刻地在发挥着作用。

而所谓“主观”是个人可以通过努力,人为做出改变,做出调整的,这一部分就要想办法去掌握,在生活中运用起来。

“主观心理现象”包括注意,思维以及行为;也就是你所关注的领域,看问题的角度,最终所要采取的相对应的行动。

“客观心理现象”包括本能本性,弗洛伊德提到的“性本能”以及“营养本能”;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嫉妒心,自私心”等等,当然还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性”,一种情绪上来了,必然会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剧烈,再慢慢平息,然后再回归到无”的过程。

“主观”不能控制的,“主观”负不了责任的“现象”,就坦然接纳;越早接纳,对自己越是有利,越是可以理性地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找到出路。

对于“客观心理现象“,不了解不知道,往往就会产生错误的“病理性强求”;非但起不到消除负面情绪的目标,反而在原本糟糕的情绪下,又多出一份“自卑,自责,自罪”的变态心理。

下面来看看哪些属于”病理性强求“:

1.对“自我和他人的客观心理现象”不能接纳:“喜,怒,哀,惧”原本正常的情绪,错误地扭曲地认为这些负面情绪不应该有,这就是强求,这就是违反人性。

2.对“自我心理现象”的强求:希望自己的“心理现象”完全由自己控制,不容许出现不应该有的情绪,不应该发火,不应该焦虑,不应该恐惧;乃至于注意力能完全集中,绝对不能出现失眠现象等等。

越是对这些“自然心理现象”在意,越是进入一种病态的恶性循环。

拿失眠来说,正常人也会失眠,但从来不拿此当一回事,睡不着就睡不着,睡不着正好可以安静地看看书;这两天睡不好,过几天累了,自然就睡着了;而焦虑症患者却把失眠当成了重大事件,规定自己几点之前必须睡着,结果越强求越失眠。

3.对“自我生理现象”的强求:不容许有任何不舒服的生理感受,如心慌,头痛,腹胀等。

焦虑症患者要求自己绝对不能生病,一旦生病注意力完全转向躯体,放大了疾病,甚至产生疑病现象,其他事情都没有心思完成了;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生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乃至于面对“生老病死”,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一个生命体,不可能不生病,不可能不消亡;所以在这一点上,更是不要强求,在内心要坦然接受自然规律;唯有接受,才能释然。

4.对“自我社会存在状况”的强求:要求绝对不丢面子,不失业,得到所有人好评。

一帆风顺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份美好的祝福;风风雨雨才是人生;遭受挫折,失业,被人误解不予理睬,都是正常事情,对于这些事情不当一回事儿,自然都不是事儿。

5.对他人的强求:希望社会没有阴暗面,要求别人绝对公正,没有一点私心。

有了这些“绝对化要求”,就是对“作为人本身的客观性”没有清晰地认识,也就是痴人说梦。

在困境之中,对于那些能够帮助你的人,自然应该感恩;但也要提醒自己,人家不帮助你也是应该的。不管什么结果,始终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始终不要唉声叹气,觉得对方怎么可以这样。

我们对“客观心理现象”一旦有了正确地理解,其实就已经大大降低了烦恼程度;大家都是如此,而不仅仅发生在自己身上。

下面来具体看看三种客观化:

1.合理化:对客观情绪的理解;“喜,怒,哀,惧”都是正常情绪;允许别人有,也要允许自己有。

对自己尤其要低标准,对自己要仁慈,不要拿圣人标准要求自己,不然就会产生道德性的罪感,最终拧巴自己。

2.人性化:对“客观人性”的理解;既然知道这是人性,对一些原本让自己愤怒的事情,就可以释然了;另外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比方说关于“保守秘密”这一点,知道“作为人本身”就很难保守秘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除非将秘密一直烂在自己肚子里;你都忍不住要说,要传出去,就不要怪别人会说出去。

3.必然化:对“客观心理规律”的理解;知道各种心理情绪,必然是长久的持续的存在的;学会在生活工作中,与负面情绪共存;不要强求一辈子没有烦恼,没有委屈,没有愤怒;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安心地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主客观分析疗法”就是提前让我们在思想层面有了判断的依据,提前做好准备;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没办法的,是属于“客观心理现象”,对于这一部分,坦然接受;然后集中能量,去攻克自己可以控制的那部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